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刘大耳的城管队 (第2/2页)
他在涿郡广交朋友,当地的少年纷纷来投。结合当今社会分析,咱不说你是公务员白领,即使你只是一名有稳定收入的普通工人,你会选择投奔刘备这样的无业游民么? 至于关羽和张飞... 关羽是通缉犯,这一点确凿无误!无论日后多么的牛逼伟大,他开始的时候真的只是一名逃犯而已。 张飞呢?虽然不是通缉犯,却肯定是一位纨绔子弟。 张飞是位画家,但他最喜欢画的就是美女,穿不穿衣服不知道,但我知道张飞在涿郡鼓楼北墙上画的那副画,上面的美女肯定没穿衣服,因为这位美女叫女娲。有机会去涿郡的朋友一定要亲眼看看张飞遗留于世的作品《女娲补天图》啊! 所以我的结论是:投奔刘备的基本都是街上的小混混。 刘备的身份也就定型了,黑社会老大。 一般的黑社会都会干嘛呢?无外乎就是收收保护费,顺手牵羊顺点东西罢了。 我们当今社会的城管队都是由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拼凑起来的,除了城管队大队长(也难说),其余队员的文凭估计都是小说初中文化,因为他们的爸都是李刚,所以托人进了城管队,实现了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愿望。 二十一世纪的城管,开着带灯的大嘀嘀四处巡逻,碰到不顺眼的摊位就说人家非法经营(有时候自己没烟抽了也这么说别人),没收财产(强制收取保护费)。如果自己人太少,应付不了这些“刁民”,就打电话叫人来:“二哥,我在某某处,赶紧叫几个弟兄把这的人和货带走!” 你们不觉得两者很相像么?
唯一不同的是,刘备收取的保护费都是商户自愿给的,因为刘备收钱办事啊! ...... 刘备就属于高级流氓,他后来结识了张苏二人,就是之前我提过的捐钱给刘备招募义兵的那两位卖马的富商。这两位与刘备达成了默认的合作关系,我缺钱了你赞助我,你有事了我找人给你摆平,遇事平事,遇人平人,双赢!噢耶! 但这两位富商资助刘备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觉得刘备以后会有大作为,现在资助他就当做投资了。 刘备有了钱,家里条件肯定好了,虽说养活大部队的钱还不太够,但是母亲肯定不用在外抛头露面了,在家享福就可以了,史料上没有记载刘备母亲在刘备组织义兵后的文字,估计是被刘备供养起来了。 黑道上的事儿已解决,这回该白道了。 我们都已知道,招募义兵是朝廷的国策,目的是歼灭黄巾军。 不过无论你招募多少军队,都应该属于朝廷而不是你招募者个人的。这句话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招募者以及招募者招到的兵是属于朝廷节制的,除了打黄巾贼,你不可以让兵胡作非为,这是字面意思;第二个意思是,既然士兵属于朝廷,朝廷当然就有义务表示一下,比如说发些军粮或者钱财什么的。 我估计这些招兵老大们肯定只琢磨了第二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有没有无所谓。 这不,刘备朝涿郡政府要东西来了。 张苏二人虽说富甲一方,但若想养活军队,非富可敌国不可。估计这两人资助的钱财顶多够兄弟们勉强糊口而已,至于刀枪棍棒等兵器就够呛了。 物质上虽然穷,但兄弟们没有一个有怨言的,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很富有。 只要自己有口吃的,肯定不让兄弟们挨饿!尤其是对待关羽和张飞这两个兄弟,史料上记载:先主与二人(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不过,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也有关羽和张飞的本事,再结合后来与诸葛亮也是“寝则同床”的经验,先主肯定也会睡我..... 兄弟都是睡出来的!大家都是千年好基友啊! 为了让自己的军队更像军队,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来到县衙找县令大人要军饷。 县令大人坐在大堂县令椅上,眯着眼哼哼着小曲。 “下官刘备拜见县令大人!”刘备见礼道。 “平身吧!”县令的眼睛本就不大,还老是眯着眼儿,他cao着一口太监音儿道:“你就是那棵大桑树家的安喜尉刘备吧?长的果然很有特色,你找本县有事么?” “禀报大人,如今天下大乱,蛾贼黄巾猖狂,下官响应朝廷号召组建了一支义军准备上战场杀敌!奈何军饷不足以养军,故此次前来希望大人能够拨出些许军饷以助义军,报答朝廷!”刘备道。 “我终于看清县令的眼睛有多大了!”当年星空道,“真是令人振奋人心的消息!” 刘备的这些话刚出口,本来一条缝的县令眼瞬间变成了演义中的张飞眼。 然而未等县令发作,真正的张飞眼出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