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九章 知音知己 (第2/4页)
熙熙,跟阿兄下车,陪阿兄一起坐另一辆车回城可好?” 一听这话,郑绥重重地点了点头,应了声好。 郑纬一笑,掀起车帘,重新下了车,之后,习惯性地转身,欲伸手接过郑绥,却见采茯和辛夷一左一右、一前一后扶着郑绥下了牛车。 直到出了车厢,郑绥站在他面前时,郑纬才猛然发觉,郑绥这一年变化还真大,人长高了许多,头上的两个总角,早已换成了分肖髻,面容长开,五官越发地明艳起来,越来越有阿娘的影子了。 分别不是小丫头,而是已长大的女郎。 想及此,郑纬不禁生出几分后悔来,不该让郑绥跟着他下车,若是郑绥这样,在他面前也就罢了,横竖郑绥再怎么变,在他面前亦是个小丫头,可还有外人在,便是很不妥。 只是这念头,却是一闪而过。 更何况,他郑纬从来就不是墨守成规之徒,更不是循规蹈矩之辈,遂带着郑绥很快上了前面那辆豪华的牛车,只是未上去前,郑绥伸手拉住郑纬的衣袖,问:“阿兄,这是谁的牛车?” “我还以为你早就看出来了,没想到,只看出来不是你阿兄所乘的车。”随着一声熟悉的戏谑声音传来,车帘早已掀了开来,站在车厢门口的,不是别人,正是王十二郎。 “你怎么在这,你不是早就赶去交趾了?”郑绥抬头瞧着王十二郎,脱口就问了出来。 “你们之前认识?”郑纬很是诧异,目光在郑绥和王十二郎俩人身上打了一圈,最后却是定在王十二郎身上。 王十二郎笑了笑,“阿奴,先上车,方才初一见面,我还没来得及和你说起这事。” 郑纬嗯了一声,先进了车厢,郑绥随后上了车。 且说进入车厢后,郑纬让郑绥在他下首坐下,便问起王十二郎,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他看来,郑绥是女郎,初到建康城便大病一场,见到王十二郎机会几乎很少。 只是王十二郎刚要说时,郑绥便急忙道:“不许说。”却是气鼓鼓地瞪着王十二郎。 郑纬瞧着郑绥的模样,多少便猜到,郑绥定是在王十二郎手上吃亏,这丫头,也只在他面前横上一二,到了外人面前,多半成了病猫。 “阿兄想知道什么,我回去和阿兄就是了,”郑绥说着,又急忙地望向王十二郎,“我自会阿兄说,不要你说,没得在你嘴里变了味。” 于是,这件事,郑纬便注定听到了两个不同的版。 只是这会子,郑纬可不敢让郑绥着急,遂忙道:“行,等回去后,有空了你再和阿兄说。” 王十二郎瞧着郑纬在同胞meimei面前,完全变了个模样,顿时直摇头,只怕说出去,也没有几人敢相信,才貌冠天下名望盛海内的郑五郎,还有这么一面。 牛车徐徐起程,郑绥经过方才的一番惊讶与急切后。才重新打量起这辆牛车,车厢很大很阔,说是车厢。更胜似一间屋子时,里面竹簟、方榻屏风、案几凭几、书柜书房,等一应俱全,屋子里除郑绥带进来的采茯和辛夷俩人,还另有四个奴婢,却都不像是阿兄跟前的人。 最后,郑绥的目光停留在相对而坐的王十二郎和五兄身上。两只眼睛咕碌直转,问道:“对了,我还没问你们俩人。阿兄是什么认识时候认识王家十二郎的,我若没记错,这几个月,王十二郎该是往南去交趾。而不去北去了襄国?” “我不过比你早到一步罢了。” 听了王十二郎的话。郑绥的目光一下子圆睁,似不敢置信,又转到五兄郑绥身上,十二分不确定道:“今儿才认识?” “我和阿弥见面后,话还没说上几句,谁知就听人道,你这丫头过来了,阿兄便下车去见你了。” 郑绥微张着一张嘴。脸上布满了诧异的神情,若是没猜错。阿弥应该是王十二郎小名,这才刚见面的两人,竟然连小名都叫上了,而且俩人说话时,根本没有丝毫生疏,很是熟稔,仿佛是相处十几年的老友一般。 “十娘岂不闻,白发如新倾盖如故。”王十二郎戏笑道,他原是已前往交趾,只是行至桂林,得知郑五郎在襄国出现,便想都不曾多想,直接返程,转回建康,而且听说郑五郎今日抵达建康,昨晚上,他便出了城,在城外十里处等候了。 见面后,未通姓名,只见风姿,便已然觉得不枉他费这一番心思。 又听郑纬对着郑绥解释:“我与阿弥便正是如此,不说今日一见如故,纵是从前,因天隔南北,无以见面,却是仰慕已久,如今初见,可不是如旧友重逢一般。” 郑纬这话一说完,两人相视一笑,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道:“当浮一大白。” 大约是心有灵犀,竟是十二分默契地异口同声,只是话一说完,俩人竟然同时又大笑一声,望着对方。 一个肆意,一个放纵,却是那样相合。 连郑绥看着,都觉得不可思议。 自有知事的婢女,上前为俩人斟酒。 车厢内,王十二郎和五兄郑纬侃侃而谈,果真如老友重逢一般。 从诸子百家,到诗赋书琴,无所不涉。 更甚至于,连阿兄最近写的那篇《文德皇帝诔》,王十二郎竟然都能一字不差的朗诵下来,郑绥虽喜爱阿兄所写的赋,可对于这篇诔,也只记得几句: ……使夷狄之君,而行尧舜之道。 ……惜年寿不永,功业未成,呜呼哀哉。 ……赵襄子两赦豫让,以存其义,刘玄德三访孔明,以爱其才,古有黄金台,今有澧水宫。礼贤下士,待臣以礼,诚心可嘉,何愁天下贤士不归…… 不曾想,王十二郎竟然追捧到这样的地步,还特意用他最善长的草书默写了一篇,还直言,凡以后五兄写赋,必由他所书写。 五兄郑纬竟然想也没多想就应下来了。 郑绥在一旁除瞠目结舌外,再无别的表情,至于他们的谈话,她更像是一个看客,根本无从插进去。 最后,郑绥只能在心里长叹,这个时代多疯子,如今可不是又多了两只。 牛车行驶得很平稳,却是很慢,她来时用了一个时辰走出离城十里,这趟回去,自是也差不多用了一个时辰。 待到了城门口,郑纬早就听郑绥说过,四郎郑纭和温翁傅主薄等人在城门口接他,便预备着下牛车,不料王十二郎却开口笑道:“阿奴见了兄长后,还是坐我这牛车进城吧,今日我亲自送阿奴回郑宅。” “那倒不用,我那马车的速度,可比阿弥你这牛车快上许多。”初来南地,他的确还不习惯坐牛车,觉得过于慢悠。 王十二郎咧嘴一笑,“马车再快,只怕也逃脱不开建康城中人们的巨大热情,阿奴这一趟回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