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同盟 (第1/2页)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dàng)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曹cāo) 酒宴散后,十多路诸侯便也宣告散伙。本来袁绍还想继续当会儿盟主的,好过过盟主瘾。没想到各位诸侯却不买他的账,各自都有各自的借口:什么领地内有匪寇啦,粮草不足啦,回领地重新募兵啦,家里孩他娘又生啦,族里有长辈病逝啦,有朋友结婚啦……总之就是借口一堆,不回去不行。 真实的原因有很多,一来之前董卓的“分而化之”之策初见成效。另一方面各诸侯也渐渐开始对袁绍这个盟主展现出各种不满来。 袁绍这人在整个讨董huodong中,除了最开始利用他四世三公的名头把大军召集过来外,就没有任何贡献。 在与董卓的征战中,赏罚不明,纵容弟弟,嫉贤妒能。自己的麾下毫无表现,连军队都是永远居于最安全的后方。 再看看征战的结果,虎牢关是赵岑部下献的,雒阳是董卓主动撤离的,还烧成了一片废墟。天子仍在董卓手里。战略目的完全没有达成。 虽然董卓也损失了一些兵将,但联军这边损失更为惨重:十八路诸侯三十万大军,现在只剩下十万了。连赵二的青州军都只剩下不到两万了。将领更是死了一大批。 正如同当年平西北之乱时,众参军因为对统帅张温不满,故而提前撤离一样。十七路诸侯们也因为对袁绍不满,而纷纷要离开他。 袁绍也只得宣告散伙。 大多数诸侯就此散伙了,但有些诸侯却又重新聚起来,开始了背后肮脏的py交易……是密谋啦! 比如公孙瓒、赵二和陶谦,这三路诸侯就借口联络感而聚在了一起。 赵二首先开口道:“陶公跟我可是老朋友了,我们在西北之战的感,至今记忆犹新。而伯珪兄呢,跟玄德亦是老同学,我亦跟卢老交深厚。所以说,我们几个人都不是外人!” 陶谦微笑着对赵二道:“难得双飞你还记得我这把老骨头,老夫自然不会不领!” 公孙瓒亦笑道:“卢公乃吾师,玄德为吾同窗。双飞兄既与二人交厚,那就等同是与我公孙伯珪交厚了!” 随即又对陶谦客道:“陶公当年任幽州刺史时,亦可以算是瓒的老上级,吾深敬之!” 陶谦同样客回道:“公孙将军客气了,老夫老迈之辈,早已比不得你们这些年轻人咯!” 一番互相攀关系拉感之后,便步入了正题: 作为这次小聚会的发起人,又是赵二首先提到:“既然大家都不是外人,那么有些话我就直说了。现下天下不宁,这次讨董联盟解散后,关东各地没有了约束,注定导致四方英雄并起。群雄中必然会有些狼心狗行之徒,妄图攻伐像咱们这样的忠义仁善之人。若是他们单个来犯,我等自然不会惧怕他们。然而若是那些坏人联合起来,咱们未必吃得消。故而我想,我们三人既然交深厚,何不在讨董联盟解散后,再订立一个新的同盟?这个同盟的意义就在于,一旦发现有心怀不轨之人妄图凭借吞并咱们来上位,那么我们就要互相援助,联合起来,把这些不义之徒消灭掉,以订立秩序!” 这番话赵二也是经过琢磨考虑的,因为公孙瓒与陶谦两人有所不同,公孙瓒是个积极扩张的人,会主动出击扩张地盘。而陶谦则是守成之人,只想照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故而在话语中既不能指责积极扩张这一行为,又要提出自己是为求自保,同时照顾两个人的绪。 他只说要联合起来对付“妄图”对付自己的“不义之人”,而对方是否有这个妄想,是义还是不义,那就是赵二他们三个人说了算了! 公孙瓒立即响应道:“没错,谁心怀不轨,咱们就应该收拾他,给他以教训!” 陶谦略一思虑,也表示道:“是的,只有团结方可自保!” 于是约定形成。 三人订立了一个公开的攻守同盟。约定只要发生战事,其他两路诸侯必须要尽可能予以援助。 当然,具体的同盟细节,还要在将来根据实际况进行进一步的商酌。至于现在,搞个简单的同盟盟誓仪式即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