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四章 喜忧 (第1/2页)
西夏人寇边一事让大宋朝堂的纷争暂时休止下来,虽然朝政上大家都有不少分歧,不过面对外侮时还是能把枪头掉转过来,一致对外。王安石的终于暂时放了下心,能过上一短舒适的日子了。御史台停止了对他的弹劾,大家都静静地等待西夏寇边事件过去。这也让皇帝赵顼的耳根子得以清净一下。 边关是传西夏谅诈八月中旬率领大军而来,等朝廷的政令达到边境的时候,已经是八月底了。期间边境之军与对方也小打几场,仗以城墙高厚,大概也输不了。赵顼已经把这次主持抵御外侮的大权交给老当益壮的文彦博。文彦博按照之前的策略,几道调令下去,配以三司使韩绛的协助,从人力物资上支援边境。 边境有名将种谔在绥州,另外延州也有郭逵,这两人皆是一时名将----当然,宋朝很多名将的名头是注了水的,与宋以前的那些名将比起来,逊色多了。不过对于这两个人沈欢还是清楚他们的名头的。对于这次谅诈寇边,沈欢本来是不大在意的---说实在的,他回到古代的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外族寇边的事件,不是契丹人就是党项人,总之是令男人感到很窝火的表现了。 不过中间的几次传闻之后,他终于记起按历史轨迹,今年不过是治平四年而已,而这一年,寇边的谅诈没有好果子吃呀----好像就是这一段时间,正在寇边的谅诈意外死亡,好像是死于流矢。对于这件事。沈欢印象颇深,因为就此事宋王朝难得地表现出强硬的姿态!当然,至于人家是怎样死地,细节如何。则非沈欢清楚的了。反正这件事与他关系不大,也帮不上忙,只能静待结果。他现在已经对历史事件不抱多大的心思了,因为历史轨迹改变得太多了,虽然大势不变,然而若还抱着了解历史事件去做事,估计还会闹大乌龙了呢! 时间在大家的关注中慢慢消失,进入十一月地时候。虽然党项人还没有退去,不过整个大宋王朝之人都轻轻地松了一口气。党项人来寇边劫掠,更多是他们民族特性在作怪。他们有着动物的本能,像豺狼,凶狠,残暴,不过动物就是动物。更多是生存的本能在指使他们做事。如今的党项人就像百年前的契丹人,更多以游民为生,在马背上长大的他们,遵循的是自然界的弱rou强食地规则。这次打劫也是为了更好地过冬。冬季一到,大雪飘飞,条件太过恶劣,由不得他们不退去! 就在大宋朝臣在等着党项人退兵的消息时,在十一月底,一件令他们又振奋又惶急之事传了回来----谅诈死了,西夏国主死了!就死在这次寇边事件即将结束的当儿。而且还是死在大宋之人手中! 这一消息震得大宋朝廷一片失声。反应过来之后,才快速运转各道部门。去核对消息可靠与否。当肯定地答案确定之后,众人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说到底是个意外,甚至可以说是谅诈倒霉透顶。本来他在宋国边境与守将们周旋得不亦乐乎,大宋墙高城厚,他带的步卒又少,实在没有攻城的实力。于是他改变策略,令两万步卒殿后,自己率三万骑兵到边境乡下去劫掠,把边境弄得鸡飞狗跳。也在这时候,文彦博发动的十万义务军开始发挥效用,从侧边出发,在西夏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抄了他们地后路,花了一阵功夫,竟然把谅诈留在后边的两万步卒杀得落花流水! 谅诈听到急报的时候,怒气横生,当即下令兵分两路,把骑兵一分为二,一万留在当地继续劫掠,两万跟他回去支援步卒。他不明事情如何,以为是宋朝的地方厢军在捣乱,按他地猜想,不过数完人马,而且还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散兵游勇,实在没有多少威胁,心里美美地想着自己的两万骑兵到了之后,就像狼群杀入羊窝,应该是一边倒的事情。然而,他大意了。 有了准备的义务军们,利用对当地地形的熟悉,找了个容易伏击的地方,十万人马,除了两万去吸引火力外,其余都埋伏在适合攻击地地方,待得谅诈一脸得意地经过时,万箭齐发----几万人同时用弓箭伏击你两万骑兵,纵使马再快,铁再硬,也有抗不住地时候了。就这样,谅诈一个不小心,被流矢射中,掉落马来。也合该他倒霉,落马也就落了,最后竟然还给慌乱的马匹补上几脚,很不幸地重伤了,当场昏迷过去。两万骑兵没有了指挥之人,乱得更厉害,等他们急急如丧家之犬逃离地时候,谅诈也就奄奄一息了,最后只交代了几句遗言,一命呜呼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