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八章 (第3/3页)
这样了,能否手下留情? 下棋下得满怀悲怆,如此悲壮,当是古今第一人。 “不下了?” 杨瓒连连摇头,唯恐李阁老继续开虐。 “也罢。” 李东阳灿然一笑,须发银白,气质儒雅。不复年轻时俊朗,却另有一种俊仪洒脱。这样的气质,必经岁月磨砺而成,光华内蕴,非年轻可比。 “老夫为何同你下棋,可明白?” “小子愚钝,请阁老指点。” “慢慢想。” 李东阳浅笑,根本不给杨瓒答案。 “想明白之后,可至老夫府中,你我再对弈几局。” 杨瓒:“……” 主动上门找虐,他看着很傻? 垂头看向棋盘,看着白色长龙,深思李东阳之意,脑中闪过一个模糊的念头,快得完全抓不不住。 杨瓒皱眉沉思,李东阳端起茶盏,没有出声打断。 旁人点拨终归有限,这件事,终要杨瓒自己想明白。 谢迁同刘健的棋局已分出胜负,一子之差,谢阁老落败。 观棋良久,直至棋局结束,谢丕顾晣臣仍有些出神。 轻咳一声,谢迁令家人撤下棋盘,送上香茗,再取两副棋子,赠与杨瓒顾晣臣。 “此乃老夫家乡山石,由匠人雕凿而成。” 话落,谢迁便要送客。 杨瓒顾晣臣捧着木盒,互相看看,都是满脑袋问号。 让他们过府,就为下棋? 告辞离开时,谢府已备好马车。 两人非别上车,临走之前,同时看向谢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谢丕摇头,同样不解。 事实上,他比杨瓒两人疑惑更深。 不提堂上同李相公,以刘相公的脾气,也不该这般。 “谢兄当真不了解内情?” “当真不解。” 带着满头雾水,杨瓒回到长安伯府。 换下官服,坐在桌旁,捻起一粒棋子,对着烛光,愣愣的出神。 李相公的举动,很大可能是在点拨自己。 原因为何? 杨瓒想过几种可能,都被一一推翻。 “戒骄戒躁,还是莫要自以为是?” 棋子落在掌心,冰凉的触感,沿神经传导,仿佛一根利刺,直直扎入脑海。 假如不是点拨,那会是什么……示警? 杨瓒摇头,怎么可能,八成是神经过敏。 相比之下,谢阁老的这份赠礼,更让他提心。 为何是棋子? 遇到解不开的难题,只能将相关事件一一梳理。 内阁既知上元节之事,是否已知晓海图?海图的内容,或许也知道几分? 杨瓒微顿,攥紧棋子。 家乡山石? 灵机一动,杨瓒猛然站起身,几步走到门前,拉开房门。 “杨侍读?” 马长史正巧走过,被杨瓒叫住,疑惑问道:“可有事吩咐?” “马长史可知谢阁老家乡何处?” “谢阁老出身江浙,祖籍绍兴府余姚县。” 马长史奇怪的看着杨瓒,单是口音就能听出来,杨侍读竟然不知道? 江浙? 杨瓒皱眉,马长史等了片刻,不见杨瓒再问,告罪一声,继续巡夜。 返回厢房,杨瓒倒在榻上,回忆曾看过的舆图,许多断掉的线头开始串联,蓦然心惊。 不能慌,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慌。 杨瓒闭上双眼,用力握拳。或许只是他神经过敏,想得太多。以谢阁老的为人,绝不至如此地步。 最大的可能,是谢氏族中乃至姻亲有问题。 总之,盖子没有揭开,绝不能自乱阵脚。 李阁老提点他,怕也多有此意。为何当着谢阁老和刘阁老的面……是否也有回护之意? “这么一看,运气还不算太糟。” 干笑两声,只能这般安慰自己。 接下来数日,内宫外廷皆为天子大婚忙碌。 礼部从上至下,都挂着两个黑眼圈,忙得脚不着地。 户部和光禄寺联合上请,国库空虚,实在没有余力,天子大婚及封后大典的一应用都,还请自掏腰包。实在无法,先调太仓银应急。 “太仓银?” 山西等地积欠四十万税银,弘治十八年发放的盐引,多用来充实边军军饷。 太仓存银,是为戍卫宣府等地的边军准备,户部请发银赈济灾民,都被驳了回去。为大婚调用,朱厚照傻了才会点头。 不调银,只能自己出钱。 想想要见底的内库,朱厚照很是发愁。 “不能早点出使?” “陛下,正月未出,船不能行。” 杨瓒实事求是,朱厚照唉声叹气。 “陛下,如要解决此事,并非没有办法。” “杨先生快说!” “只需诏令北直隶各付,清点库存赃银,待陛下大婚之后,五成交于户部。” “这般简单?” 朱厚照怀疑。 “这般简单。” 杨瓒点头。 按照往例,这些赃银多要收入内库。户部盯得再牢,也只能眼馋。 非常事行非常法。 先画一张大饼,松一松户部和光禄寺的钱袋,等到寻宝和银矿的事情泄露,为补库银,缓解财政,阻力好歹能减轻几分。 “好,就照杨先生说的办!” 天子金口玉言,户部和光禄寺终于打开库房。 大婚准备工作变得顺理,仁寿宫中的四位美人,先后迁走,两人为嫔,入长春宫,沈寒梅为妃,入万春宫。 夏福暂入坤宁宫偏殿,大婚后再搬入正殿。 皇后的册宝已铸造完毕,只等大婚之日,担床送入宗人府。 内宫十二监,女官六局,都是营营逐逐,熬油费火,忙得脚打后脑勺。期间,偶尔有中官犯错,被押入司礼监,各监掌印也无暇过问,更不会去捞人。 这个时候,有一个算一个,都忙得嗓子眼冒火,犯了错被处置,也可杀一儆百,给手底下这些崽子提个醒,平时也就算了,这当口被抓住,自求多福吧。 正月底,距天子大婚只剩两日,藩王进送贺仪的队伍陆续抵京。 天子下令,不许靡费扰民,形式总要走一下。血缘亲疏不论,到底都是圣祖高皇帝子孙,总要遣人恭贺,才不会为世人诟病。 “自明日起,去臣罢朝。” 天子大婚,三日罢朝。 奉天殿中,群臣跪地领旨。 回府之后,杨瓒刚刚换下官服,忽听一声脆响。 循声看去,顾千户送他的玉环,竟被衣袖拂落在地,碎成三段。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