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明朝_第四百四十八章 似是故人来(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八章 似是故人来(上) (第1/2页)

    第四百四十八章似是故人来上

    王锐微微一笑,不急不缓地说道:“大哥说的是,不过几家欢乐几家愁。哭鼻子的固然肯定不少,但想来笑的人也会很多。依小弟之见,我们的纺织厂要以江北为主,建在山东、山西、河北、陕西为好。如此一来,可形成南丝北棉之势,既减缓对江南的冲击,又可以令北方的纺织业迅速成规模,同时还能够解决一部分流民问题。这样一举数得,岂不是好?不知大哥之意如何?”

    丝绸、织锦和棉布可是截然不同的东西,一个是以蚕丝为原料,另一个则是棉‘花’。

    我国的丝绸、织锦在汉、唐就已经名满世界,但棉‘花’却大约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开始时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广开的。

    当然,由于江南的经济优势和雄厚的丝织底蕴,很快便成为了棉纺的最发达地区。

    不过眼下大明的最大棉‘花’产地却是在河套地区,即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几省。

    因此王锐想将棉纺厂建在北方的这几省,一来方便就地取材,节约不小的运输成本;二来对江南的丝织留出一定的缓冲期,也算是一种保护;三来能够带动北方这几个贫穷省份的经济发展,以棉纺形成一条产业链,解决部分因土地兼并造成的流民问题,正可谓是一举三得。

    谢天博听罢连连点头,朝王锐一竖大拇指夸赞道:“贤弟思虑周详,当真是滴水不漏,巧妙之极。怪不得连过师都夸你的棋是越来越厉害,愚兄只有甘拜下风的份啦!”

    王锐哈哈一笑说道:“咱们自家兄弟,大哥就别给小弟这么戴高帽了。你若是想与小弟对弈几盘就明说,等忙过了这一阵,小弟必定奉陪便是!”

    谢天博大喜,用手一指王锐笑道:“这可是贤弟说的,到时候可不许反悔!”

    他嗜棋如命,以往闲暇之时就要拉着王锐对弈几盘。但王锐这段时间来实在太忙,所以两人已经很久没能在一起对弈了,谢天博忍不住感到有些技痒,此刻听了王锐的话,不禁觉得一阵欣喜。

    王锐见他爱棋之心一如当初,没有因身份、地位的改变和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减退,不由得又想起了二人最初相见时的情形,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正想开口说些什么时,忽然有下人匆匆而入,说是马莺儿求见。

    王锐闻报不禁微微感到奇怪,心说她这个时候求见自己能有什么事?难道“瑶池苑”那边又有了什么新的重要情报么?

    想到这,他的‘精’神一振,立刻吩咐让马莺儿进来。

    不一刻的功夫,亲兵已将马莺儿带了进来。王锐一见她的样子,就忍不住吓了一跳,差点没认出来。

    只见马莺儿发鬓散‘乱’,一脸的惊慌之‘色’,右肩的衣服破了一道口子,隐隐有血迹渗出,似乎是受了伤。整个模样要多狼狈有多狼狈,全然没有了平常那种妩媚妖娆至骨髓里的风采。

    王锐眉头微皱开口问道:“究竟发生了何事?莺儿怎地这般模样?”

    马莺儿匆匆福了一礼,面带焦急的神‘色’开口说道:“国公爷快去看看吧,一个番邦‘女’子在‘瑶池苑’胁持了我们的人,口口声声要见国公爷。您要是再晚去一会,可能就要出人命了!”

    王锐被她说糊涂了,心说一个番邦‘女’子胁持了人质想见我?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自己又哪里认识什么番邦‘女’子了?

    他心知马莺儿是因为惊慌过度而有些语无伦次,于是缓和下脸‘色’温言笑道:“莺儿别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你且慢慢说来!”

    马莺儿闻言惊慌之‘色’稍定,心想国公大人既已发了话,自己还有什么可怕?就算天塌下来,恐怕也难不倒他!

    一念及此,她深深呼吸了几下,稍稍平复了‘激’动的情绪,这才将事情的经过有条理地简要说了一遍。

    原来“瑶池苑”的生意始终是火暴不减,除了能够给客人最尊贵、顶极的享受和不断‘花’样翻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马莺儿调教出的那些‘侍’浴‘女’郎。

    这些少‘女’不但按摩、推拿的功夫一流,而且个个美‘艳’与‘性’感无比。得到她们“贴心”的服务,当真是令人生出‘欲’仙‘欲’死的感觉。

    为了保持客人的新鲜感,每隔一段时间,马莺儿就会从各地乐坊那里买入一些好“苗子”加以悉心调教,经常更换‘侍’浴‘女’郎,令得客人们始终不会有腻烦的感觉。

    另外,她还通过特殊的渠道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