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一章 山鬼之言 (第1/2页)
“何事如此急切?” 赵政刚一入青玉殿落座,便淡言直问。 吕处不惑之年,生得一副忠胆之相。 他微微凝眉,肃然回道: “陛下,臣日以继夜自东郡返还,行至关东,走夜路经过华阴县的平舒大道之时,遇到了一件怪事。” “呵,又是怪事……” 赵政唇角微勾,冷眸嗤笑: “这一年来的怪事还真是不少……说吧,有多怪?” “当时夜深风高,臣并未看得很清,只觉有一人身披黑衣突然现于大道中央,拦住了臣的去路,声称要臣替他将这块玉璧转交给滈池君。” 说罢,吕处将手中玉璧递予内侍,又由内侍呈上来给了赵政。 然而在看清那玉璧的刹那,梁儿心中陡然一惊。 吕处所言的这件“怪事”在史书上是有所记录的。 那玉璧也果然如史书所言,同当年赵政祭祀湘江水神时投入江中的那块极为相像。 而那黑衣之人出现在的华阴平舒道,恰好也正是湘江和湘山所在之处…… 多年前扔出去的东西,怎得今日又莫名回来了? 梁儿略有慌神,垂下眸子暗自思量。 当初那玉璧是经宗正的最高官员宗正司直接呈上的,除了少数近前之人和宗正司本人,大多数人都没有仔细瞧见它的形貌。 故而吕处应是不清楚此璧有何问题的。 赵政垂眸望着自己手中的那块玉璧静默未语,眼底却在不觉间幽沉了许多。 只听立于殿中的吕处继续说道: “那人的话说得没头没尾,臣自是不明他的意思,便出言询问,可他非但未答,却又多说了一句意味更加不清的话……” “哦?什么话?” 赵政的语气越发森冷,他的视线始终不离玉璧,手指也反复摩挲起了那光滑莹润的玉面。 吕处的心里本就有些畏怯,见赵政这般,便更觉发憷,提了一口气支吾道: “他说……‘今年祖龙死‘。” 瞬间,梁儿柳眉蹙起,不觉得已经牙关紧咬,心中难受可见一斑。 这些全部都毫无意外的与史书上一致。 祖龙……便是指帝国之君。 显然,这又是一句暗指赵政命不久矣的“预言”。 而此时,赵政的反应却较梁儿从容许多。 他起身缓步走至吕处身侧,淡声问道: “依你所见,他这话何意?” 吕处一揖,惭愧道: “臣愚钝,丝毫猜不透他话中之意。臣还欲再问之时,他已将玉璧放在地上消失于暗夜之中。” 听他如此说,赵政停滞了片刻,眯起眼来、压低着声音徐徐又问: “你就当真全然没有听出他所言之意?” 听得这一问,吕处大骇,倏的跪地,叩首认错: “陛下息怒!臣一时糊涂,臣并非欺君,臣……臣是……” “吕处,你若真的半点没明白那人的意思,也便不会跑来急奏。你只是不敢说出口罢了。” 赵政侧眸自他身上瞥过,负手转身走回案前。 “陛下……” 吕处怔忡着将头低下。 赵政再度坐回座榻,对着他淡声道: “滈池君是千百年前民间所称的滈池水神。可那滈池始于千年以前,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不过‘滈‘池的‘滈‘同‘镐‘京的‘镐‘,据说曾经的滈池就在当年的周朝国都镐京境内,亦就是现在的邻近咸阳之地。他让你将玉璧带给滈池君,其意就是要你带给朕。不过当年朕巡游至湘江时,你未在随行之列,并不知晓此璧的来历,故而你或许难以理解他为何一定要你将这块玉璧带来。” 赵政顿了顿,幽幽的眸光又落向手中玉璧,冷着面色沉声道: “不过那句‘今年祖龙死‘……你应当是听得明白的。” “陛……陛下……” 吕处惊怵不已,连舌头也不由得打起结来。 “祖”与“始”;“龙”与“皇”…… “祖龙”与“始皇”二词的字面意思几乎完全等同。 “祖龙死”就是“始皇死”。 可这字义偏偏是隐在词汇之中的。 若无人挑明,那内在之意便永远都是“隐”着的,被预言今年会死的也就只是“祖龙”,而非“始皇”。 试问这等情况,他又怎敢直言去挑那碰不得的蜂窝,令陛下治他一个“恶言”之罪,危及性命? “你在发抖?” 赵政冷眼看着跪在地上的吕处,想不到这般粗犷的人,竟也会因为几句话的惊吓就颤栗不已。 顷刻,他竟摇头失笑: “呵呵,真不知你有何可惧?就算那来历不明的人是山里的鬼怪,他所言之事也不过是发生在这一年之内罢了。现下已至深秋,年关将近,想必那等无稽之言定是难以应验的。” 他面上现出揶揄之色,薄唇轻敛,又道: “更何况,‘祖龙‘,一听便知是指先祖。先祖是早已死去之人,‘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