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3章 (第1/2页)
第一百五十三章军国主义? 书房之中灯光昏黄,映照在四壁上,两人的影被无形的放大,气氛也有些沉重,许清和范仲淹都清楚,今夜商谈之事是何等重大,所以两人皆是言必慎之又慎,不会去催促对方言。 许清这几个月来,关心的便是这场变法的走向,从他了解到的况来看,现在呼吁变法的人除范仲淹、韩琦、富弼外,要还有杜衍、欧阳修、蔡襄﹙谏官﹚、孙甫﹙谏官﹚、苏舜钦﹙集贤校理、临进奏院﹚、王益柔﹙集贤校理﹚、石介﹙国监直讲﹚等人 如果单论声望,这些人个个是公认的君,象欧阳修、石介两人可称得上是文坛领袖这般的人物,蔡襄是著名的书法家,但在许清看来,这些人之中却缺少那种可以一锤定音的领袖人物 都没有足够的震慑力,而范仲淹从吏治入手,就等于是把所有人都得罪完了,自己却没有足够的震慑力,别人能不群起而攻之吗? 许清个人认为,范仲淹他们在个人威望不足的况下,要想把变法施行起来,那只有结党一途,把上面这些呼吁变法的人全都紧紧团结在一起,但这样一来给了人家攻击的借口,宋代初期及中期,皇帝的极力还比较集中,他们可不光是提防军人,对文人结党同样十分忌讳。 许清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劝说范仲淹,茶已饮完了两杯,他说道:“范公要拿整顿吏治作为变法的核心内容,这个下官可以理解,范公以诚待我,在此晚生也开诚布公与范公说说自己的想法及见解,自古以来每场变法,特别是触及吏治的变法,要想成功,先决条件必定是先掌握朝中的实权,有可能成功打压所有反对的声音,范公是君,今夜我也不怕说些犯忌之言,如今我大宋六部形同虚设,中书之权也被极大地分散,虽承唐制,但宰相之权与唐时相去甚远,也就是说,即使范公能执宰中书,也没有足够的权力来保证法的施行,除非陛下能坚定支持范公到底,然而范公想过没有,陛下的x格宽仁、善于纳谏不错,但却不是那种雷厉风行,能在众多反对的声音中坚持己见的人主,一但将来陛下动摇,范公可想过后果。” 许清的话可谓是推心置腹了,范仲淹也甚为感动,许清所言血淋淋地切开了自己的要害,对吏治动手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反弹利害的,甚至原本有些人是支持变法的,一但触及他们自己的根本利益之后,也会犹豫甚至坚决反对起来。 大部分既得利益官员反对是必然,这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能力去压制这些反对的声音。 赵祯有足够的权力去压制,但正如许清所言,赵祯并不是那种能坚持原则的君主,范仲淹早就知道这些,但他之所以仍决心一试,甚至作好了和商鞅一样落个不得善终的打算,因为,他没有好的选择。 “虽千万人,吾往矣﹗”范仲淹突然坚定地说道。 许清没想到范仲淹突然冒出这样一句来,心里加着急,再顾不得许多了,他接着说道:“范公,这不是凭勇气和决心就能解决的问题,综合以上的形,如果先全力肃清吏治,下官敢拿x命担保,变法必败无疑,而且我估计,范公你们怕是坚持不到半年,便会一溃千里,纷纷被逐离朝堂。而这不单是你们个人前途命运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法能否施行,关系到我大宋万年基业的问题,现在内忧外患,正是变法的好时机,一但失败,想再重来就难了。” 范仲淹一阵默然,沉y了许久说道:“然我大宋如今外有虎狼窥伺,内部冗员无数,人浮于事,致使国库入不敷出,已到了不得不革的地步,澄所说的这些其实老夫都早有心里准备,但除此之外,澄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若有,澄不妨细细道来,咱们一同探讨一下。” 许清知道是到自己把心中想法抛出来的时候了,如果说服不了范仲淹这些名臣,那靠自己单独去影响赵祯,将是极为艰难的事。 “范公,下官一再的思量过,现在裁减冗员,肃清吏治必不可行,阻力太大,咱们根本经受不住诸多反对势力的反抗,那就只能另辟蹊径,我大宋的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那就是把这些问题转嫁出去。” 范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