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_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政 (第2/2页)

不和睦。就建设不了和谐社会呀!

    好吧。两人都是比较有个性的人。夫妻矛盾。也是平常之时。在这里也不必去理会他们什么时候和好。再说王安石的变法大业吧。

    日子过了正月十五之后。朝廷的一切又都恢复平常的运转了。新的一年。就该有新的气象。元旦那天。大宋帝国的年号就按之前已经定下的名称开始计算了。年号“熙宁”。与历史无异。不过日期比历史足足提前了一年。当然。这些也只有沈欢明白而已。熙宁熙宁。顾名思义就可以看出皇帝与大臣们对江山天下的寄托了。然而。事实与理想总是有些差距的。

    至少。年节才过。最不宽心的便是皇帝赵顼了。平常百姓。只需自己的小日子好过就成了。一个家庭。也许比较容易经营。但是一个天下。身为天下的所有人。而且本身又希望做一个明君的帝王。就比较复杂了。他需要考虑整个天下的情况。他经营的是整个天下。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天下大了。也便什么事儿都存在。

    最令赵顼难受的当然还是钱的问题。没有钱。做起皇帝来也不舒服。新年才高。他就发现一个比较难堪的问题。本来按照惯例新年该发给众多官员的红包。竟然因为帝国财政淡薄发不出去了!

    各的的财政又还需一两个月才能运到京城。国库又因为去年辽人与西夏的敲诈亏空了不少。现在运转朝廷的钱还是从皇室内库发放的。反而内库不大。也日渐稀薄了。这样一来。赵顼真的怒了。在抓掉了不少头发之后。他再也忍受不了。于是。变法图强真正提上了日程----不。应该说。该到了实际实行的时候了。

    王安石再一次让赵顼单独召见。甫一见面。赵顼就迫不及待的问:“介甫先生。新法之事酝酿的如何了?”王安石早有准备。从袖里掏出写满变法举措的奏章。道:“陛下。由于日子短。臣只出台了三条新法。”

    “三条?”赵顼皱了一下眉头。“是少了点。先生还需尽快把心中所想制定出来。朕已经等不及了!”说完不理会王安石的反应。展开奏章。看了起来。

    还是之前与沈欢讨论过的三条新法。对于前两条。赵顼没有多大反应。至于第三条。聪明的他。一眼看出了其中的好处。

    “好!”赵顼拍案叫绝。“介甫先生。好一个青苗钱呀!既能帮助百姓耕作。又能替官府收取利钱。更能抑制那些在民间大放高利贷钱的商贾!很好。只此一条。若能实行几年。以大宋甲于世间之富。财政景况一定的到很大的缓解!”

    王安石喜道:“陛下也认为此是良法?”

    “当然!”赵顼肯定的说道。“这是很明显的嘛!”

    “可是……”王安石也没有隐瞒沈欢所提到的可能出现的情况。把前些日子沈欢的话原本的说了出来。

    “这……”赵顼对于沈欢还是比较信任的。听闻是沈欢的担忧。他也愁了起来。“介甫先生。子贤所虑。也不是没有道理。你说该如何是好?”

    “陛下。臣也担忧会出现那样的情况。但是此三法施行起来。只要控制的好。利大于弊。若因为可能出现的弊端而停步不前。诚然太过可惜!像这个农田水利法。纵使一些官员因为政绩而胡乱施行。不过只要水利真的办好。总是对百姓有利的!还有青苗法。只要控制的多。让那些官员不敢乱来。也是能有利于朝廷的!所以。臣想由陛下下旨设立一个视察行走使。在各路由一些朝廷委派的官员监督的方官员的做法。若有不当。立刻惩处!只要这些视察使。可以由现在朝廷一些有官无职的人去做。免的因为要扩大官员致使朝廷开支太大造成其他朝臣的反对。陛下以为如何?”

    这就是王安石听了沈欢的警告后想出的法子了。天下之大。官员之多。也实在是管不过来。只能以此来纠正他们的过错。除此之外。他实在想不出法子了。他认为只要这些视察之人指派的当。纵使还会有些小问题。也成不了气候了。现在关键是能为朝廷增加收入!

    “好。很好!”赵顼满意的点头不已。“介甫先生。朕觉的你参知政事前面的权代两字可以拿掉了。从今日起。你就是正式的参知政事!身为中枢。权处政事。也从今日起。离开颁行天下。施行新法。而介甫先生你就是主持这次变法的朝廷大臣!朕把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莫要让朕失望才是!”

    “臣领旨!”王安石大喜过望。他毕生的心愿。就要开始了。“臣不敢有负圣恩!”

    今天的第二章奉上。上架的时候书生就说了。日更新不足一万字。都不会求月票。今日刚好够万字。呼唤几张月票看看!嘎嘎。同志们。有月票不?呼唤呼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