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三章 密龙出海(下) (第1/2页)
第四百五十三章密龙出海下 第二天一大早,王锐就将孙传庭找了来,劈头盖脸地“质问”了一番。 孙传庭何等聪明?自是一听之下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他当然不敢埋怨贝阿特丽丝了,只好讪笑着一五一十全部招了出来。 最后,他拍着‘胸’脯担保,三天之后战舰就可以下水,一切请王锐来定夺。 王锐大喜,当即命孙传庭回去全力准备,自己则立刻赶往皇宫,将此事禀明小皇帝知道。因为王锐早已经答应了朱由检,大明第一艘新式战舰的下水将会由他来主持。 朱由检闻讯自然也是大喜,比王锐更加心急,恨不得三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他早就对王锐描绘的大明未来无敌舰队的四海的蓝图期待不已,十分急切地想要亲自体验一下乘坐战舰在大海上驰骋的滋味。 孙传庭果然没有说大话,三天之后,第一艘新式战舰正式建造完工,朱由检和王锐也一起赶到了大沽口船坞。 按照朱由检的意思,他是想带同文武百官都来,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但王锐的计划却是想先保密,待到第一支舰队初步建立起来,在海上扬名立威之后,才让大明战舰正式让世人知道。这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朱由检听他说的有理,也就被说服,没有再坚持己见。此番他是另找了一个借口,悄悄地溜了来。 现在阁部与督察院轻易不敢“找事”,所以他行事比以前方便了许多。再说他们这一次办的是大正事,那就更不需要顾忌什么了。 一进到船坞之内,王锐的眼睛就猛然一亮。身旁的朱由检也是一样,并且发出了低低的惊叹之声。 只见船台之上,一艘崭新的木制战舰傲然矗立。正如王锐所看到的图纸一样,它的样子与郑和宝船有几分相似。大方首,宽平艉。但却不是楼船的模式,而是单层甲板。一根主桅、两根副桅,采用纵帆型布局,船头和船尾也没有那么高。 宽阔的甲板上,舰首、舰尾与两舷设置了4‘门’150毫米舰炮。又粗又长的炮管从炮塔中延伸出来,斜指向苍穹,好似引而待发的长弓,威武而又冷酷。 舰首正面有威武的龙头浮雕,两舷侧前部有庄严的飞龙浮雕,后部有飞虎彩绘,舰尾部板上方绘有展翅‘欲’飞的大鹏鸟。 整艘战舰长约50米、宽约15米、高约7米,排水量在1500吨左右,载员300人。除了4‘门’150毫米舰炮之外,舰上还装备了8‘门’弩炮。 这种所谓的弩炮其实就是由攻城弩所改造,个头要略小一些。‘射’的仍是弩箭,但箭上却绑有梅尔贝里炸‘药’,对付木制战船来说极有威胁,因此被称为弩炮。 不用多说,这弩炮是为了弥补和提高战舰的近战火力,也可以对付敌方的小型船只。 另外,舰上还备有100支新式步枪,同样是作为近战之用。如此一来舰炮、弩炮、步枪样样俱全,战舰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远近战火力都是极强。 除了孙传庭、贝阿特丽丝等参与建造的人外,包括小皇帝和王锐在内的其余人全是第一次看到这新式战舰,因此无一不感到震撼之极,纷纷在那里看呆了眼。 好一会的功夫,众人才相继回过神来,各自忍不住从心底发出一阵赞叹之声。 朱由检笑得嘴都快合不拢了,将手一拍哈哈大笑道:“好,好,太傅说得果然不错,此正乃威武之器,必将扬我天朝之威矣!” 众人闻言,连忙齐齐跪倒在地,高呼万岁。 王锐微微一笑说道:“此舰今日第一次下水,还请皇上赐名才是!” 朱由检连连点头,微一沉‘吟’后,面‘露’兴奋之‘色’说道:“朕看就叫‘威龙’,以显我海龙卫之威!太傅以为如何?” 王锐点头笑道:“‘威龙’,扬皇上龙威、天朝圣威、海龙卫神威,当真是好名字!皇上圣明!”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自然是再次齐声高呼万岁。 朱由检对自己所取的这个名字也颇为得意,眼下听王锐解说的更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当下连声催促赶快进行下水仪式。 王锐见小皇帝已经有些急不可待,于是立刻吩咐开始举行下水仪式。说实话,他自己也有点等不及了,很想马上乘上这艘“威龙”舰尽情体验在大海上劈‘波’斩‘浪’的感觉。 今日的仪式不仅仅是战舰下水这么简单,而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大明正式踏上了称霸海权的道路,也迈出了实现王锐梦想的最关键一步。这一点他人可能还认识不了那么深刻,但王锐自然是不同,他又怎能不感到‘激’动万分? 闲话少说,随着王锐的命令,下水仪式正式开始。 虽说此番朱由检是悄悄出来,但是战舰下水可算得是重要之极,所以下水仪式并无半点马虎,而是十分隆重。 在进行过前面祭拜天地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后,最后是礼炮齐鸣,彩带、‘花’屑漫天飞舞,由朱由检来亲自剪彩。 我们今天看到的新船下水仪式总会把一瓶香槟酒向船头砸去,然后船再开始缓缓下水。这叫“掷瓶礼”,是一种习俗,代表了人们美好的祝愿。 在古代,科学技术落后的条件下航海是件艰苦且又危险的职业,船只遇难事件十分平常。每当遇难时,船上尚活着的人便只能将要说的话写在纸上,装入酒瓶,封口后抛向大海任其漂流。希冀能被其他船只或岸上的人发现。 所以每当海上风暴骤起或航船逾时未归之际,船员的家属们便集结于岸边,祈祷、期盼亲人能平安地回家。然而残酷的事实总难以符合人们这一最基本的愿望,往往在绝望中仅能偶尔见到令人心碎的漂流瓶。 于是为了祈求平安,便有了上面所说的那种“掷瓶礼”,祝愿海上不再有那样的漂流瓶,并使酒的醇香布满船头,驱邪消灾。所以香槟在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