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明_第五卷 第四十五章 分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 第四十五章 分歧 (第1/2页)

    “大家都来了。”看到几乎整个陈留的地方政务系统的官员都过来了这些可都是脾气古怪的大爷断断得罪不得。高原立即换上一副笑容“快坐快坐卫兵抬些椅子过来。”

    所谓地方政务按照高原的分工这些人大多处理地方行政主要工作就是征收税款、地方刑狱、春种秋收、征调民夫以及……地方风化。反正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高原不想做也做不好的事情。

    这些家伙的来源也五花八门有读书人、山人、明朝降官、地方豪族和大中地主。虽然对这批人很不感冒但高原不得不承认这些人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先进的文化地方上要想不出乱子还不得不靠他们。你总不可能让军官们拿着刀子到地方上去征税和组织劳役吧?

    因此文官们纠结在一起倒成为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这些人的行事准则秉承的还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那一套以前既然在明朝的科举制度内找不到出路就不得不转换一个思路索性投靠了高原集团。在尝试到权利的美味之后这些儒生知识分子已经铁心跟着高原干可以说身家性命都绑在高原身上了。在他们看来陈留集团不但是高原的也是他们的。利益集团的荣辱得失可同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很明显高原的北进同后金精锐决战地军事计划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荀宗文是河南本地人。又是高原地老人很自然地成为众文官之。被推出来向高原难。

    高原所住的房间虽然大但到处都堆放着书籍和文件显得很凌乱。卫兵也是整理了好半天才清理出一个空位又搬来几根长凳这才将这十几个大人安置完毕。

    等大家安静下来高原刚要张嘴荀宗文先跳了出来。他怒气冲冲地说:“高将军你刚才说要叫人捆我去杀头不麻烦你荀宗文现在就在这里。快将我绑了去吧!”

    高原有些尴尬他刚才说的也不过是气话老实说他平时对这个刚直的夫子颇多畏惧一看到人心中已有些怯了。笑着说:“荀先生你也真是的我哪里说过这话了?高原自起兵以来。你就做了我的僚属平日里也多有教益。我尊敬你还来不及哪里还会说这样的话?”

    见高原不提这茬荀宗文脸上的怒气平息了许多“反正我不同意出兵河北。”

    “对我们不同意。”

    “出兵河北得不偿失太冒险了。”

    “毫无意义的毫无意义。”

    “为什么要出兵河北?”

    一见荀宗文起了头众文官七嘴吧舌地闹了起来。

    高原只感觉一阵头疼忙按了按手。“大家别闹了一个一个说你们这么吵我什么也听不清。荀先生出兵河北同东虏作战的想法三个月前我也同你说过。当时你也没反对怎么现在又有异议?”

    “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我也是思虑不周这才没有反对。但现在地情形是我军过河作战不合适。”荀宗文起身一拱手:“高将军出兵河北毫无意义。理由有两点:一河北残破大军北上不能就地补给后勤供应上困难重重。这仗一打。也不是三五天就能分出胜负的。到时我军粮草供给跟不上只怕就是一个惨败的结局。”

    高原淡淡道:“后勤上面的确有些困难。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最多让负责后勤的人员多跑些路多征用些人罢了。”

    荀宗文继续道:“其二将军以前不是说过凡战总要讲究一个战略目的。总体来说所有的战略不外乎两个出点:广其地夺其财。我刚才说过了河北残破我同东虏作战即便打退敌人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就算能够顺利拿到几个州府扩大我领地和人口。可将军想过没有河北靠近京畿历来都是朝廷防御重点后金有屡屡入寇。若我军势力进入河北必将受到朝廷地重点打击。战略回旋余地太小。不合适不合适。若将军执意出兵河北除非……”

    高原问:“除非什么?”

    “除非接受朝廷招安以勤王的名义入卫京城。”

    还真是一个顽固的投降派呀!高原有些光火脸色开始难看起来。

    还没等高原怒那群文官中又有人不依荀宗文了。一个文官跳了出来“荀先生你这话就不对了。我陈留局面如此之好自当裂土封建难不成还要将这一切交给朝中大老揉捏不成?”

    荀宗文也是怒:“你懂什么?”

    那文官见荀宗文面色不善直接坐下抬头望着天花板翻白眼尤自道:“未闻有力强者投降力弱者滑之大稽也!”

    这人高原是认识的原本是江南的一个山人。说起山人这个职业也算是明末一个特殊的职业。山人本指那些不求仕进的化外高人到明末却已经蜕变成一种抛弃儒学不参加科举完全转入娱适自我的人生。更有甚者则流于清客可寄食者一类。

    既然是寄食者出游就是他主要的特征了。他们出游一是游山玩水二是游于巨室大户之门其生活来源也来自达官贵人。

    此人其实本无特殊才能来陈留之后被傅山看中强行拉去做官。刚开始这家伙还有些抗拒干了两个月。觉得这工作也不错也就上了高原的贼船。

    他虽然没什么本事。却喜欢哗众取宠而挑战上位者地权威却是个出风头的好时机既然荀宗文是文官头不反对他又能反对谁呢?

    果然他这一反驳居然得到了高原地赞许。

    高原朝他微微点了点头。

    看到高原的态度文官们又分成招安派和造反派开始辩论起来浑然忘记了他们来时的目的。

    高原只听得脑袋里一阵“嗡嗡”乱响早听说过明朝文官扯淡得厉害。这回他是真正的见识到了。回想起事业草创之初大家都是豪爽的喝酒吃rou然后提着刀子上战场那才痛快呢。可惜这种生活自己是再也回不去了。

    事业越来越大他也不可能事必躬亲要想治理地方还得靠文官和知识分子。如果说以前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村长。有事扯着嗓子喊一声就行。而现在自己已经管辖有两府之地人口几十万。扯着嗓子喊一声能够听到的也不过身边寥寥几人。这也是上位者必须适应的一个转变。

    事业到了一定规模领导地者能力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制度和统治机器地运转是否高效灵活。

    议题既然转向了招安又吵成这样高原觉得是时候结束这个话题了。他将眼睛转向傅山而傅山则避到了一边去。显然傅青主是没有信心在辩论这统一大家的思想。智慧和口才有时并不能划一个等号。

    “大家静一静。”一直坐着微笑的侯方域出手了。“招安一事也不是不可行但大家有一点没想透。”

    侯大公子地名头摆在那里大家都很给面子地安静下来。

    侯方域道:“现在就算将军接受招安也没什么高将军还是高将军自然还带他地兵。可大家伙就惨了些到时候朝廷一纸公文让大家都散了你们如何自处呀?呵呵在座诸公除了反正过来的大人们外。可都是没有功名地。要不你们也去南京会考?即便是反正过来地大人们只怕也没地方安置见了往日同僚却又如何应对?”

    众人都不说话了。人毕竟还是自私的。在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时刻都会站稳自己的立场。

    高原松了一口气。侯朝宗还真非浪得虚名几句话便打消了众人接受招安的意图。不过究竟北上不北上却还是要议上一议。

    话题又回到是否出兵河北的事情上面。

    侯方域问高原:“请问主公为什么一定要出兵河北。”

    高原大声道:“这个问题问得好不管我们和朝廷的关系如何但有一点请大家记住我们是汉人。难道眼睁睁看着后金强盗杀我同胞不成?这是国战高原义不容辞。”

    这一席话高原说得掷地有声神情激昂。可惜在座文官们都兴趣缺缺一脸色不以为然。民族气节爱国情cao很值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