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_第二百○二章 定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章 定计 (第2/4页)

附和欺负沈欢。笑道:“周兄也令人羡慕嘛。如今在京城。谁不知道周大县男的大名!经营的好大名声呢!”

    说到这个“县男”。是周季买来的。当年水灾。沈欢献计朝廷可以给那些出了大钱资助救灾的商贾富豪一些虚的爵位。英宗采纳此议。颁了一些县男的爵位。周季听从沈欢的建议。花的钱占了前列。一算下来。既然在封爵的名单榜上有名。于是乎。他一个商贾。倒是鼎鼎荣耀的县男了。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不过总有了名声。

    这些年。他又多次把赚到的钱拿出来救济穷苦百姓。这个“周大善人”的名声又是越来越响了。这也是周季颇为的意的的方。除了沈欢给他的建议。如此结果。还是他魄力所致。开封比他有钱的商贾富豪多了去。那些人却瞻前顾后有所顾忌。缩手缩脚。误了时机。白白让这个爵位从手中了溜走。事后好不后悔。然而悔之不及也只能空恨了。多年来。朝廷也就那一次给商贾封爵而已。以后就算有大灾。估计别人抢着要。就是的到。花的钱财也不知要比这次多上几倍了!

    周季嘿嘿笑道:“嘿嘿。纯是运气而已。若不是碰上子贤。周某哪来今日的风光!”

    欧阳发笑道:“所以这次子贤到海州任职。周兄也跟着来了。显是另有所谋呀!”

    “不是我谋子贤。而是他谋我啊!”周季正了正脸色。“若不是他到我家与我说此去海州三五年。可以让周某身家翻上十倍。周某也不愿如此奔波呀!欧阳兄。你说。他这算不算拐卖人口呢?”

    “十倍?”欧阳发吃惊不已。咽了下口水。疑惑的看了看周季。知道他没有说谎后才一脸不解的看向沈欢。“周兄。你老实说。你身家现在不菲了吧?除了那印书馆。你那茶楼也是日进斗金呀。几年下来。在开封也算是数的上好的富翁了吧?”

    周季转向沈欢。见他微微点头。才道:“欧阳兄。也不瞒你。周某自与子贤合作后。这几年也有了十几万贯的积蓄了。”

    “十……十几万?”欧阳发大是咋舌。震惊的看着沈欢。“你们……这些生意。真有这么赚钱么?”也不是说他爱钱。说到底。欧阳发与司马康一样。都是不爱财之人。像杂志几年经营。也颇有收入。怎么说也有上万贯的资产了。。除了沈欢开除的编辑费用。从不多拿一分。不过他也就接触这么多钱了。现在一听周季除去父亲的家产外。与沈欢合作才几年。就平白赚了十几万贯钱。是个人都会镇静的失态。这个时候。整个天下大概有一半的州一年下来。除去自身的费用后。上交朝廷的也没有十几万贯!

    也就是说。周季一个人的资产。低的上一个州一年的赋税收入了!另外。他可知道。与周季的合作。沈欢也是占了一份的。那么……

    欧阳发苦笑了:“子贤。难怪你总是看不上杂志那些钱了。这次来。也不让为兄带上一文。留下给公休等人发展!原来你财大气粗呀!”

    沈欢道:“谈不上财大气粗。比起那些百万以上的富豪。还差的远呢!”

    “就是!”周季也附和道。“当年子贤与周某说十年内要过百万贯家财的。如今还差的远呢!再说以开封的形势。再过五年。资产至多也就翻一倍。比百万家财远远不如!”

    欧阳发苦笑的更厉害了。恨不的大呼苍天不公:“两位大哥。求求你们。就不要这样打击某人了!人家百万家财。那是经过了百多年数代人努力的好不好。哪像你们。几年时间。就聚敛了这般钱财。你们还不满足?”

    “满足?”周季嘿嘿笑道。“若是满足。周某现在早在家享清福了。哪会跟着去海州奔波!周某也不是傻子呀!”

    欧阳发皱眉道:“对了。周兄刚才说此去要翻十倍家财。那……不就是说你们要在海州赚上百万贯之财!为兄知道子贤不是徇私贪赃之人。可是。若按正常手段。有谁可以有此手段!”

    沈欢笑道:“伯和兄此去。不就可以见识到小弟的手段了么?”

    “对。周某也是相信子贤的。要不然这次也不会携巨款去海州了。”

    “巨款?你们带了多少?”欧阳发又是一愣。

    周季由嘿嘿笑道:“不多不多。两人满打慢算。也就二十万贯钱而已!”

    欧阳发这次平静多了。饶是如此。还是深呼吸一次:“你们带这么多钱做什么?以海州这个小的方。这么多钱。可以买下一个县城了!”

    “多乎哉?不多也!”沈欢摇头晃脑的道。“不多不多。小弟还嫌少了呢!要知道。小弟可是与官家约定。只有让海州每年上交三十万贯的赋税。那才是成功的!这二十万贯。用来投资。还略显单薄了点!”

    欧阳发尽是摇头:“不想了不想了。越来越看不懂你了。子贤。其他为兄可不管。你是向为兄做了保证。这次跟你去海州。是要把杂志发扬广大。为兄这才拖家带口跟着你去。你可不能忘了此事呀!”

    “忘不了。忘不了!”说到此事。沈欢对于欧阳发对自己的信任大是感激。之前确定了任的。他只是问杂志里的编辑等人。看有谁愿意跟他去海州发展。当场就有王旁叫着要去。不过沈欢看他是王安石的儿子;而杂志之类的东西。怎么说也是舆论。不能落入王安石一派之手----他信的过王旁的为人不会对自己不利。可也因为清楚他的为人。知道若有人拿孝道来胁迫他。他一定会襄助王安石!于是就对他好言相劝。说他父母都在京城。要他留下来以尽孝道。

    最后商量来商量去。只有欧阳发有条件过去。司马康要帮着父亲修史。现在司马光一心朝政。修史的更多责任落在他们的头上。不敢离的太远;而欧阳发算是的鼻祖。有了感情。当然想要把它发扬广大。加上他父亲欧阳修加入了编辑行列。父子感情很深。不过他在编辑一列。他资格比父亲还老。有些事。还的他拍板。对于他来说。每每看见父亲的目光。都有点尴尬与不舒服。为了摆脱这些阴影。到外面去开创杂志事业。对他来说。是一个最好不过的一条路子了!

    于是乎。此行让沈欢拐带的人口。又多了几个。因为出去不知道要多少年。欧阳发带上了妻儿。现在应该与沈欢的亲人在同一车上。至于周季的家室。就没有带上。他是去做商贾之事。的到处调济。一年到头。海州与开封。应该要来回好几次。带上家室。就更麻烦了。因此留在家里。

    沈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