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浮华年代_第一百零四章 千层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四章 千层浪 (第1/2页)

    胡菲菲满心苦涩,关闭了电脑IE界面。“走吧,我们去吃晚饭。”她对萧如说道。

    “别想太多了。网络上的人,都是一些无知民众而已。他们怎么会知道高考移民产生的真实原因。哈哈,所谓的公平,永远都只是相对的。真正有钱的人早就移民出国去了,他们有资格反对吗?他们拿什么立场反对?”萧如拍着她的肩安慰她。

    “其实,外面人的态度并不重要。关键是校方的态度。这件事如果不尽快平息的话,将越来越难以收场。现在还好装作没事人一样,如果讨论越演越烈的话,总会有记者bī)迫校方出面表明态度的吧?”萧如想了想,又说道。

    胡菲菲叹了口气:“这正是我最担心的事啊。大概一两个月前,班主任找过,教导处拿了我的房产证和户口,后来一直没说什么。我还想着,这件事就此平息了,没想到却……”

    萧如目光炯炯:“也就是说,一两个月前,有人已经将这个事告诉了校方,说不定还加油添醋,凭空捏造了许多虚假的事实,想不到校方一直没反应,所以又想办法在报》上捅了出来?是有人在针对你吗?你最近到底得罪了什么人?”

    “没有啊。”胡菲菲疑惑的说。无论是重生前抑或现在,她从来都不是什么算无遗策、智计百出的人物。她所有的倚仗只不过是一腔以及有关未来的若干信息。尽管她连重生前加上现在,已经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其中大部分时候还是在学校里度过,就算在酒吧里驻唱,或者参加快乐女声的海选,那也不过是社会上一方狭小的天空。

    她用她的奇思妙想和力排众议,终于获得了现时的份地位,然而却没有想过,很多事并不是依靠她的奇思妙想、或者了解一点未来的信息就可以成功的。她前进的时候,就有人在后退,她风光的时候,就有人在黯然,她欢笑的时候,就有人在哭泣,这种后退、黯然或者哭泣,当然不是她一手造成的。不过,我们的国人,已经习惯于迁怒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她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那些人中,高尚的少,平庸或者低俗的居多,势必盼着她倒霉。眼下她出了点负面新闻,纵使不是那些人的爆料,然而落井下石这种事,很多人都会不妨一做的。

    “别太担心了。我们学校是百年名校,家大业大,自然会晓得是非曲直。而且像你这种事,年年都有发生。如果不是你是知名青小说写手,太有名气,媒体怎么会盯着你这点小事不放。”萧如又说道。

    胡菲菲心绪复杂难明。她不得不承认,其实萧如说的相当有道理。高考移民的事,年年都有发生,成功的多,失败的少,唯一被揪出来的几件,无不是考生太过招摇,考了状元或者榜眼,同时事先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不符合法律及政策规定的。她依靠买房获得上海户口,这本来是光明正大、打官司都能打的赢的事,然而因为她的风头太劲,媒体唯恐天下不乱,借此机会大肆宣扬,搏人眼球,提高报纸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如果她发表了第一本书,有了买房的钱就收山不写,就像其他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一样,从此默默无闻,是不是就可以平安顺遂,不招惹这么多的争议?可是,自己在快女选拔赛落选后,借助一股郁郁之气重生,难道重生以后,就甘心平平顺顺,无所作为吗?那她还不如当初听从父母安排,研究生毕业以后回到淯阳市,当一个普通的小学音乐教师或者中学音乐教师,反正这两年老师待遇也提上来了,不愁吃不饱穿不暖。

    如果硬要她在成名和学业之间选择的话……

    依靠新概念作文大赛,写书成名,从而名利双收,是重生的她能够想到的,最符合她份,最不会让别人生疑,同时也最便捷的一种手段。名利双收不是目的,不是结局,而会是一切的开始。

    如果硬要她在那个隐隐约约的终极梦想和学业之间选择的话……

    “菲菲,在想什么呢?”萧如看胡菲菲想东西想到出神,心中很是不忍,柔声说道,“人是铁饭是钢,无论怎样,先吃过饭以后再说吧。”

    “好。”胡菲菲勉强镇定了心神,冲着萧如一笑。用筷子夹起她餐盘中的大排。番茄炒蛋加红烧大排,一向是胡菲菲最喜欢吃的菜色。而同济的红烧大排物美价廉,当时只不过一块四一块,比小荤的番茄炒蛋还要便宜。据说,这个红烧大排是学校补贴的,不知道是真是假。

    吃过饭以后,萧如又劝慰了胡菲菲几句,两个人分开,一个去图书馆自修,一个骑着自行车回了出租屋。

    守在金教授的家门口半天,坐公交车去,坐公交车回,几乎穿越了大半个上海,回学校后又听到这样雪上加霜的消息,胡菲菲只觉得浑疲惫。回到出租屋中洗了一个水澡,胡菲菲就躺在上,一动也不想动了。

    论坛上面的帖子迅速更新着,不过这一切,她都不知道。

    有人说:“为什么在河南高考要比在上海高考难?为什么说胡菲菲在河南连二本都考不上,在上海就能上一流大学?我不相信!这一定是造谣!”

    下面有人回帖附议:“就是就是,胡菲菲只不过是碰巧在上海买了房子,为了方便起见,就在上海参加了高考而已,才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有的人真是居心叵测。胡菲菲我永远你!”

    这些是最忠实的支持她的书迷。

    后面立即有高手科普解释:“楼上的朋友们不要生气,大家一定要相信我。在上海考试真的和在河南考试是不一样的。不管是根据大学属地原则也好,根据考生比例也好,在上海考试都比在河南考试要好的太多了。这是教育发达地区的福利。胡菲菲就是利用了政策的漏洞。不过,上海的蓝印户口真的该取消了。这样下去,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钻这个空子。”

    “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河南考试要比上海考试难?人不是生而平等的吗?”

    “我觉得我们这样对待胡菲菲,是不是太苛刻了。胡菲菲又没有做错什么。其实,如果她继续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的话,应该也是可以进一流名校的吧。对于韩函的七门成绩不及格,我们都能够容忍。我们为什么不能容忍胡菲菲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利用相关政策,在异地参加高考并考上好的大学了呢?”

    这一切变故胡菲菲都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话,她该很是欣慰吧。她只是睡在一张略显得单薄的小上,很快就陷入了沉沉的梦乡。

    几天后,去学校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看胡菲菲的眼光已经恢复了正常。毕竟是名校的学生,再怎么高考容易考,也是精挑细选才考进来的,素质必然不会太低。他们对高考移民什么的,本来就不是很在乎。他们的诧异,仅仅是因为媒体大肆炒作而已。对于正在被媒体议的人物,他们下意识的会起一种探究之心。不过,这种探究之心也是会疲劳的。很快校园里最门的新闻就是某校花和某校草愤而分手,校花站在天佑楼顶试图跳楼自杀的事了。哪怕是这人命关天的事,也只是转瞬即逝的昙花一现,很快就被人抛在脑后了。

    而社会上,教育界一向沉闷守旧,此时胡菲菲的事却被有心人炒作成一个突破口,以中国教育报为首的报纸上,关于高考制度、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事总有人不断的提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