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激动人心的见面 (第2/2页)
医学发达,很多在以前不能治疗的病现在都可以治疗了。” “我们晶晶多亏有了干细胞移植。上次的复查,医生说晶晶体内的白细胞完全正常了,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和上学了。” 杜武仪插话并对邓芳惠说:“我那个时候看了电视,正是你们广沙作家张光标给陈小晶捐赠的干细胞。” “是的,要是没有他,晶晶就不会好得这么彻底。广沙的那个作家他叫张光标,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他真是一个大好人,他那次亲自来奥比拉给陈小晶捐赠干细胞,而且还不要我们出钱,自费住店,自费乘坐火车,既让晶晶有最新鲜的干细胞输进去,又嘱咐我们多买些营养品给晶晶。手术后到现在快半年时间,张作家还是经常打电话给我们,询问晶晶的情况。前几天他从澳大利亚打电话给我们,晶晶接的电话,听见晶晶不时地笑出声来,后来晶晶又把电话给了我。我告诉他说,医生说,陈小晶现在一切都正常了。张作家连连说那就好那就好。他现在在澳大利亚学习,他说可能快就要回国了。” “真是遇着贵人了,你们家有福气。”邓芳惠有感而发,声音往空中飘去,去提前告诉山上的古树青草,爱情使者杜武仪、邓芳惠来到了七娘山,他们要让七娘山见证他们特别的爱和情。 杜武仪年纪轻,但喜欢思考。刚才,他站在不远处看车看人,他就喜欢这样一种姿态,有事做事,没事吗就海阔天空地瞎想,或者就不停地看四周。他认为看和听也是对生活的热爱,还能够多了解到不少的信息。
奥比拉近几年车流大增,人流自然也是逐年大幅度上升,这正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标志和象征。因为要是没有人,根本就无从谈发展,没有了人气,怎么样去凝聚资本,怎么样建设大型消费项目,又怎么样能带动那基础工业的建设。只是,交通的增加好象也给这个城市带来不少问题,比如塞车,交通混乱,报纸等传媒早就有了讨论,有人力主通过限制机动车的数量增加来达到缓解那交通状况不良的问题。 杜武仪对此持不同态度,他认为提出通过限制汽车数量来解决交通问题,就是本末倒置。无论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都是没有理由采取堵的政策,只能象大禹治水那样宜疏不宜堵。 华南省九阳市,刘佳惠在她实习的华南卫星电视台,完成了第三篇论文开放、互动、自由深谈全民共建和谐社会。这是刘佳惠自选题材而写的评论文章,思路源于那个时候她和张光标在奥比拉携手相游的对话。 “何为有序和互动很直接地说:那就是市政总公司倾听民众声音,从民众的利益出发制定政策、法规;而民众呢,能够及时地向各级市政总公司反映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通道,让民众敢于说话,并且是说真话,来全面地表达其心声。集思广益,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来努力,才能够建设好全面发展的一个和谐文明社会。”这是刘佳惠在她的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刘佳惠现在在华南卫星电视台播音室实习,她和老师一起,主播当天的华南午夜新闻。下了节目后,她花了一个小时整理她的这个论文。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大功告成。写文章那是很累人,要心血、要时间。 刘佳惠收拾好办公桌的东西,然后走回到电视台宿舍。刘佳惠照例打开电脑,登陆国际互联网,接收张光标每天的问候。 刘佳惠的邮箱里,张光标从澳大利亚发给她的电子邮件映入眼前:信纸是秋日晴空的浅紫色色,顶端是那长而茂密的葡萄架,葡萄架上一颗颗马奶状晶莹透亮熟透了的葡萄,葡萄架旁边还有一高一矮连成整体的桔黄色小屋,小屋门口,是两个模糊的人影儿,当然是爱的小屋的主人;那小屋侧后有几棵不大的塔形绿树。 刘佳惠看着这样的信笺,心情特别的好,白天黑夜长时间工作的辛苦和劳累一扫而光。 刘佳惠的实习很快就要结束,实习结束后,刘佳惠即要返回奥比拉师范大学,参加毕业考试并办理相关手续,回到xx卫视或者走上其他的工作岗位。 彭、领导在那次见面之后,还通过秘书多次对刘佳惠表达了挽留之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