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92章 霸权之战 (第1/3页)
写本章的时候,我就已经删了一千多字,才压到五千字的。郁闷,难道七百章还结束不了?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其实最后一战并不占篇幅。啊啊啊,还是求票吧。 ******北策和大律之战爆发,世人称之为“律策大会战”。 和北策早早确定最高指挥官不一样,大律迟迟没有决定谁来担任最高统帅,也有迟迟未能进入状态的嫌疑。 大律军最高统帅之争,乃是北陆侯和武侯之争。此乃一目了然的。 大律前几年,专门起复这两名退休多年的两代名将,肯定不是起复来玩耍的。 外界以为,是北陆侯和武侯互相争权,却是大错特错,不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虽然北陆侯和武侯不见得是什么君子。 和争权不相干。北陆侯和武侯不一定就很想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和战灵军作战,实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身为军人,肯定也想和战灵军交手。这种心痒难搔,见猎心喜的滋味,总是有的。 不过,傅希文也是前车之鉴。稍有不慎,一个战败,那就一生英名尽丧,颜面扫地。 何况,此乃大律最重大的战事,势必将会关系国运存亡。个人的意愿已经很微乎其微了,北陆侯和武侯实在没理由争先恐后的抢夺这个。 话说回来,当今大律有能力有经验,有杰出军事水准的,能统御超过五百万大军的大统帅,说来说去,也只有北陆侯和武侯这两位了。 如果单说现役的,普天之下,恐怕除了王策之外,一个都没有。其中一方就统御三百万大军,那是何等规模,岂会等同儿戏。 放眼全世界不会超过八个。这其中,包括已经退休的。 律策之战,从一开始,全世界都知道,北策一方的最高统帅,百分之两千会是王策。 大律一方,要么是北陆侯,要么是武侯。大律这个时候,在这种关系国运存亡的一战,绝对不会交给夜放天。哪怕夜放天是新一代名将。 实际上,迟迟没能决定的,不是大统帅之位,而是此次大会战的战略思想。 唯一能结束纷争的,只有律帝。为了结束战略思想的分歧,为了尽快给大军找到一个统帅,律帝悄然在流枭等武帝的陪同下,抵达前线。 饶是律帝有气魄,亲临前线,一眼看见这分明漫无边际的战灵军海洋,也不由倒抽一口凉气。 多,实在太多了。律帝也好,谁都好,一辈子活下来,肯定都没有看见过这么多的战灵军。 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真的会很可怕。 北陆侯充满惊悚,旋儿冷静下来:“每次攻防,会出动多少?”他指的是常规攻防。 “单只西南战区,每次三十万到五十万之间。”前线主将看着北陆侯,神色充满恭敬:“以炮灰军发动强攻,并掩护,主力战灵军混合北策军抢攻。” “每次大约杀死十万到二十万炮灰军,主力和北策军大约五千到一万之间。我军每次阵亡约为一万余。” 北陆侯敏锐的察觉阵亡二字,瞄了扈宝一眼:“锦营情报没错。和战灵军交战,阵亡率是较高。”不是王策故意的,这是战灵军自身的特点。 一脸铁毅之色的武侯关注的是其他:“三线战场,约莫三曰一次攻防。王策每一次会出动上百万炮灰军。” 瞄了一眼,前线主将知晓其意,低声道:“主力战灵军,每次约有十万出战。” 北陆侯和武侯凝重的眺望战场,互相看了一眼:“也就是说,王策每三曰在三线战场,出动百万炮灰军,三十万主力。” “以王策的头脑和军事素养,不会不知道,此战至少要打上半年。” 律帝安静的聆听,不太懂得军事的他,暂时不太明白这其中蕴藏着什么东西。 北陆侯心情沉重,低声道:“陛下,每三曰王策就能出动如此规模的战灵军。莫说持续半年,就是三个月,那会是多么庞大的数目?” “主力战灵军的数目不好判断,但是,炮灰军,恐怕……”轻松的,从数据就能推测,王策的炮灰军团至少能达到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 绝对不会少于三千万的炮灰军团。 一句“我同意集中兵力”的话,涌在喉咙,差一点就被武侯说了出来。 分散兵力,会有好有坏,坏处就在于失去了战场主动权,陷入被动。道理很简单,你大律分散兵力,引诱我王策分散兵力,难道我就一定要应战? 当然不。王策大可潜入大律,玩一招漂亮的敌后作战。可王策如果空投三千万炮灰军团,在大律境内大肆攻伐破坏……武侯鼻尖凝出一滴汗珠,竟然脸色有些铁青。 …………帝王三宝,是很奇妙的宝物。没人知晓是怎么诞生的,更像是天地间自动生成的。 帝王三宝,汲取的,仰赖的,是本土的天地人三气。在本土,是最强大的,一旦去了境外,那就会衰弱。其中的九五袍和真龙玺,甚至会失去效用。 唯一能在境外效用不变的,只有代表杀伐战争的天子剑。 古往今来的人皇,绝对不会轻易离开本土。以史为鉴,十代人皇中一个最短命的,就是自大的离开了本土,结果被超过二十名武帝闻风而来,联袂一并干掉了。 五千年历史上,九成九的无上武帝,都是寿归正寝。但绝对不是没有惨遭横死的先例,寂灭就是一个典型。 人皇的无敌,一半是靠无上境修为,一半是靠帝王三宝。只要不是过度膨胀,人皇是不会轻易冒险离开本土的。 其实,前线大本营的位置,设立在大律边境,靠近战场方向。就相当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