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四九节永久自由行动5(排枪) (第1/2页)
王立开心了,可城外的元军就郁闷了。李德辉与汪才臣惊诧的看了一眼对方,他们早就得到华夏军进攻陕川的情报。所以在汉中时,吴迪没有顺利的搜集到足够的船只。在他们想来,失去了快速前进的水路通道,华夏军想要从汉中打到重x庆周边,最快也要二十天,甚至三十天。这是按照元军自己的最快行军速度,要是按照宋军,只怕根本打不到这里。
所以,正在重X庆路的李德辉和汪才臣,才会到合州来攻打钓鱼城,他们是想在华夏军到来之前,将这最后一股拒城而守的宋军消灭。
第一,两人觉得,这样可以减除华夏军和宋军联手的威胁。华夏军武器先进,战斗力强。宋军熟悉地理,周边民望高,双方一旦联手会给四X川境内的元军带来巨大的的威胁。
第二,汪才臣觉得,一定要将钓鱼城中的民众全部杀光。虽然元军现在已经占领了四X川全境大部,可惜仍然还会有小股的义民和宋军,袭击元军,或者攻打城池。这些人神出鬼没,藏兵于民,根本抓不到。如果能将钓鱼城中的宋军和百姓全部杀掉,既不违反忽必烈所谓的善待汉人的政策,又可以震慑全川。虽然李德辉反对此条,他想的是可以劝降,但是汪才臣一力要求,李德辉也没有办法。
第三,两人各有打算,李德辉想要戴罪立功。汪才臣想要报仇。
可是没想到这才十几天,这华夏军就到了城下,李德辉和汪才臣怎能不吃惊。他们没有小看华夏军,在安西被俘的安西王忙哥剌是他们的老上司,他们知道,忙哥剌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太平王爷,虽然有些鲁莽,但称得上骁勇善战,可还是被俘了。这下华夏军与宋军将他们夹击,两人顿觉不好。
“还是小看这些华夏贼寇了,可惜王爷回安西办理政务,被这些贼逆所俘!”李德辉面无表情的看着远处的华夏军旗帜。其实他的内心远没有这么平静,对于他这个忙哥剌王相,自家的王爷被俘,他这个王相也算是当到头了,甚至有性命之忧,毕竟忙哥剌是忽必烈比较重视的儿子。要是可以将钓鱼城打下,再加上真金太子的疏通,自己说不定能逃离四X川这个是非之地。
一旁的汪才臣听李德辉这么说,也点点头。他这么积极的攻打钓鱼城,是为了自己兄长汪德臣被王立之父所杀之仇。李德辉心中所想他也明白,说实话,他也挺同情这位老兄。在川中忙这忙那,结果自己的老窝被华夏军给攻破了。自己的老家巩昌路虽然也被占领了,可是他和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多年没回巩昌了,家小与财物不是在四X川,就是在大都。
李德辉将手下的一个万人队与一万西川军面对华夏军防备起来,另一队东川军万人队则死死的盯着钓鱼城,防止城内宋军趁机冲营。
“报告司令员,通过旗帜观察与情报综合,元军共有三万于人,将领有两人,一为西川军总管汪才臣,率领一万人。另一个是安西王相,东川军领军李德辉,率领两万人。”华夏军侦察兵向吴迪汇报。
“哦?原来是这两人。看来忙哥剌回到安西之前,将东川军交给了李德辉,两人中应该以李德辉为主。毕竟东川军中基本都是蒙军,而西川军是汉军和西北异族构成。这李德辉不简单呐。”吴迪自言自语道。
“司令员,汪才臣我知道,这李德辉也是汉人?又怎么不简单了?”一旁的十三师师长张克济有些疑惑,在情报部门下发的敌军将领情报中,并没有李德辉的情报。
“你没看到也属正常,这李德辉长处不在军务,而在政务。所以在给你们这些军方的情报中并未提及,不过随同咱们进川的各支民政工作队有他的情报。
此人是通州潞县人,忽必烈还未继位时,得到刘秉忠的推荐,李德辉与窦默一同征召入朝,任忽必烈的嫡长子真金的讲读。蒙哥三年,蒙哥封宗亲为王,将京兆地方分封给忽必烈。忽必烈要选派廷臣中能理财的人去负责军粮的供给,李德辉与孛得乃二人当选。
伐宋时,汪德臣屯兵于利州,扼四川咽喉,其数万军队食粮靠李德辉调度供给。李德辉号召百姓把粮食送到绵竹,他用钱币和盐券来偿还粮食的价格,然后由陆路运到汉中,水路由嘉陵江下运。不到一年就是的元军军备充足,为平川奠定了基础。所以说,此人不简单啊!”吴迪一口气将李德辉的情报说了出来。
“不简单?再不简单有如何,还不是汉jianian一个!”张克济不以为然,对于这些元军中的汉人,所有华夏军都看不起他们。
吴迪笑了笑:“没这么简单。忽必烈中统元年,李德辉任燕京宣抚使。燕地多大盗,造伪钞,结死党杀人。李德辉全部捕杀,令行禁止。由于他在做这些事时并未报告中书省,因此得罪了平章政事王文统而被撤职。中统三年,王文统谋反伏诛,李德辉被起用为山西宣慰使。他在山西,将被权势之家抑为奴隶的平民,一律释放为民,因此而复业者近千人。
而后忽必烈三子忙哥剌镇守关中,奏请以李德辉为辅臣,朝廷任德辉为安西王之相。李德辉到任后,视察沿泾河的牧地,见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