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回 霜露殷勤东风短(一) (第2/2页)
过,如若他们没有这样的贪念,也做不了太宗的箭矢。 怎么说,彭氏一族与太宗之间或相容或不相容,彭氏一族好歹辉煌了一时,然太宗皇帝终是最后的赢家,也是最大的赢家。 接到彭皇后遭软禁的消息,远在广西的李眠儿第一反应则是,楚王,他眼下如何? “楚王依然是楚王,彭家的事不会累及他的!”周昱昭淡淡地说道。 闻言,李眠儿松了一口气,紫蹙的眉尖儿也舒展开。 见她这副光景,周昱昭几不可见地嘟了嘟唇,又道:“你很关心他?” “嗯?”李眠儿在听了周昱昭给她说明这场变动后,出于本能地脱口而问楚王的事,此时,听周昱昭出此一问,不由一怔。 “我听表兄提过,他曾在端午宴上救你一次?” 听不出周昱昭的语气是咸是淡,李眠儿如实点了点头:“是!” “担心他的安危?”周昱昭没有作罢,除了薄唇。有如画儿一般的面容一动不动。 李眠儿妙目瞥向周昱昭,视线没有躲闪,诚实地又应了声:“是!” 自己确然是担心楚王的,这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出了这样的事,她不知该喜该忧。喜的是彭皇后咎由自取,入了冷宫;忧的是,楚王今后的境地又会如何! 虽说他是太宗皇帝的亲生子,所谓虎毒不食子,可置身于皇家,便不可用常理来评判所有事。失却娘族的坚强后盾,先不说储君之争他已丢了七成胜算,就是生命安全也会因此受到威胁。 “放宽心。他不会有事的!”周昱昭盯着李眠儿探过来的眼神,没有漏掉她眼中透出来的不忍与忧虑,说出话似保证似安慰,语毕他就起身踱出了房间。
目送周昱昭的背影,李眠儿双手托起下巴。陷入沉思。 惬意舒适的日子从来过得飞逝,平静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 大梁才刚结束一场长达一年之久的战役,而京都也正经历着武臣大换血,不想,一直蠢蠢欲动的北寒国却于此际撕掉无辜无害的面具,闪电般地偷袭了大梁北部重镇黄龙府益州。 北方已是天寒地冻。原不宜梁军作战,可北寒屡犯北境,不久前大梁又以和亲示好。远嫁郡主入北寒,如今,他竟然翻脸突袭北境,如不还之以厉害的颜色,大梁威严何在! 为了鼓舞军心。也为了显示誓夺战争的胜利,太宗皇帝广告天下。他会御驾亲征,讨伐不仁不义的北寒。 随他出战的皇子只有陈王一人,主帅则是武功郡王周励勤,而留京镇守却是失势的楚王。 太宗皇帝步步为营,带走武郡王,不让他留在京都趁虚而入,这是好理解的;但带走陈王,反留楚王在京,于是情势再次变得扑朔迷离,人们不禁暗下揣测,究竟谁才是太宗心中的储君人选? 要知道不久前彭党被除,其中最最关键的一个人物,除了太宗本人,就属到之前一直以浪荡不羁、花花公子示人的陈王。 其雷厉之风行,其果断之行动着实令众人震撼,以至于事后大家皆恍然,原来他才是真正的储君人选,原来他才是太宗手中一匹迟迟隐而不发、一发冲天的黑马。 然太宗出征北寒由陈王随战,此举又令众人困惑了。 眼下,楚王虽丢了最大的靠山,但他这些年还是积蓄了不少死心踏地的有生力量,留他在京都镇守,不怕他噬权么! 难道他依然还是太宗心里选中的储君? 当李眠儿得知武王被命为大梁与北寒一战的总帅时,她也惊了一跳。 太宗把武王带去北境,又留周昱昭在南境,此举无形又让周昱昭父子于被动中又添被动。 正如她曾听长公主评价的那样,太宗皇帝实在非同寻常得老谋深算! “如若近期内仍接不到回都的召令……你作何打算?”仍一袭白色春衫的李眠儿看着面窗而立的背影,悄声询问。 背影没有转身,半晌也没有出声。 李眠儿以为他不会回答了,却听周昱昭沉声叹道:“人算不如天算!”顿了会儿,他又道,“那个拓拔意是个什么角色?” “他?”李眠儿忆起唯一的一次见面,便是几个月前那场宫宴上,不过隔得远,她实在说不上来,“不若问问你表兄王驸马,他定比我知晓得多!” 想到王锡兰,李眠儿反口问道:“北寒一战,王驸马会参战么?” “嗯!表兄和大舅父皆被授了军职,一道随驾出征!”周昱昭背对着,看不见他脸上的表情。 闻言,李眠儿心头一黯,又是战争!王锡兰不在府上,不知道疏影会不会有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