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第2/3页)
发出此问,顾卿似早有预料。 “宫中有令,正月不休沐,每日上朝。” “正月不休沐?”杨瓒诧异,“为何?” “天子之意,为人臣子者不可妄加揣测。” 没有转头,顾卿只压低声音,点拨杨瓒。 “冬日天寒,京师之内屡起朔风。今番回京,杨侍读当小心才是。” 话落,令同行校尉再次加快速度,扬鞭策马,直奔长安伯府。 天寒风大,需要小心? 莫非是朝中出事了? 杨瓒蹙眉,心头闪过担忧。 天子正月升殿,本就有些奇怪。又有顾卿的提醒,杨瓒不得不从最坏的角度考虑。 回到长安伯府,顾卿稍事休息,换上一身官服,即前往北镇抚司复命。 用过茶点,杨瓒坐在厢房,只觉疲惫不堪。 “伯爷令小的告知杨侍读,明日早朝之后,去吏部签押即可。” “我知道了,劳长史代我谢过伯爷。” “杨侍读客气。”马长史道,“旅途辛劳,请杨侍读好生休息,有事可唤家人。” “好。” “此乃伯爷交代,杨侍读看过,便烧了吧。” 留下薄薄几页纸,马长史行礼告退。 房门合上,室内恢复静谧。 杨瓒撑着额头,又在桌边坐了一会,强打起精神,看着摊开的几页纸,不禁皱眉苦笑:“果真不能比。” 连日赶路,顾千户不见半点疲惫,始终生龙活虎,精神抖擞。他却好,休息半晌,依旧头昏眼花,看字都是重影。 “巡按直隶御史刘玉劾太监吴忠违法……” “天子敕腾骧四卫择选勇士旗军。” “内官谷大用、刘瑾调神机营。” “令锦衣卫查贪墨。” “天子有意复洪武朝之法……” 杨瓒揉着眼眶,尽量集中精神。 看到最后,除了无奈只有无奈。 叹息一声,折起几页纸,送到烛火旁点燃。 看着火光吞噬墨痕,脸上现出苦笑。 他早该想到,以朱厚照的性格,早晚要出事。只没料到,天子和朝臣的矛盾已到如此地步。不说势成水火,也相去不远。 “究竟是怎么回事?” 朱厚照脾气直,时常犯熊。可犯熊也有因由,不会无缘无故甩脸子给朝臣看。旁人不提,内阁三位相公都是弘治帝临终托付之人,朱厚照总要给几分面子。 有人刻意找茬,激-化-矛盾? 杨瓒支着下巴,敲敲桌子,这个可能性很大。 说句不好听的,青葱少年朱厚照正处于人生叛-逆期,性格就像弹簧,遇强则强。顺心便罢,不顺心,眨眼弹飞。 “就算有人找茬,短短时间,也不该如此。” 手指悬在桌面,久久没有落下。 杨瓒很不理解,旁人两论,以李东阳的老谋深算,如何能放任事情发展到如今地步。 坐视旁观,不担心少年天子犯熊升级,彻底和群臣对着干? 事实上,朱厚照已经这么做了。只是还没达到顶峰,正在努力攀升。一朝-爆-发,才真的会要人命。 “没辙啊。” 手指开始发酸,杨瓒终于意识到,自己保持一个姿势僵坐了许久。 “要是早上几日,还能想想办法,现下……”恐怕神仙也不敢说,事情容易马上就能解决。 触及桌面,凉意沿掌心爬升,似要-侵-入骨髓,杨瓒蹙眉,无意识打了个冷颤。 站起身,打着哈欠,杨瓒绕过屏风,倒在床榻之上。 天塌了,有高个-顶-着。 事情已经这样,再急也是无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睡觉。 睡醒,明天再说。 除下外袍,侧躺在榻上。全身包裹着锦被,不过片刻,杨瓒便沉入梦乡。 透过门缝,一丝凉风飘入室内。 残余烛火轻摇,倏然熄灭,只余青烟飘渺。 正德元年,正月丙戌。 睡了一夜,杨瓒精神大好。用过两块点心,喝下半盏热茶,便起身前往宫城。 京师之地,已多日未下大雪。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的衙役总算能喘口气,不必巡逻之外,每日早起铲雪。 正月里,百姓无需辛劳,此时多在家中酣睡。路上行人,多是早起的文武官员。 依明律,在京文武官员,唯三品以上可乘轿。余下,够品级的文官可乘车,武官一概不许乘车。有爵位在身者,同样不能特殊,不骑马只能走路。 洪武帝同永乐帝再三申敕,不忘开国艰难,不废文治武功。 “其五军都督府管事,内外镇守、备及公侯伯等,不问老少,不问功勋,盖不许乘轿。年老体衰者可乘车。余者皆不许。敢违例者,奏闻属实,严惩不贷。” 仁宗之后,朝廷法度渐宽。经宣宗英宗等朝,至孝宗朝,即便有官员违例,只要不过分,朝廷也不会严惩。 日月轮转,龙椅上换人,情况眨眼发生变化。 论理,以历史为参照,朱厚照不像会拘泥于这些“小事”。 偏偏有人-作-死,打着各种幌子,连番找茬,多重-刺-激,将少年天子彻底激怒,继而当朝宣布,复圣祖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