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十九章 惊喜 (第1/2页)
印刷机器的公布给周季以拍卖的形式立了基调。照他的意思。他将考察到海州参与拍卖的富豪的情况。遵纪守法的有良心的商贾。优先考虑。另外。他不会每个州都卖给一份机器。而是以路为单位。每路至多拍卖给一两个商贾。这是充分考虑到他们以后的利益。也不能让人家卖回去一点赚都都没有嘛。 另外。除了以路为单位。那些每路的府州。也要考虑一下。为什么呢?因为既然是府。地位高州半级。人口经济。都要比平常的州要好很多。既然如此。他们的富豪。应该也多一点。钱也多一点。这样的话也能卖出个好价格。当然。这次来的商贾。不可能每路都有。基本上只是江南与河北几路。不过不用担心。随着时日的过去。那些看到利益的商贾。肯定会动心。再放出风声。他们还不巴巴干来洽谈? 对于这些计划。沈欢还能说什么?除了赞同。还是赞同。本来就不甘心自己费心鼓捣出来的印刷机器白白送人。想交代周季趁机宰那些肥羊一下。没想到周季更狠。想出个拍卖的法子来。价高者得。到时还不抢爆头去? 他现在当然不会怪自己开了拍卖的头。要不是他连街道命名权都敢拿来拍卖。周季一时又哪里会想得出这种杀羊式的法子呢? 离拍卖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暂且可以忽略。到时再看周季是如何长袖善舞便是。现在的周季。又要开始奔波了。从沈欢这里回去后。想着海盐大业的周季。不肯再待。当日就起程赶往了东海等地。去那里筹备妥当。再转道扬州去。 周季走后。沈欢也不再空闲了。海盐晒法已经制造出来。他该为接下来如何发展海州做好谋划。海州腾飞的契机已经找到。就是海盐!一年几千万斤地产量。刨去成本。如果顺利。依然会有一年几百万贯的赢利。到时。他与皇帝地约定就会体现作用了。皇帝曾经与他约定只要在海州原本的基础上。把赋税翻上一番。交予朝廷。其余所有经济计划。都不会再干涉沈欢的决定。 也就是说。如果他狠一点。这几百万贯完全可以截下来自己用予海州地发展。而皇帝还无话可说。当然。沈欢还不至于弱智到这个程度。瞒着平民也就罢了。想要把海盐之事瞒着朝廷的大佬。不大可能。因此他也有了策略。钱最少要留一半下来。这是他来之前与皇帝约定的目的。他要建设自己心目中的海州。 那么。另一半。可以光明正大地交给朝廷。反正大家也不清楚他在海州到底靠海盐赚了多少。实在不行就秘密与皇帝说清。至于其他大臣。这一半也有几百万贯。想必他们已经会惊得眼珠子都掉下来了。哪里会问是否还截了多少。几百万贯呀。已经出乎他们地想象了!这也是沈欢的目地。这几百万贯上去。想必可以为他与司马光作为最强大的政治资本了吧。如果还有意见。那么你那么厉害。就去一个州。一年交几百万贯的赋税给我看看! 几百万贯在手。当然要用于发展海州的事务。首先海港必须扩大。纵使不能显现后世连云港的壮观。也要有点规模。争取几年内把连云港打造成为大宋第一大海港。让后来的明州泉州广州等地方喝西北风去吧。第一大海港。人来人去。商贸发达。这可是实打实的政绩。谁也不能抹杀这种翻云覆雨地能力与手段。最后。再以此为成绩。风风光光地回京城去。让当日那些排挤自己的官员们见识见识自己的厉害。令他们都人脸土色! 想起给人家打压来到这里吹海风。沈欢就有着无比的怨念。至今也不能消逝。接着。有了钱之后。当然要把海州建设起来。海港只是其一。打造海港的同时。还要鼓励海州工商业的发展。只有工商业发达。才能制造出更多东西。才能贩卖到海外去!争取把海州打造成工商大城。除了基本的农业发展外。其他百姓。都转到手工业来。这样就算有了自然灾害。也不至于像其他地方一样动乱。只要作坊还在。港口还在。商船还在。那么海州的百姓。就都有一口饭吃! 另外要发展的就是修路了。如果海州有了能力。当然要引领大宋天下去发展。这才是沈欢最终极的目标。然而他只是海州知州。不能干涉其他州县地发展。至少行政上是这样地。为此只能走曲线救国之路。算是为以后做准备吧----修路。就在其中重要的方式。以海州为中心。四处向别地修建水泥之路。把附近地几大州县都用水泥路串联起来。打造成一个以海州为中心的地域经济网络。像扬州、江宁府。或者毫州。甚至京城。都可以有一条直接通达海州的水泥路! 借住海州这股东风。把各州的基础奠定下来。要致富。先修路。有了路。货物与人。才能更好地流通。调余缺。奔东西。才是经济发展的不二法门。他可不会真打算在海州干一辈子。以后回到朝堂。有了这些水泥路。在整个天下的布局上。才更有基础去做!这一刻。他想到了很远。 当然。眼前的沈欢。有很多事要去解决的。目标虽然远大。却也得一步一步来。比如说。盐场的保护神----海军。就要他费一点心。虽然不是他负责组建。可作为开始谋划人的他。又在海州。有协助人家的义务。 帮着选定地址。静等海军领头人物的到来。到了十二月的时候。听到了朝廷已经派人到海州组建海军的消息。郭逵即将到来了。沈欢打算做点先期准备。迎接这个郭大将军。把姜谦找来。与他商议。本来想交代一点事务给对方去忙。却给姜谦意外地拒绝了。说最好不要再把事务交给他了。这让沈欢大为震惊。姜谦一直以来都为他奔走。不遗余力。这会儿怎么会撂担子不干了呢?有什么内情? 姜谦抱歉地看着沈欢。苦笑的时候又有一丝兴奋:“沈大人。也许日后下官不能与你共事了。这些事务。还是尽量不让下官沾手吧。” “不能共事?这是为何?”沈欢还是没有反应过来。 姜谦老脸一红。犹豫了半晌。才扭捏地说道:“下官在京城的朋友来信说。最近朝廷在讨论下官的去处。就是说。要把下官掉离海州通判这个位子。到其他地方去任职。” “什么。到其他地方去?”沈欢瞪大了眼珠。朝廷这帮人。到底什么意思?按道理。姜谦还未到任。需要任期到了再考虑安排去处。现在直接要到其他地方去。难道是因为自己地关系?莫要因为自己的原因。让朝堂地敌人迫害对方。不然就愧疚万分了。 “姜大人。要到什么地方。是升否?”沈欢急忙问道。 姜谦沉吟着说道:“只是说朝堂近日要下决定。至于到底如何。还没个底。是不是真……唉!” 沈欢默然。这事情。十之八九是真的了。姜谦虽然只是个通判。不过到底年岁高了。一路走来。总有不少相熟的同僚。说不定在京城里有地位不低地朋友。否则也不会得到朝堂的最新消息了。 姜谦又叹道:“其实与沈大人共事。下官极其愉悦。还学到了不少东西。半年时间。姜某的观念就产生了不少颠覆。这可都是沈大人来了之后才影响到的。而且这种变化。让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