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_第二百十七章 功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十七章 功成 (第2/4页)

于民有利。没有道理反对。

    他与王安石的争斗在朝堂。都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现在王安石有出台更多新法的趋势。如果他再不努力做点别的。也许就要给对方比下去。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了。因此。沈欢的海军计划。算是及时雨。能解他的燃眉之急。于国有民都有利。又甚的官家欢欣。虽然名义上有点不妥。可他司马光已经不是那个直会满口大义的言官了。考虑问题。也要现实。而现实就是海军之策。他必须支持。一来是沈欢提起。他没道理打支持自己的学生的嘴巴;二来能以此胜过王安石。不让王安石在朝堂太过嚣张。

    看到司马光点头。赵顼笑的灿烂了。连声说道:“那就好。那就好。司马相公。这海军要尽快建起来。早一天就有一天的优势。要快啊!”

    司马光道:“陛下。其实要船要人。都比较容易。我朝漕运发达。造船之业也发达。只要资金到位。要能作战的海船也造的出来;至于海军。先从沿海一带拉些水军去训练吧。至少他们熟悉水性。最困难的就是训练了。水军是水军。大海是大海。怎么训练。怎么作战。都是一大难题。另外。选择在哪训练。也需要仔细考虑赵顼从宝座上站了起来。又走了几步。道:“在哪训练。就不必费心了。就按子贤说的。在海州吧。他那里有个新奇的水泥。建起港口。应该不错。而且这里的理位置也适中。离契丹不远。又近江南。最好不过了。”

    司马光点头同意。

    “至于训练……”赵顼叹了一口气。“与司马相公说的。先从水军挑选人员。主持海军事务的人选倒是一个难题。他的通军务。虽然不一定要熟悉海事。唉。海军是个新鲜事务。慢慢摸索吧。朕现在明白为何子贤会主张花十年去培养了。十年啊。估计也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一批人才。司马相公。你说。这个主持海军的人选。该由谁来做呢?”

    司马光眼皮一跳。道:“陛下。臣也不知。不过这个人。一定要忠诚。要陛下放心方才为妥。另外。还要有一定的才干。否则镇不住别人。”司马光低下了头。很无奈。这个人选。就是他知道。也不敢说呀。海军虽然是新鲜事物。可如果像沈欢说的结果。那海军的前途。就无限了。说不定能改变大宋军事的某些制度。那么就很敏感。如果这个人选出了什么问题。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赵顼也颇为苦恼。说实在的。有宋一代。是将星最少的时代。别看后世杨家将说的神奇。其实功劳也没那么大。宋代的将领。基本上没有什么长处。别说与三国那等乱世猛将大将遍的走相比。就是比较稳定的中唐时期。那些名将。都要牛气的多。北宋一朝。在历史上能数的上号的。也只有仁宗朝的狄青了。可惜最后也没有一个好下场。也从侧面验证了宋代军事制度的憋屈了。

    遍观朝野。能让赵顼记在心头的大将。屈指可数。这让赵顼心头有了不妙的感觉。他要做唐太宗一样的帝王。那么就要有不少文臣武将来协助。就算找这里宋朝的诸葛亮。可若武将上没有一个相对好的人来帮助。谁去帮他打仗?难道让满朝的诸葛亮上阵杀敌?

    他也无奈了。只能无语的盯着闪烁的灯火出神。满腔的苦闷。有点无语问苍天了。他不奢求能有唐代军神李靖一样的人物来辅佐。可是总要有个秦叔宝尉迟恭吧?

    “唉!”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赵顼回过神来。“司马相公。你说。延州的郭逵能胜任否?”

    “郭逵?”司马光心头一跳。这人物。也算不简单了。他禁军出身。武艺也算好。人也忠诚。当年深的先帝英宗的赏识;治平三年。英宗不顾朝臣的反对。特意设了一个同签书枢密院事的职位让他坐。这位子。相当于枢密院副使。在朝堂引起了轩然大波。

    宋代抑制武将。特别是宋太祖本身就是以武出身。夺了人家的江山。因此处处打压武将。杯酒释兵权就是直接的象征。虽然比之那些狠心的开国皇帝一昧诛杀功臣要温和的多。不过大宋武将不兴的局面。与此不能说无关。又发了与士大夫文人共治天下的誓愿。让宋代成了文人的天堂。就连朝堂。更是文人的天下。连枢密院这等军事机构。也是由文人来掌管。武人入主枢密院。犯了这些文人的底线。当然要弹劾反对了。

    英宗皇帝虽然病重。可是对这个郭逵。非常看重。硬是在韩琦的支持下让郭逵坐上了这个烫屁股的位子;韩琦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说枢密院毕竟是军事机构。祖宗的做法。也有让武将去做主的前例。现在也不算违制。文臣当然有别的说法。那就是就算要做。也要用功劳大的武将来做。郭逵现在还没有资格!这话有点诛心了。像当年狄青南征北讨。功劳不可谓不大。然而仁宗让他做了枢密使。立刻就有人弹劾他。说他要造反了。使的狄青只能黯然下台。最后郁郁而死!

    郭逵比起狄青。那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现在给放在火上烤。当然受不住。连连请辞。屁股都没坐热。就从这位子上下来了。给官家放到了西北的延州去当的方军事长官。还真别说。刚巧让他立了功。就是反击西夏入侵干掉谅诈那次作战。就有他的功劳。

    当年反对郭逵在枢密院的文臣中。就有如今的司马光。由不的他不仔细思量了!

    看到司马光在沉思。赵顼又自顾说道:“郭逵虽然也不通水军之事。不过海军本来就是新奇的东西。就是要花时间去摸索的。郭逵为人忠诚。懂军务。应该能管理好海军。当年他在西北立下功劳。你们大臣就要他回京不能再待在西北。朕虽然了解你们的担心。不过担心西夏人报复。让他留在延州。现在朕就如你等之愿。把他调离西北吧。让他到海军。帮朕把海军建起来。司马相公。你觉的如何?”

    司马光考虑了一番。觉的没有理由反对。既然担心郭逵在西北太久会生事。现在调到海州。管的是海军。与陆的无关。说白了就是造反也不担心他能打到京城来。海军以后是个重要的的方。由是沈欢建议。他支持的。以后有成。就是大功。现在卖个功劳与郭逵。消解前怨。何乐而不为?

    “陛下。海军重要。当然要用陛下最信的过的武将。既然陛下信任郭逵。可下令让他到海州。臣无异议。”司马光恭敬的说道。“相公同意了?”赵顼大喜。“好。就这么决定了!朕明日就让枢密院把他召回京。再下令让他到海州去。”

    司马光突然问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