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进攻汉中 (第2/2页)
诸侯兵临关下,周乡侯能够偷上关北山林,主要还是洛阳对董卓的重要程度,远逊于汉中对张鲁。” 周扬叹了口气,心想他说的没错。 当年董卓丢了虎牢关,还可以乘机掠夺财物,焚城西逃。 但张鲁若是丢了阳平关的话,汉中必将汲汲可危,再无退路,唯一的选择要么是投奔刘备,要么就是开城向魏军投降了。 因此天荡山必有重兵把守,只需派一名稳重可靠的武将,带上几百名弓箭手和步兵,任何人也休想偷得上山半步。 曹休提议道:“末将每随主公亲征时,常见我方先修降书寄于对方。” 刘晔赞道:“这是个好主意。” 周扬道:“对方哪会这么容易投降?” 刘晔解释道:“降书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让敌人不战而降,当然,若能如此自然是最好不过了,但就算敌人硬是要战,也可以起到打击敌军士气的效果啊!” 夏侯渊点头同意道:“尤其是我大魏军力强盛,战势处优,敌人的士兵和汉中的百姓们,没人愿意帮张鲁拼拿打仗。” 刘晔又道:“所以降书与造谣需双管齐下,否则单是攻打阳平关,我方就得付出庞大的时间和资源了。” 周扬听大家说得头头是道,加上自己本是抱着学习态度。 这些人无人不是战场经验丰富、军事能力极强的将领和谋士,听他们的准是没错,于是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刘晔。 当降书发到汉中十天之后,终于收到了张鲁的回复。 刘晔拿着书信细细端详,脸上却露出了愁容。 夏侯渊连忙问道:“信上怎么说的?” 刘晔奇道:“看张鲁的态度,似乎他本人并不打算秧及无辜,对于战争亦是十分厌恶,并无意与我军作战,只是从信上的意思,却写得颇为委婉,好像不是他要死守汉中一样。” 曹休道:“张鲁麾下有个弟弟名叫张卫,此人性格倔强,主张战而不降的应该是他。” 刘晔目光始终没有离开书信,语气沉重地道:“恐怕愿意坚守死战的人不只张卫一个,还有汉中的百姓与军中将士们,个个都愿意为死守汉中而浴血沙场啊!” 周扬问道:“怎会如此?” 刘晔摇了摇头道:“信中写得非常清楚,就算他张鲁不想打仗,五斗米众却愿意死守汉中。” 夏侯渊愕然道:“五斗米众?” 周扬恍然大悟,心中想起了史记中有提到过张鲁乃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五斗米道教祖张陵的孙子。 在祖父和父亲去世后,继续在汉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为“师君”。 至于那张陵便是道教徒称的张道陵、张天师、正一真人、祖天师等,据说此人在人间活了一百二十多岁,同时又是与《太平经》有深厚的渊源。 张鲁并不像张角那样靠道术学说来盅惑群众,而是以五斗米道善待百姓,在汉中一带威望极高。 因此曹军若打算强攻汉中的话,将会付出十分惨痛的代价,其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 可是战也不是,降也不是,一时间却教周扬深感头痛。 加上有阳平关这种易守难攻的关口阻泄魏军的前进,加上汉中的补给便利,无论是军备、粮草、箭矢等要运到阳平关去支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样坚持耗下去的话,别说是攻下汉中后会得不偿失了,就算要损兵折将来硬攻下这个关口,恐怕短期之内都相当困难。 刘晔制造的那些攻城车、投石车与橹弓等兵器,倒是可以派得上用场。 “但问题是这些兵器行动十分迟钝。”夏侯渊道,“尤其是攻城车与投石车,都需要靠士兵来推动与复杂的cao作程序,对于砸墙撞门倒是非常合适,若是对付这种既拥有坚硬的关口,又拥有士气高涨、全民皆兵的灵活战斗力,就很麻烦了。” “夏侯将军的意思是保护这些攻城兵器,成了关键性问题了。”周扬道。 “没错,周乡侯请看看那关口墙上的士兵。”夏侯渊指着远方道,“敌人也有橹弓和强弓,根据细作回报,汉中正在向阳平关运来投石车。” “他们也有投石车?”周扬讶道。 “无论是防守还是攻城都十分好用的战争兵器,其他势力怎么可能不纷纷仿模,争先采用。”夏侯渊道。 在这种战争的时代,任何发明都将成为十分重要的制胜点,因此势力之间总有潜入的细作,怎么捉也捉不完。 为了争霸天下,大家无所不用其极,也是不足为怪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