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55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为氺如凉夜盟主加更1/5) (第1/2页)
有句老话说得好,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本质上都是看不起文官的,主要防范的都是武将。 至于文官的储备群体——学生,更是从来都没有存在感。 让他们高谈阔论可以,让他们站起来反抗暴政,那还是算了。 不过,五月四号这一天,江南州的太学生们,给世人上了一课。 他们让很多人明白,学生这个群体,是不容忽视的。 “打倒六贼”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放高博士出狱” “朝廷向高博士道歉” “官家下罪己诏” 太学生们喊出的口号,即便是在风气开放的江南州,依然让很多人心惊胆战。 如果是换了中州或者明州,这些学生绝对是死无葬身之地。 即便是在江南,这件事情的后果到底会是什么,暂时也无人知晓。 朝野之间,形成了诡异的平衡。 太学生们上街游行,横幅飘扬,口号震天。 当朝诸公、包括官家在内,都听的清清楚楚。 几乎整个汴京城的百姓,都跑出来围观。 他们窃窃私语,看着在道路正中间不断向前走动,挥臂大喊的天之骄子,眼光中都是止不住的艳羡之色。 毫无疑问,这些太学生是今天绝对的主角。 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城之内。 这些太学生,最终的目标也是皇城。 他们要将皇城围住,直接向朝廷表达他们的决心。 皇城内,金銮殿,大臣们三五成群,议论纷纷。 今天生的学生游行,让这些人也始料不及。 他们想过有可能会生学生闹事,但是以往只要老师出面镇压就可以了,哪里会惊动朝廷? 可是这一次不一样。 太学生们的动作,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尤其是除蔡京之外的其他五贼。 可以说,这一次太学生们之所以会暴动,绝大多数原因都是拜他们所赐。 法不责众,这些太学生未来很大一部分都会入朝为官,即便是官家也不能将他们强行驱逐或者干脆直接杀死,那官家肯定会找替罪羊。 还有比他们更加合适的替罪羊吗? 童贯面色阴沉,和其他人相比,虽然他是一个粗人,但是心思却细腻许多。 这些太学生一暴动,他立刻意识到,这次完了,压不住了。 而一旦压不住,他们六人必然会作为反面典型,被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是童贯到底也是中人之姿,他只想到了这一点,并且他到现在也没想出妥善的解决办法。 他现在的念头是——硬扛。 作为一个太监,他注定无嗣,所以根本不用为后人着想,那他着眼的就是眼前。 只要能够保住这一世富贵,死后他哪管浊浪滔天。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像童贯这样洒脱,六贼中的王黼,现在就有些六神无主。 王黼也算是半个读书人,在朝中当过翰林,明白太学生暴动对他们几人的影响。 只是他才智有限,所以只能求助蔡京。 “蔡相,现在该如何是好?太学生这样一闹,我们几人就难做了。”王黼忧心忡忡。 蔡京倒是不慌不忙,他看了一眼其他几个也有些慌的家伙,才对王黼说:“着什么急,终究不过是几个学生而已,能翻出什么浪花来?你不要忘了,这次最难做的并不是我们。” 王黼别的本事没有,揣摩上意的本事却是一等一的。 一听蔡京这么说,王黼自以为反应了过来,大喜道:“不错,这些太学生目无君上,是不给官家面子,官家现在肯定很窝火。” 蔡京不动声色的补了一句:“所以,我们要替官家泄出去这个火气。” 王黼深以为然。 就在这个时候,官家出现了。 “众爱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站在官家旁边的梁师成大声道。 其他人面面相觑,太学生们的呼喊之声在金銮殿内也听的清清楚楚,这能叫没事吗? 不过梁师成脸皮厚,也肯定经过了官家的默许,大殿内居然短暂的沉默了片刻。 王黼抬头,和梁师成对视一眼,现了梁师成眼中并没有什么恐惧之色,不由得心中大定。 六贼之中,童贯和梁师成都是宦官。 不过不同的是童贯志大才疏,一直想插手军务,所以对内宫之事并不热衷。 梁师成才是那个和官家走的最近的人。 自从官家亲政之后,梁师成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现在已经是检校太殿。 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并且他找人仿照官家的笔迹伪造圣旨,因此权势日盛,贪污受贿,卖官鬻职等无恶不作,被人称之为“隐相”。 认真说来,六贼固然是以蔡京为。但是蔡京为相,虽然世人颇为不耻,可他执政期间,大宋的国库毕竟还是日渐充盈的。 而梁师成却是典型的蛀虫,只进不出,和蔡京相比危害更大,民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