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 (第1/3页)
在茶肆稍歇,亥时中,朱厚照起驾返回宫城。 头顶繁星闪亮,月如银盘。 灯市人流穿梭,接踵摩肩,火烛光照,仿佛一条长龙。 难得出宫一次,行在路上,目及左右,颇有些恋恋不舍。 “天色已晚,夜风渐冷,不好多做停留。”杨瓒提着彩灯,将一张葱油饼递到朱厚照面前,“陛下-欲-再出行,日后总有机会。” 不能遍览名山大川,偶尔出宫城一趟,绝不是问题。 历史上,朱厚照几次跑出神京,差点住到北疆。现如今,多出杨瓒这个变数,天子未必会偷溜出京,北疆之行仍不可避免。 朱厚照最崇拜的不是亲爹,而是太宗皇帝。 想同朱棣一般武功赫赫,威慑草原,鞑靼的小王子必须拍扁。 亲自拍,远超借他人之力。 至于朝中的阻力……绞尽脑汁,拉上谢状元顾榜眼,应该能想到办法。 无论如何,事先制定计划,带着禁卫出行,总比熊孩子偷溜更安全。 “真的?” “真的。”杨瓒道,“臣可曾在陛下面前妄言?” “朕信杨先生。” 得到杨瓒承诺,朱厚照心情大好。 接过葱油饼,咬一口,满嘴脆香。 “比御膳房的手艺好。” 又是一口,腮帮鼓起,小半张饼已然下腹。 杨瓒没接话,张永和谷大用记在心里,回宫之后,必要到尚膳监走一趟。 天子奉行节俭,每日膳食,均按圣祖高皇帝传下的规矩。 节俭归节俭,伺候的可不能偷懒。 为宫中奉膳,不好新奇,手艺总该过得去。其他倒还罢了,面食做得不好,也不嫌丢人。尚膳监掌印都该找块豆腐撞死。 张永和谷大用互相看看,暗中交换过眼神,打定主意,事情赶早不赶晚,回宫就去! 一张葱油饼没多大分量,朱厚照几口吃完,擦擦嘴,道:“朕往奉天门,杨先生同几位卿家无需随驾。” 杨瓒几人拱手行礼,目送朱厚照走远,却没有真的各回各家,而是远远的跟着,确定天子进了宫城,绷紧的心弦才告放松。 幸亏天子说到做到,没有再偷溜,否则,今夜别想安稳。 “谢兄,小弟尚有事,就此告辞。” 提心海图之事,杨瓒先出言,同谢丕等人告辞。 谢丕顾晣臣决定返家,向杨瓒拱手。 王忠和严嵩则需再往灯市,明日罢灯,依照传统,家中妻儿将绕城走百病,需买两盏新灯。 “告辞。” 几人各怀心事,互相道别,在奉天门前分头而行。 谢府家人分作两拨,一拨护送谢丕返家,余下拿着银角铜钱,往几个精致摊位前购灯。 顾晣臣登上马车,转向城南。 王忠和严嵩先后走进人群,顷刻不见踪影。 伯府家人候在茶肆前,见杨瓒行来,立即挽马套车。 “杨老爷可要回府?” “不回伯府。”将彩灯交给车夫,杨瓒登上车板,道,“去诏狱。” “诏狱?” 车夫微愣。 因未跟随杨瓒行动,他尚不知海图一事。只晓得灯市内有歹人抢劫,现已被锦衣卫押走。 杨瓒没有多做解释,只让马车快行。 见杨瓒面带疲色,车夫虽满心疑惑,到底没有再问。 离开灯市,喧嚣渐消。 走得越远,四周越是寂静。 木质楼阁民居鳞次栉比,廊檐房角均挂有灯笼,或精美雅致,或造型简单。 无边夜色中,烛光在灯罩中闪亮,织就数条光带,绵延街市两旁。 马蹄哒哒作响,车轮滚动,压出清晰的辙痕。 车厢里,杨瓒忽感一阵烦躁。 推开半扇车窗,遥望万家灯火,不安的情绪渐渐沉淀。 思绪漂浮,仿佛要融入古老的神京街巷,随夜风飘散。 咻——啪! 车夫甩出响鞭,破开瞬间静谧。 马蹄声加快,杨瓒从寂寞中转醒,收回目光,轻轻-撸-过眼眶,压下骤起的情绪。 早下定决心,要在这个时空生活下去。 七想八想,不过徒增烦恼,于己无益。 诏狱中,五名壮汉逐一在口供上画押,分别被狱卒拖走,关进囚室。 囚室内空空荡荡,冷意沁骨。 趴在坚硬的石床上,鞭伤疼得厉害,几道檩子已肿得发亮。放任不管,不去见阎王,也会痛苦难熬,恨不能撞墙。 诏狱很少请大夫,杨瓒是特例中的特例。 狱卒随身备有伤药,对鞭伤棍伤相当有效。 手掌长的陶瓶,圆肚细口。去掉蜡封,辛辣味道刺鼻。 壮汉扭头,只看一眼,差点从石床上蹦起来。 这样一瓶子粉末,黑漆漆炭灰一般,是伤药? 毒--药-还可信些。 “老实趴着!” 壮汉的心思表现在脸上,狱卒很是不满。 看着不起眼,闻着刺鼻,实打实是永乐年间传下的方子。多少犯官被用刑,都是靠它保住性命。 现如今,太医院都没有这么好的伤药。 不识货不说,还敢嫌弃? 若不是顾千户明言,这五人日有用,一捧草木灰就能对付。管他是不是留下病根,不死就成。 “咬着!” 狱卒放下陶瓶,取出一根竹筷,递到壮汉嘴边。另两名狱卒按住壮汉手脚,手下用足力气,确保其不会挣扎过头,从石床滚落。 “忍着点。” 说话间,狱卒叠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