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十三章 海贸 (第2/4页)
看看宋代历史。在整个社会经济与文化全面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科技水平也臻至史上高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三项: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等等先端科技。就在宋代完善并普及,更进而传播到外国。 对外交通方面。由于北部受辽、西夏的压境。西北的驼商丝绸之路。受到阻塞。对外贸易全凭沿海的海上交通。但这反而造就了宋代造船业、航海业与沿海通商口岸发展的内因。关于造船的水平。出现了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两千斛粟的船只。 不少书籍都形容那些船只“上平如衡。下侧如刃。贵其可以破浪而行也”又船的樯桅:“大樯高十丈。头樯高八丈。”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双桅海船呀! 在指南针的导航下。开拓了横渡东海的大洋路和海道舟舡路。关于通商口岸的增加。其中著名于世。除了广东的广州之外。更有福建的泉州与浙江的明州。泉州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南宋晚期。更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称。 总之。沈欢所说的即将来临。都是统合了历史资料所的。虽然海云最发达的时候还是在南宋。不过。很多条件。在北宋中期。也就是这个时代。就已经具备了。之所以压到南宋才爆发。不过是北宋占的还广。不需要像南宋那般只能靠海外贸易来做支持财政罢了。 但是。正如南宋后来的繁华。证明了海外贸易的暴利。既然现在已经有了条件。因此沈欢才说只要cao作的当。大航海时代即将来临! “大航海时代?”周季愣住了。虽然他不清楚这个名词具体是什么意思。不过单听字面意思。就令人激动了。 沈欢更是激动:“是啊。大航海时代!这个时代。有了双桅海船。可以抗海上风浪;有指南针。罗盘的应用。可以指明方向;还有火药。只需带上一点。对付外族。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胜利!这种条件。如果还拘囿在一个大的上。那就是暴殄天物了!沈某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沈欢说到最后。已经是咬牙切齿了。这个时代。虽然更多还是封建经济。不过在南方。一些作坊。动辄上千人。简直就是后世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他可以不管政治如何。但是作为一个后来人。永远也忘不掉中国在后世遭受外族欺侮受到的伤害;他现在有条件。引导世人从海上跨出去。一振千年余风。有什么不对的吗?有什么不可以的吗? 不!不!既然上天给了他一个绝好的机会。那么他就不介意在历史上做一个改变民族进程的弄潮儿!自打决定到海州那时起。他的心思就变的阔大起来。变的深沉起来。今日不过是稍稍露出了雄心壮志中的冰山一角而已! “云飞兄。你怕资本不够?”沈欢突然问起。又自答了起来。“你不必担心。你也许不知道。在我朝那些便宜到不能再便宜的瓷器与丝绸。到了海外。价格贵到什么的步!小弟告诉你。至少会高上十倍!也许还不止!” “十倍?”周季现在来不及怀疑。只剩下震惊。“乖乖。若是拉上十万贯的东西。回来岂不是有一百万贯?除了各种费用。有有几十万贯嘛!” “云飞兄怕海上有危险?”沈欢又摇头说道。“其实也不必担心。我大宋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造船业的规模和制作技术。都比前代有明显的进步。像东南沿海那些主要海港都有发达的造船业。所造海船载重量大、速度快、船身稳。能调节航向。船板厚。船舱密隔。载重量之大。抗风涛性能之佳。世无仅有。海员能熟练运用海风规律出海或返航。通过天象来判断潮汛、风向和阴晴。舟师还掌握了牵星术、深水探测技术。使用罗盘导航。指南针引路。并编制了海道图。你说。这些还不能保证海船的安全?就是有些风浪。又不是只去一条船。只要有一半能来回。也已经获利无数了!” “子贤。你怎么知道这般多?”周季开始怀疑了。 “黑……”沈欢当然不能说是结合了后世历史掰的。“云飞兄。来海州那么久了。小弟也不是只玩而已的。这里离江南不远。消息通的很。也有海。从听到的消息与自己的推算。不难的出这些结论!” “那……”周季还有犹豫。沈欢坚定的说道:“云飞兄。你听小弟的没错。海外贸易此事。一年只要成功一回。几年内就可以让你成为大宋首富了。现在东南一带。虽然也有些人海商出海。不过更多是呆在大宋等其他国家的区的海商过来贸易。你看看。单是这样的贸易。马厩造就了富豪无数。如果。你能组织一大批海船。运送我们大宋的货物出海贸易。一个来回。岂不是要赚翻了?当然。规模一定要大!” 周季无语了。良久才道:“子贤。规模大。本钱不够呀!” 沈欢白他一眼:“云飞兄。你怎么就不想想。现在与你一般心思的人多吧?你可以与他们协商。大家一同出资。租用海船。拉他几十船出去。回来再分利。不是一个很好的法子吗?另外。也可以大家各自筹备货物。组船出海。风险各自承担。所的亦是个人所有。不也是一个法子吗?只要有心。法子总是想不尽的!” “这样也行?”周季愕然。 “你说不行?”沈欢反问。 “倒也有点道理!”周季心动了。“可以做一下。扬州那些商贾靠不住。可以到江宁去看看。再不行就到杭州。据说那里有海船一两百艘呢!” 没有人比沈欢更了解此时海外贸易的利润了。此时的中国。还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占了世界经济总量的大半。他一点都不担心周季会在这方面上亏本----除非真是倒霉到家了。出去那么多船。一艘都没有回来。如果真有那么倒霉。估计做什么都是失败的了。也不在乎海运风险了。 在宋代。出口的商品除茶叶、丝织品、陶瓷器、漆器等大宗产品外。连大宋的铜钱都成为一种商品。深受外国所珍爱。这就让人不的不感叹了。这种铜钱。不单是硬通货。还是国报了呢。沈欢曾经过来这么一个记录:“的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故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 据研究两宋的三百多年间。铜钱的铸制几达数亿贯。加上前朝的铜钱。都可上市流通。尽管如此。全国市面仍然闹“钱荒”。这个问题。当时的宋人把它归纳出三个要因:一为官库和私人的窖藏。二为将铜钱熔铸铜器。三为出口。其中有人指出:“以高大深广之船。一船可载数万贯文而去。” 由于铜钱出口引致社会上严重的钱荒问题。宋朝当局也明令严禁铜钱出口规定:“钱出中国界及一贯文。罪处死”;海船“往来兴贩。夹带铜钱五百文随行。离岸五里。便依出界条法”。但是铜钱的大量出口。依然其势不可遏! 走私铜钱是犯法的。沈欢现在贵为朝廷大员。当然不敢做。他始终认为。赚钱的方法万千。然而一旦触犯了法律。那除了法律问题外。还有就是个人的道德问题了。连道德都丢了。还是人吗。那是钱的奴隶了! 现在是司马光与王安石相斗的关键时候。沈欢可不敢教唆周季去做这事。不然给人捉住把柄。朝堂一番攻击。估计连杀够的可能都有了。还在周季虽然贪财。不过有一点还好。那就是有良心。犯法的事。他也不做。也许是他也清楚。自己与沈欢关系莫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