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风云_第二十八章 风起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风起 (上) (第2/2页)

 明磊搭理鲁政权除了政治上的考虑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为了结识与李定国、郑成功一起并称南明三杰的张煌言。(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

    而此时的张煌言不过二十七岁,还是一个小小的兵科给事中。邱辉虽然不看不出眼前这个白面书生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主公既然这么交待了,他还是多次请张煌言饮酒赴宴,算是结识了。

    等邱辉离开了舟山,朱以海在朝会上商议明磊的提议,张名振与张煌言都是极力支持,最后决定由张煌言加右佥都御史出使福建。

    这是张煌言第一次崭露才华的机会,趁着郑成功新败潮州实力减弱的机会,挑拨郑彩拥鲁王自重,果然顺利带回了郑彩的臣请移驾福建的表章。

    史载:1648年(顺治五年,永历二年、鲁监国三年)正月,鲁监国在长垣誓师,“提督杨耿、总兵郑联皆以兵来会。进郑彩为建国公、张名振为定西侯,封杨耿为同安伯、郑联为定远伯、周瑞为闽安伯、周鹤芝为平夷伯、阮进为荡胡伯;加东阁大学士熊汝霖太子太傅,司票拟”。

    朝政初步就绪后,鲁监国的军队开始着手收复失地了。仅在上半年,鲁监国就收复了闽东北三府一州二十七县,省会福州几乎成了孤城。

    六月,监国朱以海甚至亲临福州城外的闽安镇指挥攻城。南明君主之中,朱以海是比较勇敢的,监国绍兴时敢于到钱塘江前线犒劳军队;这次在福州未克的情况下能够驻跸于闽安镇;后来在清军三路进攻舟山时又能亲领舰队出海迎战,比起隆武帝朱聿键“亲征”而踌躇不前,永历帝的望风逃窜,确实值得称赞。

    眼看福建形势翻覆,清朝浙江福建总督陈锦赶紧向北京发出求救奏章:“我国家定鼎以来,干旄所指,无不披靡,未有如建宁之贼死守难攻者。类而推之,可知闽省之贼非懦弱而易剿者。今建府一城之贼虽除,其余属县以及延平府属漫山遍野,无处非贼。若福州以上各府尚梗阻无耗,见在侦剿,大约处处皆然也。况漳、泉逼临大海,犹贼类出没之乡;江西见在叛逆,更贼党通联之处。故闽省虽云已入版图,较之未入版图之地,尤难料理。”

    到七月间,多尔衮也有些害怕了,一连派出济尔哈朗、谭泰两路大军,都还没有捷报传回,现在福建又闹起来了。看来江南无宁日了。于是,先告诫陈锦,“贼势盛,宜死守不攻。则贼内乱必起,待援军至,里应外合,福建可定矣!”

    其后派遣礼部侍郎陈泰为靖南将军,率领梅勒章京董阿赖(即东阿来)、刑部侍郎李延龄以及李率泰、济席哈、祖泽远诸将统兵南下福建,配合浙闽总督陈锦大举反攻。

    事情确实被多尔衮料中了,虽然几路大军围攻福州不下,但各处清军悉数龟缩城中不敢出城迎战,外部环境的宽松,内讧的苗头就又露出来了。

    郑彩的拥戴鲁监国,原本就是希望重演郑芝龙cao纵隆武帝于股掌之上的故伎。见大势一定,郑彩迫不及待地开始夺权了。六月十七日,他悍然击杀大学士熊汝霖。义兴侯郑遵谦愤慨不平,郑彩又命部将吴辉诱擒杀之。鲁监国对郑彩的跋扈自雄、擅杀大臣极为不满,当他得知熊汝霖、郑遵谦遇害后,大怒曰:“杀忠臣以断股肱,生何益耶?欲跳水死。左右与彩力劝止,遂究首谋十余人磔之”

    而此时,郑彩的异军突起让郑成功也害怕了,害怕这位表哥做大了再夺取自己的郑家家主的宝座,于是想趁着建国公郑彩引兵福州,蒲田只有郑彩之弟定远侯郑联据守的机会,袭取之。但厦门到蒲田,近五百里之遥,还隔着清军据守的泉州,如之奈何啊?

    得知此事的施琅一拍大腿,道:“这有何难?以亲亲通好为名,挑选二千精锐押着一千石稻米给郑联送去,当官都不打送礼的,他郑联怎能不让咱们的船只靠岸呢?趁着晚间的酒宴,攻其不备,相机夺取兵权,还不易如反掌?”

    郑成功大喜,当即用施琅为先锋,兵进蒲田。

    此时的郑联正因为缺粮发愁,又认为郑成功毕竟是自家人,没有多想就准许他们靠岸,还亲自前来迎接。

    八月十五日半夜,郑成功军突然将郑联部士卒缴械,随即捕杀郑联。郑联的部将陈俸、蓝衍、吴豪等人都被收编。郑彩部下将领杨朝栋、王胜、杨权、蔡新等人也在郑成功的招徕下,渐次来归。郑彩从此一蹶不振,后来请郑芝龙的母亲黄氏代为疏通,郑成功才让他返回厦门闲住,终老于该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