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厨房去晋朝_九十四 酒楼文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九十四 酒楼文化 (第2/2页)

到了周汤熬制草药的那个小院子,对了,为什么不亲自去周汤制药的地方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什么解毒的东西。

    于是,她走出辰溪酒楼,叫了一辆马车。

    “开到玉池巷。”她对车夫说。

    快到玉池巷的时候,她让马车停下来,给了车夫铜钱,便下了车,步行十来步,走到周汤的那间古旧的宅院门口。

    她四下看了看,这宅院院墙并不高,长着密密的苔藓,只是院墙上方都装了细细的尖刀,这样,就不会有小偷敢爬进来。

    因为,只要一攀上院墙,手就一定会抓到尖刀刀刃,就会被刺穿,以至于流血不止。

    那怎么进去呢?

    直接敲门?

    也不知里面有没有人,就算有人,这人也是周汤,周汤要是在,还会让她搜寻解药么?

    她将耳朵贴在印迹斑驳的门板上,仔细一听,听到里面有两个男人在说话,好像正朝门口走来,她急忙匆匆后退几步,往门外的一棵香樟树后一躲。

    门吱呀一声开了。

    周汤和一个陌生男子从里面走了出来。

    这个男子穿亚麻色长衣,头戴当时流行的帷帽,脸上都是胡须,腰上佩长刀,一看颇有个武将风采。

    只见这男子对着周汤一拜,郑重说道:“二少郎不必相送了,陈某必不辜负少郎重托。”

    周汤面色温和一笑,将男子扶起,说:“陈典军和我是兄弟,不必如此客气。”

    这男子是典军?

    周汤为何会和军营里人有关系?

    正想着,陈典军临走又感慨道:“陈某好怀念过去和少郎在军营内一同习武,若不嫌弃,陈某于广陵军中等候少郎,一同骑。”

    周汤凝了下眉,说:“你知道的,如今我不可过于衷于政事,以免我母亲担心我要夺了康哥哥的职位。我万不可打草惊蛇,一切还要从长计议。”

    陈典军遗憾地说:“在下愿效犬马之劳”

    周汤叹了口气,“如今我一无所有,应该是我为君效犬马之劳才是了。”

    陈典军说:“少郎何出此言?别人不知,难道在下会不知少郎心怀抱负,有运筹帷幄之才,在下如何能与少郎相提并论?”

    “有你这话,我死也欣慰了。好兄弟”周汤紧紧握着陈典军的手。

    陈典军走后,周汤关上了门,进去了。

    木香虽不知陈典军是什么人,可是想来周汤天天沉迷于制药,不问政事,怕只是韬光养晦之计。

    这其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如今正是东晋时期,自从西晋灭亡,五胡乱华之后,汉人游离偏安于江南,而北方大片国土都是各族胡人所统辖,虽然广陵城内,靡靡之音不绝于耳,可是,北方的胡人却随时可能打过来,灭亡了东晋。

    就算是东晋内部,因为东晋采取偏安政策,政权又被广大士族所独不吞,天子无权力,士族目光短浅,只想要保住自己的利益便足够了,而在这个时代,法律赋予给世族阶层无边的权力,士族可以世袭,可是不用干活分到无限的田地,甚至于北方逃来的士族,更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规定了诸多特权,所以,世决定地位,决定生死,决定一切。

    唯才是举在这个时代根本用不上,庶族和奴族一辈子只能在经商上过上一点点好子,可是却要处处看世族的眼色。

    因为,只要哪一天世族子弟不高兴了,取缔了你的店面,你都是有冤无处诉的。

    这个时代,其实是个乱世,是个特权的时代。

    正想着,忽然看到一个蒙面女子来到门口,朝四下看了看,确定没有人,才敲了敲门。

    周汤开了门,脸色沉,“你怎么又来了?”

    蒙面女子进去后,门又关上了。

    木香觉得这个蒙面女子的背影好熟悉,一时又辨认不出是谁,于是悄悄走到门边,将耳朵趴在门板上细细听着里面的声音。

    里面好像一片寂静。

    木香深感奇怪,他们在里面做什么呢?

    她紧趴门缝,想透过门缝儿看到里面,谁知,从门缝里袭来一阵呛死人的烟,她忍不住被呛得咳嗽起来。

    这一咳嗽可不好了,里面的人必然是会听见了,那么她就会被发现了

    果然,门“忽”地一声打开了,蒙面女子细的子站在门口,那柔曼的粉红蚕丝面纱之上那一双妖娆的美目,正如鹰一般,盯着她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