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行动在开始 (第2/2页)
会都是没有想到现在要干什么。 说实话,这次众人都是以为来这里抢了卫诗颜就走。 只有王剧辛不这么想,他一直在想着,那一日在帐篷里面刘大人许给他的大富贵。 现在的王军主,那颗guntang的心,丝毫没有褪色。 甚至经过了这些日子的沉沦,他对于权势的向往,更是比以前强烈了。 所以,他说道:“大人,有什么话,你现在就直说吧,我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其余众人听到这话,也是连忙的惊醒了过来,一个个都是拍着自己的胸脯子大声的表示着自己的立场,生怕就是错过了这次的机会。 虽然这些人都不知道刘威远的计划,但是长久以来,贪金幢住这块响当当的招牌已经是说出了,我们的刘大人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 看着底下众人的样子,刘威远的心底也是一阵的得意,先开始虽然他已经有了计划,但是还是需要冒着很大的风险,但是现在看到了王循之之后,他突然发现,这唯一的风险,其实已经被堵上了。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既然如此,那就让这个天下更疯狂一点吧。 刘威远如是想着。 夜色寂寥,空气当中的鲜血依旧是没有散去,但是这支队伍,已经是踏上了远去的道路。 在一个朝阳笼罩大地的清晨,在函谷关守卫的西梁士兵,发现了这支队伍。 现在的这支队伍,已经是和以前不一样了,刘威远等人,现在都是已经换上了西梁甲士的衣裳,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眼神里面,看向函谷关的是一类赤裸裸的欲望。 函谷关的守将叫做王青松,属于西梁皇族,论辈分,是当今西梁皇帝的堂哥一辈的人,这函谷关如此的重要,当然是交给了自己的人手里面比较的放心。
所以,历来,这函谷关都是皇族守御。 到了这一代,已经是成为了雷打不动的定例,就算是西梁国内的将门世家想要打这处雄关的主意,也是没有可能。 函谷关作为一处雄关,驻军倒不是常定的。 若是与大晋朝开战,那么这里最起码会云集十五万以上的大军,这些西梁士兵在他们的将领的带领之下,冲上富庶的大晋朝境内了。 但是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函谷关三百里之内的土地,却是越大越穷,到了现在这个时节,打劫所获得的钱粮甚至已经不足以抵上大军的饷银,所以,这一年年的战争,才是渐渐短了下来。 至于为何只是打劫三百里之内,这也是有原因的。 毕竟,西梁的打劫,并不是一定要和大晋朝拼个你死我活,更多的意义上面,是为了劫掠粮草,三百里之内,撤军也是非常的好撤,依山而下,由高攻低,总是拥有着不少的优势。 但是,如是真的突破了三百里的极限,到时候与大晋朝的主力军队对决的话,虽然西梁士兵并不惧怕,但是那些将门却是没有这么个闲心,毕竟,这手上的士兵才是自己的本钱。 在攻击强大的大晋朝和南陈的这个选择上,绝大多数的西梁人都是有着非常一致的选择。 那就是从汉中发军,直入蜀地,并那个天府之国。 只是一直以来,西梁和南陈是那盟友,再加上大晋朝的牵制,这让西梁不好翻脸而已。 但是,如今,一切的机会都是来了。 作为着西梁的皇族,王青松还是非常清楚现在的情势的。 现在大晋朝就是要与西梁结盟,到那个时候,解除了东面威胁的西梁,最起码可以拿出十五万的大军,从汉中直入蜀地,到了那个时候,整个天下,就是进入了西梁的掌控了。 至于那些大晋朝人所要寻觅的函谷关? 想到了这里,王青松的脸上闪现了讥讽的笑意,这些大晋朝人难道还真的以为西梁会放弃雄关么,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作为西梁人,王青松理解函谷关对于西梁的意义,或者来说的事情,这座函谷关对于大晋朝是一座雄关,但是对于西梁人说,函谷关的意义,其实是整个西梁的象征,有了这个雄关,西梁才可以以弱地求强势,直面那个东方的强邻,更无数年月以来的英雄鲜血,更是铸就了这座函谷关的赫赫传说,所以说,西梁人不可能将函谷关让给大晋朝人,想到这里,王青松暗地想着:让那位现在七十岁的兴盛皇帝做梦去吧。 立于雄关而望,王青松的心底闪过了一丝豪情,如今,他不过是五十岁的年龄,或许可以出关东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