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明朝_第四百一十七章 激战的开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七章 激战的开端 (第1/2页)

    第四百一十七章‘激’战的开端

    他的话刚一出口,就立刻引来了一片惊讶之声。如果不是因为这是王锐所说,很有可能当场就会有人笑出声来,甚至是立刻出言反驳。东渡黄河?除非是那些贼寇长出翅膀来还差不多!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却也因为其变化无常,给两岸人民带来过无穷的灾难。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条让人又爱又痛的母亲河才被彻底驯服,天堑变成了通途。而在此之前,尤其是在古代,“她”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险。王自用部贼寇有将近两万人马,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地东渡黄河,那的确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不过王锐却不是这样想的,他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数百年的经验、见识,十分清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只要是有人在的地方,就能够创造出奇迹!

    就说李自成吧,如果不是有王锐这个逆天穿越的强人改变了历史车轮的轨迹,在座这些人谁肯相信就是这个眼下还籍籍无名草寇最后竟颠覆的大明王朝?恐怕打死他们也绝不可能有人相信。

    另外就是我们的革命史,尤其是人类历史上堪称伟大的那次长征给了王锐许多启示。

    飞夺泸定桥、强攻腊子口、翻雪山、过草地……,这一桩桩奇迹在完成之前,又有谁能想到?谁肯相信?套用那句玩笑话说,不是**无能,而是共军太牛b!不错,正是因为事先没人想到竟有人能够完成那些壮举,所以才有了所谓的奇迹。

    当然,王自用未必有那么大的本事,但王锐却将所有可能的因素全部考虑了进去,务求不给对方留下任何机会,因此这才特意让方文杰提醒一下洪承畴。他早就将自己想象成王自用进行了思考,并与史梁、周宁和方文杰等人在沙盘上进行了演练,结果发现东渡黄河乃是王自用部脱困的唯一可能妙策!

    眼下方文杰将这种可能一说,包括洪承畴在内,所有的人都感到万分惊讶。

    但洪承畴对王锐的钦服要远在其他人之上,因此略一惊讶后便认真凝神思索,片刻后方才微皱眉头开口说道:“眼下正值隆冬时节,贼寇不可能泅渡,只能是利用舟桥渡河。可是这一河段水流湍急、河面甚宽,向来便无渡口。贼众有将近两万人马,急切间如何能渡过黄河?却不知威国公可有详示?还请方将军明言才是!”

    众人纷纷点头,将目光全都望向了方文杰。

    方文杰微微一笑,一边伸手在沙盘上移动着红蓝旗子,一边不慌不忙地说道:“督帅所言极是,贼众的两万人马若想瞒住我们尽数渡河的话,那的确是不太可能,除非他们全都长出翅膀!但是督帅请看,如果贼寇兵分两路,一路佯装向西北突围,吸引住我们的注意力,而另一路主力却趁机悄然挥师东进,沿河岸南下的话,便极有可能突破封锁线,在延水、宜川、洽川三地寻求合适之处渡河!此三地河面窄、水流缓,而且均是渡口所在。若是贼寇动作迅速,便可能抢在我们反应过来之前渡过黄河!当然,这只是威国公的设想而已,那些贼寇未必能想得出如此妙策。不过为了以防万一,督帅还是要小心谨慎才好!”

    他刚一说完,洪承畴等人已是惊讶之‘色’尽去,换上了一脸的凝重与佩服神‘色’。因为他们一下便听出了这的确是一个可行之策,并且称得上是十分巧妙。只不过由于脑海中固有的黄河天险不可逾越的观念和没想到有舍车保帅这一招,所以一开始众人压根就没往这方面去想。此刻听方文杰这么一说,再加上沙盘的演示,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心中不由得生出了佩服之意。

    他们佩服的人当然是王锐了,心想人都说威国公乃当朝第一名将,今日才知果然是名不虚传。他的人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却想到了一切可能,想出了如此妙策。若非是亲历,委实是让人难以置信。

    洪承畴仍然盯着沙盘看了半晌,这才抬起头来轻轻叹了口气微笑说道:“此番若不是威国公提醒,而万一贼寇当真也想到了此计的话,那可真要大事不妙了!这一次如果能竞得全功,还要烦劳方将军替我多多拜谢威国公!”

    他说的确实是真心话,因为对黄河天险的过度信赖,杨鹤与他都没考虑到王自用有可能会东渡黄河的事情,所以兵力布置上自然空虚。如果王自用当真和王锐想到了一处的话,那极可能会成功地率领主力突出重围进入到山西。若果真如此,他二人的责任可谓不小,必然会受到皇帝的罪责。轻则降级、丢官,重则甚至丢了‘性’命。

    一想到这些,洪承畴忍不住冒出了一身的冷汗,心中对王锐是更加感‘激’。

    方文杰微笑点头说道:“督帅不必客气,末将自当转达就是!只要此番能尽剿贼寇,想来威国公才最高兴!”

    洪承畴哈哈一笑点头说道:“方将军说的是,本帅定当竭尽全力!”

    至此,破贼方略终于是定下。眼见众将也都无异议,洪承畴当即分派了任务。

    他和卢文善、戴君恩分别率军稳步向前推进,进一步缩小包围圈,挤压王自用的机动空间。

    贺人龙则暂时按兵不动,稳守绥德一线,防止贼寇主力突围南下。

    而对于神枪营,洪承畴并未像王自用等人预料的那样,将之作为主攻的主力。反倒是将其当作了机动兵力,只有在确认了敌人主力的动向后,才会伺机出击,给予敌雷霆万钧般致命一击!当然,这也是听从了方文杰的建议。

    众将各自领命,回去后便开始布置、准备。

    惟有贺人龙是表面上领命,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他不是认为王锐所说的东渡黄河之策不可行,而是认为王自用不可能想出这等妙策。因此他表面上领命,心里却对洪承畴感到有些不满。心说其他各路人马都在推进,而自己却按兵不动,那功劳岂不是都被他人抢去了,哪里还有自己的份?

    因此回到绥德之后,他并没有完全遵照将令行事,而是兵分两路。命令副将驻守原地不动,他自己则率领了一部分兵马缓缓向前推进,并派出了大量的游骑哨探,全力打探王自用部的动向。一旦发现了贼寇的主力,他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军猛扑上去,抢得此番剿灭贼寇的首功。也让大帅和那小白脸看看,自己的部队绝不输于龙虎卫的‘精’锐!

    正是由于他的擅自行动,原本的铁桶阵已出现了一丝缝隙,并且是在最关键的方向上‘露’出了破绽……

    自从那日王自用演了一出好戏,忽悠得李顺等人甘愿牺牲自己来掩护主力突围后,义军内部的士气提升了不少。为了进一步稳定军心,王自用又豁出了血本犒赏全军。尤其是李顺、何七和焦猛的那些手下,每个人都拿到了不少的“卖命钱”。

    这样一来,军心和士气果然更为大振,重新呈现出一派上下一心,誓与官军拼死周旋到底的气象。王自用的心中暗喜,同样派出了不少探子去打探官军的动向,寻找最佳的突围时机,同时加紧做好突围的准备。

    在这一派上下一心的气氛中,惟有薛万乾和张义两人最为清醒。从那日的好戏之后,二人算是彻底认清了王自用的真面目,均感到心中一片冰凉。

    曾几何时,他们两人是怀着美好的梦想,跟着王自用高举起了反抗朝廷、官府的义旗。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