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雍州战前(3) (第2/2页)
却突然开了口。 “伯喈,人说命运无常,从前我一直不以为意。只是如今看皇上……却确实……” “文先,老夫说句大不敬的话,你别介意……其实皇上,这些年活的并不轻松,这一家家的,先是董卓,后是王允,再是李榷、郭汜,其实去了也是一种解脱……”蔡邕是真的替刘协累,小小年纪却生不逢时,赶上刘家这样的时候,要怪也只能怪他投胎没投对时机吧? 说起来蔡邕对刘家的天下并没有多少感情,当初先帝再世时,党锢之祸,对他们这些文人士子就是各种限制,蔡邕也受了贬斥、排挤,甚至一直到先帝离世,蔡邕的处境都没得到缓解,要不是当初因为次女蔡馨来到并州,他现在还不知道如何呢?因此对刘协,蔡邕那是真的没啥可说的。 “是啊,其实大家都清楚,陛下他自己心里其实也清楚,只是……哎,罢了……”当初先帝离世前曾经有托付杨家辅佐幼帝,杨家也是一直秉持着这一原则行事,即使天下大乱,不偏向任一诸侯,也从来不去想自家独大的事儿,只一心想着匡扶汉室留杨家一个好名声。哪想如今献帝薨逝,那接下来杨家该如何?杨家的路该怎么走下去? 得知刘协薨逝后,杨彪火速的就离开了蔡邕的太守府,直奔刘协身陨之处,也是刘协被安葬的地方。 说来也是可怜,当初刘协忍痛杀了唐姬又自杀,郭汜、郭图、夏侯惇几家赶到忙着对付李榷,而后各种勾心斗角,利益博弈,根本就没人记得去把刘协二人下葬。最后还是先前被李榷严令要求离开去投奔并州的那一小波李榷的手下,在外躲藏了一段时间返回来想给李榷收尸,顺便替刘协二人多挖了一个坑,把二人给埋了。
不过当时,因为匆忙,又怕郭汜、夏侯惇等人再杀回来,他们也仅是将二人入了土,又随便旁边找了块石板,上面用刀刻了刘协、唐姬二人的名字。 是以杨彪赶到时,看到的就是一座光秃秃的的小坟墓,上面连一点砖石都没有铺。 “陛下……陛下……老臣无能,老臣无能啊……”杨彪是真的哭的伤心,既哭刘协的突然薨逝也哭因为刘协离世而变得飘渺的杨家未来的命运。 现在天下大乱,诸侯并起,虽然也两三家暂时比较突出一些,可是谁都不能保证将来就一定是谁谁谁登上那最高的位置,因此杨家现在就算是想要投资一下也不知道该投资那一家更加保险? 难道让他杨家像其他人家一样让子孙投靠不同的诸侯势力,以求将来务必保存下一家?当然这种事情很多人家都在做,历史上出了很多名人的荀家,不就是荀彧、荀攸叔侄在曹cao阵营,而荀彧的兄弟荀谌却在曹cao的最大对手袁绍那边做官。再比如历史上的诸葛亮一家,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那是孙权那边的人,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头号谋士、能人,而他的弟弟诸葛均却效命曹营。只是诸葛家最后命不好,兄弟三个后来的下场都不怎么好…… 杨彪在献帝和唐姬的坟头哭了很久,哭的眼睛都浮肿了,这才在身边老仆的搀扶下从地上爬起来。 现在这又怎么办啊?让献帝和唐姬就这么埋在这里显然不合适,可是要迁葬回去,不说这大手笔不好弄,就是迁葬又该迁葬到哪里?要知道洛阳刘家的皇陵当初可都被董卓挖了…… “老爷,您要不要回弘农?”原本如果献帝还在,杨彪受命于献帝跟着献帝倒也还说得过去,可是现在献帝已经不在了,老爷似乎除了回弘农老家也没处可去了。不过能回去也好,省的夫人、少爷在家里心惊胆战的挂念着。 “再说吧,先找人把陛下的墓修一修,再在旁边建几间木屋,我们暂且住下,以后的路怎么走?我还没想好,等理出头绪了再说……”还有几句话杨彪没有说的是,士人重名声,为陛下守灵,也是他这样的老臣应尽的义务,这个时候,他不能因为一点疏漏带坏他自己和弘农杨氏的名声。当然,如果能从这件事中,获得些好处,自然再好不过。 想了想,杨彪又转头吩咐道,你去让人置办些素服,让大家都换上,另外着人去打听一下附近几家的局势,我估计可能要打战了…… PS:原本成绩都不太好,果然上了架后都快没人看了,呜呜,真可怜…… 第三章雍州战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