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明_第五卷 第二十三章 出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 第二十三章 出路 (第1/2页)

    承天献陵。

    奇怪的是雪居然停了想想也是正常毕竟是南方燕山之雪大如席的情形还是很少见的。

    但天色却是非常奇特黑压压如压顶生铅整个白昼竟如黑夜一般。冷风一阵猛似一阵吹得人禁不住裹紧身上衣服。

    在这一片昏黑中有火光熊熊而起无数的士兵将陵墓周围种植的上千棵柏树统统伐倒点了篝火取暖。火光一起不但不给人暖和的感觉滚滚浓烟反让这片大工地显得更加混乱。

    这里是离承天城十三里的嘉靖皇帝父亲的陵墓献陵自从嘉靖得继大统之后兴献王陵墓的规格上了一个等级陵墓不但得到重整还在这里设了一个显陵卫驻兵守卫。

    当然拿下承天之后卫所的官兵早逃得看不到影子。空置的房间反便宜了高原和罗汝才这么冷的天再没有比躲在屋子里烤火更让人愉快的事情了。

    自从接到挖坟的任务后高原也不废话立即将所有人马都带了过来一千来人将险陵位的房间都占了。等曹cao带着五千来人过来时已经没有空屋子。高原也没有让出地方的意思他才舍不得让自己的精锐骑兵军官们在外面挨冻呢。这次来献陵也不过是装装样子难不成还同罗汝才这个老长官争抢里面的财宝不成。当然即便他想将房间让出去曹军那么多人也挤不下。

    这个时代因为没有工程机械炸药的威力也小要挖开眼前这个巨大的封土堆却要花很大力气。看工程量即便曹军五千人同时动手没有两三天也完不成这么大的土方量。况且工作面只有这么大一点一次也只能上两三百人。天气冷得厉害那些用糯米和浆的封土更是坚如精钢一锄下去只一个不大的黄印。因此罗汝才以两百人一班轮换每班工作半个时辰。剩下的人则在一边烤火休息。

    坐在屋子里手伸在火上。任凭火苗子舔着手心高原问跪在地上的细作:“陈留和北方地情况如何?”

    “禀将军阿巴泰的大军已经扫荡了整个京畿正在向河间府推进。傅山先生分析后金东虏拿下整个河间应该没什么问题大概在下月中旬能够打到济南。山东也肯定保不住。如果不出意外济南也保不住。约莫二月后金大军就该到彰德了。陈留正在囤积物资训练新兵。应该赶得上。”

    高原点点头。“京畿损失如何后金的兵马数目确实了吗八旗军多少。蒙古人多少汉军旗多少?”

    探子回答说:“敌人数目极多约莫有十万之众。不过因为东虏来去如风具体情况还没摸清敌人队伍成分复杂沿途又抓了不少百姓队伍膨胀得厉害。我情报人员牺牲也是极大。至于京畿……”探子一脸苍白:“除北京外所有县城都被攻陷壮丁、妇女、工匠尽数被俘。老弱都一律斩。天寒地冻沿途都是尸体。估计这次后金入寇光京畿一地损失的户口就在十万以上。”

    单纯一个直隶就损失十万多户接下来的山东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仅一个济南城就是十多万人口呀!高原默然不语只疲倦地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

    一想起后金东虏的残暴再看看侯方域和徐以显二人也是面色惨然。

    良久。一阵剧痛从手心传来。高原这才猛地将手从火上抽回来沉声问徐以显:“老徐。襄阳那边动静如何?”

    徐以显:“李自成已经有动手地打算了他这次让曹cao过来挖献陵为的就是把他同曹军分开。如果不出意外就在这两天了。”

    高原精神有些振奋“消息确实吗?”

    “确实。”徐以显点点头:“据细作来报罗汝才前脚走。李自成后脚就有部署:李过军现在枣阳田见秀驻扎南漳、而李岩的骑兵则驻扎宜城。恰好将曹军分割包围。估计是为在下手同时以便在第一时间控制住曹cao大军。”

    “哼李自成这次是不打算让罗汝才回襄阳了。”侯方域一声轻笑“主公你觉得李自成会怎么干?”

    “还能怎么干暗杀是最好的办法。只要下手够快曹军也乱不了。如果我没想错李自成在布置完毕之后肯定会请曹cao回襄阳到时候自可一刀拿下。”徐以显说:“其实以目前的态势就算曹军想乱也没有可能失去统领的军队又被大军包围也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对了还有一件事情。”

    “说。”

    徐以显缓缓道:“如果我没猜错马回回、贺锦和蔺养成肯定已经反水投李自成了。我在襄阳的细作说李自成派人送了大量财物给他们三人。与此同时又抽调了一大批军官进驻三人的部队想来三营的军权已经易手。”

    高原:“蔺养成本就是李自成地人刘希尧早在半年前就跟了闯军。马回回和贺锦本就胸无大志队伍又被李自成控制住了自然也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可惜贺一龙了听说这人带兵很有一手武艺也非常高强。可惜了最可惜的是曹cao他现在估计还不知道他能调动的士兵也只有这挖坟地五千人。”

    徐以显笑道:“现在我们可不是为曹帅鸣不平的时候我倒觉得这正是我等离开湖北回河南去的好机会。”

    听徐以显这么一说高原和侯方域立即来了精神同时道:“快说快说。”

    徐以显摸了摸下颌的胡须酝酿了一下情绪“我们要让曹闯军打起来曹军势弱必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