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九章 来日大典 (第1/2页)
第四百二十九章来日大典 其实王锐的心里很清楚,此事的关键是在于体制问题。在这种封建帝王的体制之下,没有民主和人权可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古代帝王这种生杀予夺的权力太可怕,不改变这种状况,任你地位多高、权力多大,也一样是伴君如伴虎,随时都有可能小命不保。 王锐的情况比较特殊,他虽然不像历史上那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一样实质上剥夺了皇权,但自己手中明里、暗里掌握的力量非常强大,足以和皇权抗衡,所以这才不怕。 这是他这个逆天穿越的特殊人物加上这个特殊时代所产生的特殊情况,几乎不可能复制。因此他很清楚,自己的后代绝不可能像自己一样。若是不能改变这封建帝王体制的话,最有可能的结果不是谋反篡位,就是被皇权剪除消除威胁,再有第三条路都难。 王锐当然想改变这种体制了,但却知道并非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慢慢来。 不错,他眼下的确是位高权重,并且深得朱由检的信任。在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先验论颠覆‘性’的改革,都得到了小皇帝毫无保留的支持,似乎是已经完全有资格和能力开始进行体制的改革。 但是别忘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朱由检认为眼下王锐所做的一切全是为了大明的强盛、为了辅佐他成为一代圣君、为了他朱家的江山永固,所以这才无比信任和毫无保留地支持,甚至是违背了祖制也在所不惜。可是王锐一旦要改革体制的话,那就是明摆着要威胁和削弱皇权,他又怎么可能再信任和支持?恐怕立刻就会反目成仇,来对付王锐了。 王锐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不会干这种蠢事。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改变是由生产力决定,而不是你想变就变。想要在古代那种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搞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又怎么可能? 因此王锐的打算就是先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等到蒸汽时代来临,大明的工业革命形成,那时才是改革政治体制的时机。甚至不需要他刻意去改革,文明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就能够推动生产关系的改变。 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他的有生之年也未必能实现。但他却十分清楚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丝毫也急不得。 因此他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暂时将对儿‘女’的‘cao’心放到了一边。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现在就来‘cao’心也未免太早。他现在要做的是尽快加速工业革命的到来,引领大明走上兴盛之路。未来的事情还难以预料,一切要看事情的发展再定也不迟……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确正是好好计划新的一年,准备大展拳脚之时。很快,一件大事就被提到了日程之上。 今年是小皇帝登基的第二个年头,因此王锐提议举行一个盛大的庆典,令得万国来朝,以彰显天朝之威。 这其中实际上包含了三个目的,一是用庆典来显示大明现下的兴盛,以振国威和民心士气;二是令海外诸藩国来朝,让它们明白大明重开海禁,重新打开了国‘门’,相当于一个外‘交’政策的宣言;三就是给‘蒙’古诸国一个机会,令其可以趁机来购买火器,以军火生意为支点,撬动整个军工、制造工业等的飞速发展。 当王锐将这几点详加阐述之后,温体仁等一班阁臣自是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当下纷纷点头赞同,并无任何异议。 自从上次被小皇帝敲打之后,温体仁和周延儒深自警醒,将争权夺利之心隐藏得更深,再也不敢有一丝外‘露’。 他二人变得更有耐心,心知除了等待再无其他更好的办法。他们要等小皇帝慢慢长大、威权日重,要等王锐犯错误,那样才有可能有一线机会。只要是人就一定会犯错误,王锐再厉害也仍人而不是神仙,温体仁和周延儒不相信他一直能滴水不漏。 因此他二人眼下的面貌全然一变,绝不再抱有任何与王锐作对的心思,不但全力办差,积极配合小皇帝和王锐,不断给自己争取印象分。而且开始潜心研究王锐的一切,想搞明白他的厉害之处究竟在哪里,致命的弱点又是什么。 将王锐从崛起之日起直到现在的所有一切都仔细地研究了一番之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