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3/3页)
右军都督府佥事,追赠太子少保。子三人,御敌有功,升一级,赏银五十两,布帛十匹。” “营州左屯卫同知孙连,失于戒谕,懈于设备,怀-私-挟-怨,外不能御虏边塞,内不能保聚人畜,逮治锦衣狱。罪证确实,于阙下杖三十,重枷长安左门外。除一幼子,儿孙发北疆戍卫,五代不赦。” 群臣都没料到,升殿当日,天子不问诸事,先下敕令。 唯内阁三人表情平静,似早有预料。 “敕升英国公世子张铭锦衣卫佥事,为副总兵官,率京卫两千驰援镇虏营。命会昌侯孙铭领奋武营,设防牛栏山reads;。” “下章程兵、户两部,诸事俱备,不得延误!” 敕命下得太急,群臣未有准备。有兵部官员想要出列,立即被同僚拉住。 后者摇头,示意三位阁老。 前者蹙眉,正自不解,忽见李东阳出列,平举笏板,朗声道:“臣等遵旨,陛下圣明!” 户部两次-地-震,尚书韩文之下,侍郎仅存一人,办事官员少去大半。不及填补缺额,遇京卫北上,忙得脚不沾地,生生累病。 此时,韩尚书告病未朝,李东阳挂户部尚书衔,出列领旨,部中上下谁敢反对? 阁老率先表态,别说户部,兵部也不敢有二言。 本该商讨几日的敕令,三下五除二,干脆利落,当殿敲定。 惊讶过甚,群臣尚未回神,刑科、兵科先后有给事中出列,以灾异劾南京六部及都察院官员。 “孝陵遇雷,水旱地动连月不绝,礼部条奏灾异。” “臣等窃观,灾异之相,皆有微意。” “北者,夷狄为患,虏贼叩边,百姓涂炭。将兵死战,粮饷难济,边患至今未解。南者,盐法败坏,南京六部留中不报。将老之臣不安其位,索-贿-弄-权,颠倒是非,指贤为佞,引天示警,落雷-焚-木。” “今以灾异劾南京吏部尚书林翰,户部右侍郎陈金,太常寺卿吕等,国子监祭酒章懋不职,请俱罢黜。” “劾南京工部侍郎叶贽,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史雍不法;南京光禄寺卿胡谅,浙江按察使李善,参政李文安,唐锦舟-侵-克灾银,请移文巡抚官核实其罪,下有司逮问,俱罢官追银,依律惩治!” 阁老要收拾一个人,无需亲自动手,自有学生部科官甘为马前卒。 六科弹劾,不过是开胃菜。 纵能定罪,依律严惩,也不过是罢官去职。 戴铣递送的奏疏,才真是要命。其中例举南京六部及三法司种种不法,皆查有实据,尤以都察院为最。 不知晓内情者,都会以为戴给谏刚正不阿,身染诬名,历经起伏,愈发嫉恶如仇。 唯有戴铣自己清楚,旁人都是幌子,史都宪才是最终目标。 经历前事,戴给谏轻易轻易不信同僚。从写好奏疏到递送入京,未经南京衙门,只请南京守备太监傅容相助。 反正要得罪人,不如得罪个遍。将六部三法司一起拉上,人数多了,彼此猜疑牵制,反倒更加安全。 就算要报复,也要等风头过去。届时,他是否留在南京,早成未知数。 况且,弹劾范围越大,呈至御前,才会更有说服力。不至被他事压下,留在文渊阁落灰。 只不过,戴铣万万没有想到,这封奏疏,远比想象中力度更足,掀起的风浪更大reads;。 阴差阳错,藩王-安-插-在金陵的钉子,都被-连-根-拔-起。 历史上,戴给谏死在刘瑾之手,廷杖之下。这一回,弹劾奏疏递到京城,刘瑾奉天子之命,亲自安排番役南下,护卫戴铣北上。 该说是历史惯性,有关联之人总会“走”到一起,还是老天恶作剧,开出这样的玩笑? 无论哪一个,弹劾递至御前,天子震怒,风浪骤起。 朔风吹至金陵,今岁冬日,将比往年更冷。 蓟州 杨瓒率领五百人,继续在城头堆雪筑墙,令役夫拆毁城内废屋,削减木桩,在城外地堡布防。 黍谷山战况不停传回,才氏兄弟阵亡其二,赵榆谷大用带伤御敌,顾卿顾鼎分领一队骑兵,在鞑靼-侧-翼-sao-扰,意图拖延时间。 谢丕顾晣臣几日未眠,领伤兵全力建造投石机,运上城头,预备一场大战。 李大夫主动找上杨瓒,令徒弟抬出两箱药-粉。 “入师门时,曾立誓救死扶伤。现如今,贼虏肆虐,害我百姓,老夫几次破誓,死后被祖师斥责,亦无悔无憾。” 疲累交加,杨瓒双眼布满血丝,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收下药-粉,拱手向李大夫致谢。 待师徒几人走下城头,一名力士来报,入城避难的百姓中,发现可疑。 “里中村民证实,此人来历不明,且非蓟州口音。标下怀疑,其为鞑靼jianian细。” 鞑靼jianian细? 杨瓒用力搓脸,捏了捏额心。 “鞑靼万户可醒了?” 力士点头。 “带他和降兵去认,再来报知本官。” “遵命!” 力士退下,杨瓒猛的咳嗽两声,自城头眺望,见远处掀起一片灰雾,心陡然一沉。 与此同时,锦衣卫缇骑分三路疾驰,顶风冒雪,日夜兼程。最快者,已抵达太原。 为首一名千户,持圣旨入府。 待王府设好香案,一众人跪在厅前,方展开黄绢,朗声道:“天子敕,赐晋王食盐岁三十引。” 赐给盐引? 晋王愣住。 本以为是兴师问罪,没想到竟是赏赐。 可赏赐也该有个说法。 接过圣旨,确认之后,晋王更是满头雾水。实在不明白,天子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帝师 ——————————————————————————————— 正文第一百三十六章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