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见识是长出来的 (第2/2页)
加仔细。 老头还真是“详加指点”,把问题和办法分析得头头是道。老家伙必是有研究癖无疑,否则断不会说得如此条理清晰。 一番讲解,莫天问恍然大悟,不自禁大生感慨:原来真正的见识还都是这么长出来的! 天龙对修炼问题说得一针见血。泰阳功很高明,却绝不适应如今的修仙环境。这功法天龙虽没有见过,类似的还是了解不少,结合手中典籍的一些记载,他得出的结论是,即使是在远古时期,这种难度的顶阶功法也必然是在师长指点下,内外不断调和来修炼。仅仅依靠强力的丹药独自修炼,阴阳气息极容易走岔,功力越到深处走火入魔的风险越大! 办法都给他找好了。天龙随口说出几种丹药名称及其功效,全都是没听说过的。然后把一块寸许大的玉佩往桌上一摆,说是内洞丹道书房和旁边某个秘洞的禁制开启令牌,让莫天问明天就直接搬到那书房去,自己一边研究一边看着办。 交待完,踮着脚往莫天问肩头一拍,施施然回内洞去了。 之后的年余,莫天问稍微缩短了日常运功的时间,大量进行针对性研究和修炼,“长见识”的感慨越来越强烈,更对天龙感激不已。 丹道书房仅有数丈大小,除了一张供打坐修炼和休息用的普通玉榻,其他全部都是丹道方面的书籍和玉简。层层叠叠堆得小山一般,光是看一眼都头大。粗粗一估计,不下千种的样子,快赶上丹阳门的全部收藏了。论及价值则远远高出,除极少数来源于当今修仙界以外,多数都是珍贵的古物。往往两三种丹药,就有极详尽的阐述,从药理用途到各类可入药配方,图文并茂的就是厚厚一大本。
这种规模想要通解,那就是水磨功夫了。稍稍了解,莫天问就按照天龙的指点,首先研究与自己修炼密切相关的内容。说是醍醐灌顶、眼界大开并不为过。 例如“水源丹”。这是一种有显著锻体作用,可加强水属性功法修炼适应度的四品丹。听起来普通,炼制却与莫天问所知截然不同——这水源丹不是用来吃,是用来泡的! 丹药原来还可以这么炼。据丹方上的详细讲解,直接炼制为丹液,以一定比例配兑寒泉,早晚浸泡长期坚持即可。 再例如“聚形丹”。这也不是拿来吃的,居然是用来搽的! 据介绍,是先将丹炼至半成品,与最后两味药的汁液直接调和。当修士修炼双属性功法到达阴阳调和、龙虎交会的阶段,行功之前均匀涂摸在泥丸、紫府、丹田三处体表相应xue位,都有降低风险、增大成功概率的奇效。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听起来很玄,原理却分析透彻,真亏得远古炼丹师们想得出来。 除了这类特殊的辅助丹药,何种属性,何种阶段,何种状况,与之配合的各类丹药一大堆。当年初入吴地,叶如眉不过提及丹药与属性匹配,已经让莫天问惊叹好久。眼前一番钻研,光是自己从结丹初期晋阶到中期,居然细致入微到足有十余种之多! 这就是学无止境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莫天问不是单纯的修仙者,还是六品的炼丹师。从中获取的收益,又岂是简单的修为增长这么一点? 之后的三年,各种丹药都炼制齐全。从小习练的金刚功之外,新的锻体项目也增加了。 水源丹配合寒泉水锻体。这个简单。天龙自己就是冰属性,洞府深处就有寒潭。 火源丹配合岩浆锻体。这个听起来有点出格,路程也不短。山峰在中央偏西,唯一的岩浆湖在东首边缘,往返一趟就是一千五百里左右。也得练。莫天问每日抽出时间,风雨无阻的往返。 体质与修炼的融合加成作用很快立竿见影。以往运功时常有的生涩和迟滞感大大减轻,周天的运行相应也快了不少。想必持之以恒,自会象修炼单属性功法一样如行云流水。 火候已经到了。 这一日,莫天问按照天龙的指点,终于走入了书房旁神秘的洞窟。纵是早有各种猜想,眼有的场景还是大大出乎预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