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节失意者联盟1 (第2/2页)
第一,便是派出使者前往正在崖山苟延残喘的南宋行朝,只要对方对元朝俯首称臣,另外对外表明华夏社是意图谋朝篡国的反贼,再每年送岁币三十万贯,元朝便不再攻打行朝,双方合约。若行朝攻击元朝,则合约作废。第二,联络华夏社境内的商人,地主,进行罢市,破坏等行动,造成华夏社内部经济崩溃,官民失和。第三,联络华夏社境内的僧道两家,让他们在四处开办法会,吸引信众与华夏社对抗。事成之后许他们在大元境内与藏传佛教萨迦派一般自由传教。联络华夏社境内新旧学派,让各派学子们进行上书等行动,扰乱华夏社人心,成功之后许他们入仕为官。第四,由邢州学派的郭守敬领导西域汉人工匠,复制华夏社的火器,如火铳,火炮。仿制成功后,大规模制造。第五,与行朝签订合约之后,将江南各地的征宋兵马汇合,在伯颜的带领下进行火器训练。等到这五个计划完成,立刻挥军征伐华夏社。 这五个计划从外交,经济,文化,科技,军事五方面对华夏社进行打击,这也是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全面战争了。这些汉人大臣确实不是省油的灯,在这种环境下竟然也让他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忽必烈见到这些计划也是大喜,仿佛已经看到了华夏社四面楚歌,人心涣散,然后他的铁骑一日千里,最后将那反贼张准斩于马下的场景。不对,这张准不能杀,朕还要好好折磨他一番,忽必烈心中呐喊道。
随后,忽必烈颁下圣旨,由张文谦为首,将这几条计划暗中完成。接下来的几个月,张文谦派出几路使者和暗探,四处联络。华夏社罢市也就是在他的他的第一招,这些jianian商和地主被华夏社的政策搞得收入大损,当然愿意配合元廷推翻华夏社统治。 而南宋行朝,听到元朝使者的要求,下一秒就答应了。别说是称臣了,就是称孙子又如何,堂堂大宋儿皇帝做得,孙皇帝又如何做不得。作为孙皇帝给爷皇帝孝敬些许银钱,岂不是应该的?行朝一路败退,国土丢了一干二净,百姓是百万不存一,但是金银还是有的。至于宣告天下,华夏社谋朝篡国,呵呵,那就更不成问题了。这些反贼竟然没有听从太后懿旨,乖乖将兵马和财物交给皇帝和行朝,那就是罪不容恕!正好,也算是爷皇帝替孙皇帝出气了。虽然行朝中也有人知道这只是忽必烈的缓兵之计,等到华夏社被剿灭,下一刻行朝所有人就要人头落地,但是被追赶了太久的行朝贵人们还是为了自己性命,想赌一下蒙古人的人品来着。至此,华夏社民族意义上的盟友便没有了,不过对于华夏社来说,从第一刻开始,他们便是孤军奋战,盟友和队友和华夏社没什么关系,更别说南宋行朝是标准的猪队友了。 此外华夏社境内儒家新旧学派学子,他们本身就对华夏社开班的学校所教授的东西表示反对,圣人学说一辈子都学不够,为何还要学那异端邪说。其实他们内心表示,你们教授的东西我们都不懂,让我们将来如何授课入仕?要改!必须要改!等到张文谦派人与几家商谈之后,他们也是下定决心了,功名利禄就在眼前,怎么能让人不眼热。不过张文谦出身的邢州学派本身就高官云集,也不屑于那些腐儒为伍,再加上自保心态,也就没参合进来。 跟他们一样想法的还有佛家,历史上各类佛教中以藏传佛教喇嘛教最为兴盛,唐中期自吐蕃传入唐朝,专以祈祷禁咒为事。汉传佛教在唐中后期遭受打击,宋朝时方慢慢恢复,然敌不过道教与理学。藏传佛教中,萨迦派自窝阔台汗至忽必烈时期逐渐获得蒙元朝廷的尊重。忽必烈早在攻击吐蕃时即于萨迦派的喇嘛扮底达讲和,而后扮底达的继承人八思巴被忽必烈奉为国师,赐玉印,任中原法王,命统天下佛教,并兼任宣政院使来管理吐蕃事务。八思巴还为元朝建立蒙古文,藏传佛教在元廷的推崇下,在社会与政治上均有极高的地位,藏传佛教也逐渐推广到蒙古各部。这让华夏社境内的汉传佛教怎能不眼红!对于元廷的拉拢,他们也就表现的最为热情,可谓是一拍即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