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海上枭雄 (第2/2页)
地华侨的首领。他觉得郑一官能干可靠,于是“抚为义子”,交给其一部分资产和船只让他到越南做生意,结果大获成功,赚取了巨额的利润。 不出数年,郑一官成为巨贾,常往来中国、日本间,成为居日华侨中的重要人物。 随着郑一官身份的越来越重要,他还曾以华侨领袖的资格晋谒日本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於骏府献药品。家康亲问以中国事,大喜,命招待于长崎宾馆,赐赉优渥。郑一官受幕府召见,日本人视为光荣显赫人物,自是地方豪贵常从交游,称为“老一官”。 平户岛为当时日本对外贸易中心,各国商船云集。由于郑一官熟悉海外事情,又善外交,为日本政府所重视,初召后“屡访藩士家”。后迁肥前国平户,受到松浦侯优遇。 松浦侯为其在长崎附近平户的河内浦千里滨赐宅地建新居,并介绍平户侯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缔婚。 田川昱皇即翁昱皇,是中国迁平户的侨民,在日本为田川氏。田川松日本人,系翁昱皇养女,故又称翁氏,年方十七,性端淑。 成婚翌年,即1624年,田川氏生下了长子郑成功。1629年,生次子七左卫门。 17世纪上半叶,荷兰人已是西方海洋经济世界的“超级大国”,他们的军事和商业复合体“东印度公司”到处拦截葡萄牙、西班牙商船,攻占伊比利亚人的海外要塞、商馆,在日本平户建立商馆,在巴达维亚建立大本营。1622年荷兰人占领澎湖,李旦居中斡旋,说服荷兰人退出,转移台湾。 郑一官个性不能安分守己,天启四年1月底,他离开田川氏和还没有出生的儿子,被李旦派到澎湖,担任荷兰人的通事。但荷兰人这时正与明军进行军事对峙,双方没有交往,中国商人也不可能与荷兰人交易,故郑一官的通事派不上用场。 不过,荷兰人为了垄断对日贸易,指使一些中国船只在中国沿海掠夺,郑一官也是和荷兰人合作的海贼之一,为荷兰人执行在台湾海峡上截击前去马尼拉的中国帆船的海盗任务。 同年夏秋之交,荷兰人在明军的压力下撤出澎湖,转移到台湾大员,在台湾建筑“热兰遮”和“赤嵌城”两个要塞,侵占了台湾南部地区。也是这一年荷兰、西班牙两个殖民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台湾的统治权,发生战争,荷兰得胜,独占了整个台湾,这是历史上台湾第一次为外国人占领。 在随荷兰人在大员立定足跟以后不久,郑一官就奉荷兰人之命率领几艘中国帆船袭击前去马尼拉与西班牙人通商的中国船只,直到第二年的3月20日才回到大员。 天启五年四、五月间,也许是在荷兰人手下没有太多的发展,也许是因奉义父李旦之命,反正郑一官离开了荷兰人,开始亦商亦盗的海上生涯。1625年4月底,他已经带着手下活跃在台湾海峡了。
两个月后,身为日本长崎、平户侨领的李旦向台湾第一任长官宋克请领了出航许可证,在7月3日从大员启程回到平户,但一个多月后的8月12日,就在平户去世了。 李旦死后,他在台湾的产业和事业都归郑一官所有,为郑一官合并当时台湾既有的其他汉人武装势力,及从大陆招收新的势力到台,创造了条件。但是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叫做颜思齐的重要人物。 颜思齐,字振泉,漳州海澄县人。生性豪爽,仗义疏财,身材魁梧,精熟武艺。万历四十年,颜思齐遭官家欺辱,怒杀其仆,逃亡日本,以裁缝为业,兼营中日间海上贸易,数年后渐富。 其间,颜思齐与经常到长崎贸易的晋江船主杨天生结下深交,结识了一批流寓日本从事海外冒险的闽南人。由于他广结豪杰,遐迩闻名,日本平户当局任命他为甲螺。 天启四年,颜思齐等因不满日本德州幕府的统治,密谋起事造反。农历六月十五日,颜思齐与杨天生、陈衷纪、郑一官等二十八人拜盟为兄弟,众推颜思齐为盟主。 结果事情不幸泄露了风声,幕府遣兵搜捕,于是颜思齐只能率众仓惶分乘十三艘船出逃。 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颜思齐率船队抵台湾,在笨港靠岸,乃率众伐木辟土,构筑寮寨。与此同时,派杨天生率船队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后计三千余众。 颜思齐将垦民分成十寨,发给银两和耕牛、农具等,开始了台湾最早的大规模拓垦活动。同时组织海上捕鱼和岛上捕猎,发展山海经济,以解决移民生产和生活的物质需要。 天启五年九月,颜思齐和部众到诸罗山捕猎,豪饮暴食,不幸染伤寒病。数日后竞一病不起,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七岁,葬于今嘉义县水上乡与中埔乡交界处的尖山山巅。 颜思齐故后,十二月,众推郑一官为盟主,继统其业,树旗招兵,下设参谋、总监军、督运监守、左右谋士等,建立了初具规模的郑氏地方统治政权。 郑一官自立门户后,从福建招徕了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等部将。他将部下分为十八先锋,结为“十八芝”,并从此改名为“芝龙”,而不再称“一官”。郑芝龙继续拓垦大业,势力不断壮大,成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 这就是郑芝龙的发家史了,他现在的身份其实是一个超级的海盗头子而已。 在原来的历史上,他最终接受了明朝的招安,并成为了东方海洋世界的霸主。 他利用泉州安平镇的航海和经商基地,打破官方的海禁,繁荣海市,武装船队旗帜鲜明,戈甲坚利,航行于中国沿海、台湾、澳门和日本、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之间,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财力,扩大海上贸易,几乎垄断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贸易。 根据官方的记载,郑芝龙“自就抚后,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往来。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芝龙以此富可敌国。自筑城于安平,海舶可直通卧内,可泊船径达海。…八闽以郑氏为长城。” 由此即可见其势力之大,至南明.唐王政权,也以郑氏海上力量为支柱。 在今日的商讨之中,温体仁和周延儒二人就曾提到了可以先招安郑芝龙,然后利用他的海上力量为班底,来打造大明的无敌水师。 但王锐毫不犹豫就否定了这个提议,因为若是那样的话,那打造出来的只能是郑家军而已,和原来的历史区别不大。而他所要的是一支自己所能掌控的大明无敌舰队,绝不能允许脱离朝廷和他控制的“军阀”出现。 郑芝龙的海上武装力量虽然强大,但是从原来的历史就可以看出此人过于自私且没有远见,只知道壮大自己的势力而不太顾及朝廷。 如果他能用制海权帮助朝廷进行海外贸易,大明的财政又何至于捉襟见肘?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大明灭亡后,郑芝龙的势力再大也无力独个对抗清兵,最后也只能偏安海外。结果到了孙子一辈,还是没能逃脱得了归附清廷的结局! 王锐熟知这段历史,所以知道郑芝龙虽然可用,但绝不能将重兴大明海上力量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他宁可多花时间、金钱,也要打造一支真正属于大明的无敌舰队! 因此现在的问题是郑芝龙可用,但究竟如何来利用他好呢? 王锐在轿子上沉思着,不知不觉有些入了神。 就在这时,却忽然听到外面一阵大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