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交战 (第2/2页)
。 而姬文璟手上过百万的军队又通通属于青壮精兵,他们大多数未曾成家立业,而成家立业的也皆是妻死母亡。 姬文璟甚至可以想象,要是北胤再没有女人,就等于断送了整个下一代,他的士兵终究会老会死。 姬文璟无法开始采用分民制度,将各府多出来的人安置到其他几乎成为空城的府城,以确保各府各地不会因无人而荒芜。 之后,姬文璟又打起了女奴的主意,他甚至暗示杜唯的远征海军可以肆意掠夺一些女奴,作为士兵的嘉奖,亦或者多多掠夺女奴送至北胤,给那些青壮年男丁分配妻子。 姬文璟的方法在此时是合理的,但是他到底生在宫中,不大清楚各地差异和地域歧视。 大胤人有天朝上国的旧思想,自大入骨,又极为重视血统出生,哪里能够不介意藩国女子的血统不干净。 再来南海藩国的女子个子矮小,长相粗鄙,皮肤暗黄发黑,举止粗俗,对于本就存在歧视的大胤男子,对她们越发看不上眼。 姬文璟傻眼了,这种牛不相喝水,强按喝水的事儿,姬文璟还是难以管到人伦大事儿。 无法,姬文璟又颁布了新政策,大胤男子纳倭女、藩女,不算入籍,不占大胤男子正妻和良妾的名额,且多生一子奖八钱,生一女奖二两。 一时间,北胤朝陷入了生子狂热中,北胤男子诸多被强逼纳了七八个藩奴,只为延续后代。 值得一提的是姬文璟害怕亡国灭种,强制执行的“种人”计划,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男人劣根性。
盖因这些被当做种马的男子,很长一段时间被强逼纳下的番女吓坏了。 一个男人不喜欢的女人,也许也有偶然兴致宠幸一二,但是身边均是这些毫无胃口的女儿,并且天天被逼着强制宠幸,带给他们的是等同妓子的屈辱感和恶心感。 日后宪宗重临,北地男子忠贞痴情也成为了一代佳话。 随着新生儿的孕育和甘露的降临,北胤陷入了短暂的恢复期。 可是还没等到姬文璟二人欣慰庆幸,又一个天灾又起。 旱灾结束,草木勃发,蝗虫也活了过来。 大量的蝗虫蜂拥而至,虫害又一次来临。 可祸不单行的是北胤的海军全军覆没,杜唯于南海自杀身亡,北胤朝廷陷入了危机。 还没等到姬文璟做出处置手段,禁军三卫以及厢兵阵前叛变。 姬文璟最忠的军队是王家和曾家统治的上四军,余下的便是各属流派的禁军以及号称老弱病残退的老兵,厢兵营。 姬文璟为了保护皇城和边境安定,将禁军打散到了边境,维护北胤朝统治。 最精良的士兵则一半用于燕京府统治,一半用于渤海港口的维护和接应海军。 剩下的除了地府常驻外,大多数用于南北大胤的接壤对抗以及防止北胤人灾前南逃。 而这些大多数又以禁军下三位和厢兵为主,他们在北胤朝并不得姬文璟太过重视,甚至某种程度上为了保证利益,还多有打压。 当然他们对南胤朝和宪宗也没那么抵触和反感,毕竟宪宗严格意义上才算禁军和大胤朝的主人。 等到了南北接壤处,北胤天灾他们看到姬文璟不顾老百姓死活,连救急的米粮都敢贪婪,让他们失望的同时又不满。 南胤趁此就策反了北胤禁军和厢兵。 禁军三位和厢兵叛变,打开南北的大门,迅速占领了北胤以南三个城池,几乎抵达到北胤城墙下。 可惜姬文璟到底手上兵强马壮,不缺米粮。 何况姬文璟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却是一个让人心存佩服的将军。 南北交战一下子陷入了僵局,尤其当唐蕊和蛮族首领乌力木光明正大勾结,直接招募蛮族番军攻打南胤朝,更让双方陷入了僵局。 中土自酆矢王朝女帝时期就极为重文轻武,待到太祖靠谋略上位,更让大胤朝陷入了极端崇尚智者,鄙视武人的局面。 这也是为和林熙菡的祖父林老国公,明明允文允武,智勇双全,少年就中科举,后因幽州十三府失陷,不得不弃文从武,保家卫国,反而落得蛮夫,家族冷落以及未婚妻退亲的下场。 实在是在大胤朝这个大环境下,武人的身份比文人低得多。 何况武人乱世,文人治世。 大胤朝发展稳定更多需要管理的行政人才,武人在这样情况下当然不及文人受重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