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章 探(八) (第2/2页)
再说,不可能将皇家的园林都腾出来,给他们侵占吧。 “再谈钱财。君子耻于谈利,以前许多人讲谏,对联的批评,也是要联勿要贪利失义。我想,是大家误解了。百姓生活,要穿衣,要吃饭,要住,要行。能力大小不同,所获也不同。吃饱了就想吃好的,穿暖了就想穿漂亮的,有了住,就想住更大的房屋。这本无可是非,联恨不能全天下的百姓经常能食,能穿绫罗,能住温暖华丽的大房子。只是君子财,取之有方。以才干以勤劳获取,以道义获取。道义,乃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所以联一直说良也就是道义,赚钱可以要有这个国家,要心存道义。难道非要象土著人那样,大家一起过着刀耕火和的生活,才是最完美的吗?”。 众人会心一笑。 李威又拍了拍手,两个侍卫抬着一样东西,上面蒙着布,后面还跟着一个拜占庭的传教士。 东西抬到大里,放了下来将布扯开。是一个长墩子,放在木盒里,有小石板,小石条,还有一和灰浆,局部地区是粗砂,缝隙处填满了细沙,上面也是细沙。 李威说道:“这位是拜占庭的主教悉玛若,在他年青的时候,主持着建修拜占庭人的一条大道。在道路的技术上他们在某些方面,比我们稍稍发达。曾经因为完好的道路使罗马军队侵占法兰克时,一天能将步军推进了近两百里路。这就是他带来的模型。联正准备与诸相公商议拨出一千循款子,每一年拨出一百万循,由他与我朝精通水木的官员,共同协商,修建各条大道通达各个州县。”。 要想富,先修路,还没有出来。 但在座的无一不是精英人士道路发达了,货物流通速度加快对繁荣商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也更有利于统治。 是朝廷从硬件上,对商业进行支持。 又说道:“关于海市政策也不完善,朝廷仅设三处,多有不便。 因此联会逐步从幽州、登州、明州、钦州再设四港做为补充。江湖之中,在各个海市市舶司交纳税务后,联下明诏,可以溯江而上,直通各州县,简化程序。” 这再条政策,也就是生钱了。 提供的好处,已经非常惊人。特别是在许多人道垩德与观念没有转变之前,这些诏书一旦下达,会掀起许多反对的声音。除非他们做出让步,让卫道士无话可说,这样才能使皇帝将诏书顺利下达。 一个个寂静,全部在沉思。 李威又说道:“联说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邹穆公的。邹穆公曾下达一道命令,饲养赏玩的鸭鹅必须用瘪谷,不得用粟米,当时粮仓里没有瘪谷,只好与百姓换。结果一石瘪谷居然需要两石粟米才能换到。吏请曰,杜食雁,本来花遇很少,可今求杜于民,二石粟而一石杜,花费太大。请以秋食雁。穆公说,去!非而所知,百姓煦牛而耕,曝背而耘,苦勤不敢懒惰,岂为鸟兽哉?你只知小计不知大计,周谚云,袋子漏了,盛的东西在仓库里,你没有听说吗?国君乃是百姓父母,用仓粟移之于民,难道这粟米就不是我的吗?即使禽鸟吃了昂贵的瘪谷,也无损我国的粟米,反而让百姓食用。粟米在我的仓库里,与在百姓手中,有什么区别?” “第二个,故事是有渔人献鱼给楚王,说,今天打的淡很多,吃又吃不完,丢掉又很可惜,用它来献给大王吧。左右侍从说,这话说得很粗鄙。楚王说,子不知,渔者是仁人,我曾听说过仓库里粮食有余,国内就有饥饿的人,后宫中有幽怨的妻子,百姓之中就有娶不到妻子的人。多余的财物放在国库里,国内就有贫困的百姓。这是管理百姓的要道。故庖有肥鱼,厩有肥马,民就会有饿色。凡是亡国的君主,都喜欢将好东西放在仓库里。嗯,联忽然想到隋焰帝在东都储存了可供天下百姓食用六十年的粮食。楚王又说,我听到这个道理很久了,未能行也,今渔者用这种方式暗示我,我就来执行吧。乃遣使抚鳄寡,存孤独,出仓粟,发币帛振不足,罢后宫妻缺夫,楚民因此欣欣大悦,邻国归之。” 这两个……小故事自一个,人君嘴中说出来,不得了了! 严格意义,它与刘备的以人为本,与李世民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以竞相媲美了。 说到现在,也说了许多平,还是有许多大臣不服气的,也在心中草拟进谏的稿子。然而听到皇上居然将这两则故事翻出来,并且当着大家的面前出来,居然逐渐打消了念头。 “联一直在做的事,就是藏富于民。包括划刚提到的种种政策,然而这个民,是指全国所有老百姓,还是仅指你们几十家,或者几百家,让你们几百家最后力量比国家力量还要强大,比国家人才还要多,比国家财富更充足,你们手会满意,是不是?”诛心之言哪。 一个个伏了下去,诚惶诚恐地说:“陛下,言重,臣民皆没有这样的想法。” “那么为什么各位吞并之风,联连下数旨抨击,都没有停止过。水泾之利,丑态竞出?” ps:等会儿还有一更,新书已开,请大家支持一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