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英雄吕温侯_第90章:洛阳(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0章:洛阳(五) (第2/2页)

子为素王,上体天心,有天人感应,下顺民心,有谶纬之说,中有儒家正统,你竟敢出言污蔑?实在是名教罪人!”

    年轻士子丝毫不惧,冷哼了一声还击。“汝所谓的五经十四家,穷经皓首,执迷于章句,到今日已经变得繁琐零碎,解一字,动辄数千言,次其一也。汝等将五经视为煌煌圣物,一字不可异!治一经,先要通训诂、解章浩,遍读先人所注,然后才有注经的资格。一经未通,已皓首斑驳也!大好年华都用在章句之中,又为朝廷为百姓做了多少事?”“好!”人群中立刻一阵欢呼,当众辩经的机会毕竟不多,人人都听得聚精会神。

    年老士子立刻就反驳了:“古文经学起于刘歆,此人写了一篇《移书让太常博士》把当时的经学大家都得罪遍了,不得已辞职回家。后来攀附王莽,做了嘉新公,最后事败身死。修儒学者落得如此下场,还有脸谈什么古文经学?再说古文经学只讲微言大义,弱化孔子的地位,只以孔子为师而已,不讲天人感应,不讲大一统,是地地道道的伪经!”

    听到这里,贾诩有些听不下去了,他起身拱手道:“二位兄台,可容某说上几句?”两个士子都点点头,让出一片空地。贾诩方才徐徐说道:“诸位兄台,自班大家《白虎通义》之后,两种经学逐渐融合,纠其本意,或以今文为本,或以古文为本,都兼收另一方的精髓。自光武以来的经学大家,许慎著《说文解字》、《五经异义》以古文为主,兼取今文。马融马季长,著述甚多,也是以古文为主,兼取今文,其弟子郑玄、卢植也是以古文为主。何也?取其简明也!例如:曰若稽古四字,古文只用数十言,而今文洋洋十万言。”

    “此言甚善!”“只训诂,我就学了三年!”围观的人开始称赞了。

    贾诩看众人听得聚精会神,不免又多说了几句。“至于今文、古文只优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留给后人评说吧。闻听郑康成正在闭门著述,料想不久之后就会有答案了。我以为,重要的不是去寻章摘句、皓首穷经,而是要通其大意,以儒学作为为人处事的根本,为朝廷和百姓做一点事情。”

    “文和此言大善也!”阎忠从上房走出,后面还跟着两个老者,显然是被辩经吸引而来的。“文和,上前来,这位是袁司徒,这位是袁太仆,这位是凉州士子贾诩贾文和!”袁司徒是袁隗,袁太仆是袁逢。“没想到文和平日里静如处子,端坐整日不发一言,今日却是一鸣惊人呀!来来来!上房叙话。”袁隗一把拉住贾诩向上房走去。

    袁家四世三公,无论贤愚不肖,皆能得偿所愿!看来此言不虚呀。

    两人离开袁府时天已经很晚了,两人坐的是袁府的车子,承平时日,宵禁并不是很严,一路顺顺利利的到了阎忠家中。阎忠看贾诩兴致甚高,连忙吩咐摆茶,两人对坐清谈。

    今晚,袁隗颇有长者之风,对贾诩大加赞誉,拍着胸脯皮保证,徐州的一个大县是跑不了的。“以文和的大才,一个百里侯是绰绰有余的,文和且先委屈一下,历练几年再换个位子。”这句话几乎要让贾诩嚎啕大哭了,顿时有知己之感。

    看着贾诩的高兴劲儿,阎忠忍不住开口了。“文和,虽说袁司徒应许了,此事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可是毕竟落袋为安呀,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这一盆冷水立刻就把贾诩浇醒了,他讪讪一笑,大脑开始思考起来。

    “安国兄,你上次见袁司徒,他是如何说的?”“唉!”阎忠长叹一声。“当时他是左右推脱,就是不吐一句实话。往日可不是这样,当办不当办,都是一言而决!”阎忠看了贾诩一眼,徐徐说道:“文和,今日上午,朝会议九原大捷如何封赏一事,袁司徒坚称是边军谎报军情,与段纪明当堂折辨。双方皆不退让,声称若非所言,当乞骸骨回家种田。陛下命三公当庭验首,结果为大捷,袁司徒等十几人从轻发落,准予捐输免罪,那吕奉先,如今是五原太守了!”

    啪!贾诩拍案而起了。“安国兄,我说此事如此顺遂?其中定有后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