混在明朝_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箭双雕(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箭双雕(上) (第2/2页)

方才答道:“应该是万历爷时的五百万两白银左右吧,太傅为何要问这个?”

    他说的这个数字大致是准确的,明朝在国力强盛的嘉靖年间,每年的中央财政收入仅两百万两白银。到了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后,增加到了四百万余两。万历末年,因为辽东满洲兴起,骤加“辽饷”应付军事需要,达到了五百二十万两,并成了固定的数额。

    王锐淡淡一笑接着说道:“皇上且摸心急,听臣慢慢说来!但不知皇上又知不知道前宋之时国家的岁入有多少吗?”

    朱由检这一下可被问住了,只有茫然摇了摇头。

    王锐舔了舔嘴唇淡淡说道:“据臣所知,北宋中后期,每年的中央财政收入达六千万贯,而南宋时期则常年超过了一亿贯,甚至一亿二千万贯!”

    朱由检没想到竟会是这么多,当下忍不住微微吸了口凉气。

    王锐早料到他会如此,不由得暗暗一笑,表面上却不露声色地继续说道:“前宋与我朝的货币不同,不能直接比较,臣就以两朝各自货币的购买力来给皇上算一笔账吧,就用老百姓最基本的必需品——米来衡量!”

    朱由检点点头说道:“好,朕洗耳恭听!”

    王锐不慌不忙地说道:“前宋一石米的价格在400钱至1贯之间,取较高的米价一石一贯计,而我朝的米价则以较低的一石一两白银计。明石是宋石的1.5倍,也就是我朝的五百万两白银岁入折价约为七百五十万宋石米,而南宋的常年岁入是一亿宋石米,为我大明的10倍以上!不知皇上可知其中原因否?”

    朱由检自然是以大明为荣了,却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令他自豪可以超越任何前朝的大明的岁入连南宋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可真是让他冷汗都一下冒出来了,面露尴尬之色摇了摇头。也就是王锐敢在他面前说这样的话,换了其他任何人也绝没这么大的胆量。

    王锐见状不由得微微一笑说道:“皇上不必如此,这非是你之过错,根本原因就在于我朝的海禁啊!”

    朱由检闻言身子猛地一震,忍不住失声说道:“什么?!这……这怎么可能?”

    仅仅是因为海禁的国策,就令两朝的岁入相差10倍以上,他骤闻之下自然是感到难以置信。

    这其实也没什么可奇怪的,明代的耕地面积大于宋代,粮食的单位产量也高于宋代,但即便如此,明末的“三饷”加派已经突破了农民的承受极限,农业完全破产,但即使这样竭泽而渔式的横征暴敛也只不过搜刮了区区二千万余两白银。因此,单纯依靠农业是不可能达到像宋代那样高的财政收入,显然宋代的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非农产业。

    据统计,宋熙宁十年,在中央的财政收入中,有70%以上来自于工商业,而南宋时,政府从进出口贸易中抽取的关税最高已经占到了中央财政收入的15%,非农产业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内、国际贸易才是宋代中央财政的主要来源。

    宋明两朝财政收入如此悬殊的根本原因在于明代实行海禁,以及在其背后的经济政策和建国思想,相比较宋代而言,明代在经济体制上是一个大倒退。

    王锐在朱由检刚刚登基之时就曾经给他分析过保护农业、调整税收体制的道理。只不过当时的时机还未成熟,因此他并未提关于海禁之事。眼下各方面的条件虽然仍未达到他当初设想的标准,但是这个还不知真假的葡萄牙商团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契机,于是他才决定将此事提前,借着这股外力将大明朝关闭了百余年的海大门一举给打开。

    他当下将其中的道理讲了一遍,最后笑吟吟地说道:“皇上,现在大明的人口为历朝之最,海外诸国之繁盛亦更胜前朝。只要我们打开了海路,将来的岁入不难超过宋代的10倍,甚至是百倍!到那时,大明将真正成为自古以来最强盛的帝国!”

    朱由检听罢忍不住浑身的热血沸腾,他沉吟了片刻,然后突然将双手一拍,咬着牙说道:“好,传朕的旨意,三日后在太和殿召见佛朗机商团的代表。到时候文武百官都要上朝,共同商议开海禁,与海外诸藩通商贸易的大事!”

    王锐心中暗喜,立刻跪地说道:“皇上圣明!臣领旨!”

    ……

    一离开皇宫,王锐就立即赶回内卫总部,安排查察葡萄牙商团的身份事宜。当然,此事是秘密地进行,绝不能泄露半点风声。

    眼下内卫在北方的情报系统已然十分庞大,葡萄牙商团的规模也是不小,又加之除了通译外全部是外国人,所以所过之处绝不会无踪迹可寻。

    第三天,情报已经反馈回来。由于时间紧迫,想要从琼州查起是不可能的,因此重点查的是北方诸省。根据反馈回来的情报,凡是通往京师要道的各地方州府,无一接到过外国商团过境的通报,亦不知晓竟有一个葡萄牙商团自打境内路过。

    那这就只有一个解释了,这个葡萄牙商团要么是早已秘密潜伏在京师左近、要么就是一路秘密进的京城。

    事情很显然了,如果这是货真价实的葡萄牙商团,他们为何要这么做?又如何有能力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国家中做到的此点?因此不用多想,就知道这个葡萄牙商团必有问题。

    这东圣教也果然是神通广大,竟然与外国势力勾结起来。看来当初的怀疑没错,它很有可能是一个中、外势力结合在一起的组织。这不禁令王锐的好奇心更盛,真恨不得立刻就擒获其关键人物,好彻底搞清楚东圣教的背景。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也令王锐感到好奇,对方应该很清楚自己必会对这个葡萄牙商团产生怀疑,而且以内卫的本事来说,想要查清其身份的真假应该不是什么难事,那为什么还要主动露出这么大的破绽呢?

    略一思索之后,王锐很快就有了答案,关键仍是在东圣教此番声东击西的策略上。

    如果要掩护他们的人逃出京城,还有什么能比藏身在一个外国使团中更安全和有效的呢?

    外国使团代表的是一个国家,未经过其许可,外人是绝不可能对其进行搜查的,因为那意味着对该国的侵犯和侮辱。在天子脚下,王锐就算是只手遮天也不可能明目张胆地做这种事情,那样的话大明朝的颜面将何存?

    因此说按照正常的逻辑,王锐肯定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葡萄牙商团上,待到其远离京师后,再想办法暗中下手。只要不让对方拿到证据,大明大不了落得个保护不周的名声,对方也只有抗议一下,打落牙齿和血吞的份。

    这当然是东圣教希望的结果了,那样一来内卫、龙虎卫的大部分实力都将被葡萄牙商团调走,其暗中隐藏的毒蛇就会趁机对火器图纸下手。

    若不是已经事先猜到了对方的声东击西之策,此番还真没准能让东圣教得手。但眼下既然已是珠玑在握,王锐自是早就想好了妙策,不但要利用东圣教送上门来的假葡萄牙商团达到开海禁的目的,而且还要一举斩断那只隐藏在暗中的黑手,这就是他的一箭双雕之计。

    这一次他要让东圣教好好体会什么叫做赔了夫人又折兵,好好尝一尝他的厉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