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四章 (第1/3页)
面对群臣,退一步不是有商有量,海阔天空,而是得寸进尺,步步紧逼,该当如何? 朱厚照的选择很简单,直接犯熊。 子曰:父没三年,观其行,无改于父之道。 圣人学说,宋儒注释,一个“孝”字压下,朱厚照避无可避,银牙咬碎,也只能妥协。 弘治八年起,朝廷对草原的态度便是“优抚”。 凡部落内附,无论怀揣什么心思,一概接纳。 去年十二月,鞑靼叩边,兵犯蓟州。 京卫边军打了胜仗,朱厚照接到战报,兴奋得整夜睡不着,在内殿蹦高。动静太大,差点被皇后拎着领子,一把丢上矮榻。 翌日早朝,少年天子情绪高涨,兴致勃勃计划,再来一场御前献俘。趁新年祭祀之时,报知先帝,告慰祖宗。 哪承想,没等开口,就被群臣泼了一瓢冷水。 先帝之策,在于优抚。 兵祸不祥。 今贼虏幡然悔悟,得饶人处且饶人,彰显仁道。 如改先帝之策,善与不善,尽皆不孝! 奉天殿中,文武滔滔不绝。 朱厚照嘴唇发抖,手脚冰凉,脑袋嗡嗡作响。 群臣终于找回弘治年间的风光,头顶圣人牌匾,手举宋儒经典,旁征博引,字字有据。少年天子怒发冲冠,双眼冒火,硬是没有办法反驳。 怎么说? 先帝之策不对,对草原鞑靼理当拳打脚踢,打死一个算一个? 如果真这么说,奉天殿中怕会立即撞柱几个。 三位阁老眼观鼻鼻观心,似两不相帮。 这种沉默的态度,其实已在向天子表明,他们更倾向朝臣,希望继续弘治朝所行之道。 究其根本,弘治帝下旨优抚,提议施行都需经内阁。今上登位不到两年,就要大刀阔斧进行更改,别说刘健谢迁,李东阳都有些皱眉。 三人所想,非是完全压制天子,而是国库存银,府库存粮,以及边军战力。 依递至文渊阁的奏疏,此战虽胜,也是惨胜。 鞑靼四千骑兵叩边,耗去蓟州全部兵力,还要加上四千京卫,以及营州两屯。如狼烟不息,再起战事,万全、大同、太原、宁夏等边镇都将告急竹马,青梅熟了!。 天子承续大统,政未见兴,战事频起,实非祥兆。 明知会惹来天子恼怒,三人仍达成一致,这一次,不能再任由陛下“胡闹”。 连续数日,坐在龙椅上,朱厚照气得七窍生烟。几乎是抖着手,在圣旨上盖印。 退朝之后,砸毁半个西暖阁,仍不解气。 坐在御阶上,手托下巴,呼呼喘着粗气。 正在瞪眼憋闷,想捋袖揎拳,到暖阁前挥几个胳膊,丘聚弯腰进殿,送上东厂的条子。 厚厚一叠,足有二十多张。 “北边来的?” “回陛下,蓟州的消息,刚刚送到。” 朱厚照咬住腮帮,勉强压下怒火,翻开第一张。 扫过几行,眉头渐渐舒展。很快翻到第二张、第三张,到第五张,怒火消去大半。全部看完,非但不再生气,脸上竟出现笑意。 “丘伴伴。” “奴婢在。” “宣李院判至乾清宫。”朱厚照站起身,抻了抻胳膊,捏捏脖子,“朕偶感不适,需诊脉用药。” “是。” 左右晃晃脑袋,捶捶肩膀,朱厚照脸上带笑,走进后殿前,甚至蹦了两下,哪里有“不适”的样子。 丘聚则袖手躬身,半个字没多说,退出暖阁,急匆匆赶往太医院。 寻到李院判,刻意将小黄门落在身后,低声吩咐两句:“陛下偶感不适,李院判精心些。” 不是第一次被召,李院判早有经验。 闻弦歌而知雅意,加上丘聚刻意加重语气,思量片刻,即知天子意图。 “丘公公放心,在下明白。” 丘聚点头,笑道:“李院判医术高超,遇事精细,咱家自然放心。” 见李院判知机,丘聚转转眼珠,干脆再卖个好。 “月初,赵院使告老乞致仕。论医术比资历,李院判之外,谁可接任?” “多谢公公提点!” “不必。”丘聚笑呵呵摇头,“咱家只一句话,忠心为天子办事,当为根本。” 李院判颔首,心下愈发明白。脉案该如何写,药方该怎么开,都已有了计较。 两人没有多言,同时加快脚步,往乾清宫赶去。 翌日,天子称病免朝。 有太医院脉案及院判为证,猜到是装病,群臣也只能干瞪眼。 虽未至奉天殿,免去早朝,天子依旧“勤政”,圣旨照样颁发。当日,张永丘聚高凤翔便高举黄绢,至文渊阁及六部宣读。 “赐朝鲜国正德二年大统历十本,以户科给事中王忠为使,往宣示天恩。” 正德元年尚有百本,隔年缩减九成穿越成为女儿身。 朝鲜君臣知道好歹,必当装满粮食药材,赶在正月前至神京朝贡。 担忧军粮药材? 粮食不缺,药材送上,户部光禄寺少贪点,军饷也能凑齐。 倭国,南疆,乌斯藏均照行此例。 蚊子腿再瘦也是rou。 甭管多少,总之,大统历送去,使臣当面,朝贡的队伍必须拉起来! “谕礼部兵部,今后四夷使臣朝贡,凡筵宴饮食俱应从简。沿途驿站廪饩缩减旧例,菜蔬鱼rou市银。以副朕怀仁朴素之意。” 翻译过来,使臣来京,路上吃喝自己解决。想大鱼大rou,必须花钱!到京之后,接待宴会全部取消,住宿规格由豪华套房降为标准间。 非是条件限制,大通铺都会出现在圣旨上。 宣读完圣旨,张永几人不话,金银一概不接,冷着脸,袖子一甩,转身回宫。 鞑靼内附? 何时护送别部额勒进京? 天子未有示下,咱家如何知晓。 “宦官不参政。”狠狠盯着兵部官员,高凤翔声音骤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