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_第二百二十七章 校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七章 校长 (第2/2页)

为了那些仕途无望的人提供一门技艺。这个经商。不也是特长吗?再说了。周云飞产业众多。这些学生。就算成不了富豪。也可以凭一二技艺入的他的各种作坊。不至于潦倒一生!”

    欧阳发自嘲一笑。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老思路。惭愧惭愧。

    沈欢又道:“伯和兄。这个大学。办学宗旨。不是读死书。当然。儒家道义也要学。就是出些商人。也是儒商。有学识。有律令知识的商人。才能提高整体素质。儒商以家国为念。在国难之前。不会与一般的商人贪图私利。不会为了私利而不顾国家的利益!这才是我的目的呀!”

    欧阳发大是震撼。道:“好个儒商!”

    沈欢又笑道:“不是商贾者。也可凭着新学识。或成为一代技工。有一技之长。也就不怕没饭吃了;或成为平民。可这平民与平常不多。他有新学识。凭此可以懂事理。不会人云亦云。不会为神秘所惑。是为孔圣人所言不语乱力怪神”

    欧阳发还有什么话能说。只能赞叹了。

    沈欢沉吟一下。道:“为了达此目的。这个大学的办学方法。只能有八个字:古今中外。兼容并包!古今之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外之学。不要排斥。不要鄙夷。而是兼而容之。并而包之。成为我大宋的新文化之学。是为孔子所言择善而从不善而改之理!”

    “古今中外。兼容并包……”欧阳发连连失叹。“子贤。你之所言。总能发人深省。好吧。为兄让你说服了。这个大学。就按你说的去办吧。不论他是平民或者乞儿或者贵人。入的我大学之门。皆是学生。没有的位的差别。否则就勿入斯门!也不论他是商贾或者技工。只要能出众无双。也都上的讲席。为大家讲习。听与不听。就看那些学生的造化了。”沈欢笑了。说实在的。如果这个大学真能按他的思路办下去。也许。这里才是这个时代新思想的中心。要想改革。教育为先。这里才是他思想精髓的所在呀。也许。他能从这里看到时代的希望。

    沉吟了良久。沈欢说道:“我等要兼容并包。但是。伯和兄。你也知道。外头迂腐之人不少。特别是一些大儒。也许更会激烈反对。现在有杂志。有报纸。如果他们一致反对。形成舆论。可能会误导众生。因此。这个山长人选。必须德高望众。要镇的这天下文人。因此……嘿嘿。以小弟看。没有人比令尊更合适了。”

    “家父?”欧阳发大是吃惊。“不行不行。子贤。家父已经致仕。算是退隐了。哪能出来主持事务。再说了。京城与海州。路途遥远。家父年事已高。怎能奔波。”

    沈欢笑道:“伯和兄过虑了。永叔先生虽已致仕。可现在不一样在杂志从事编辑工作吗。哪里算退隐了。何况教学育人。是多么有意义之事。永叔先生一生以提携后进为己任。想必对这个大学。很有兴趣的。至于说路途遥远。伯和兄。当年永叔先生还打算回江西老家呢。那里不是比这里更远?说先生年事已高。更没道理了。先生现在不过六十。打了多年太极。这些年。精神与身体都好的很。伯和兄就不要骗小弟了。何况虽是山长。只要出头镇住一众反对者就可以了。具体事务。交由他人去做即可。何况伯和兄现在又把事业都放在海州。永叔先生到来。你也可以就近照顾。以成孝道。海州气候适宜。比京城还要适合养老。先生来此。更是颐养天年。一举多的。何乐而不为?”

    欧阳发苦笑连连:“子贤。给你这样一说。好像理都让你占尽了。可是。就算为兄同意。家父也不一定愿意呢。也许他不认可我等的办学主张呢?”

    沈欢大喜。欧阳发的意思就是他同意了。只要他同意。就好办了。他要请欧阳修过来。看中的就是人家的名头。历史上。欧阳修没几年可活了。不过据说现在身体很好。因为没有历史上那等郁闷。过的颇是滋润。想必可以再多活几年。他又退出政坛了。请他来主持。就算那些学子认他为老师。又有何怕?当年他请欧阳修留在京城。现在请他过来。对方应该要还个情了吧。何况有他儿子在这里。更凭添几分可能。

    再说了。欧阳修从来就不是迂腐之人。他一直都主张变法。不过又不同意王安石乱搞而已。与苏轼一样。是个寒暑论者。也就是说。只要欧阳发尽力解释这个大学的功用。以苍生为念。欧阳修应该会动身过来的……

    要出去了。刚码好三千字而已。明天尽量补回。九千字月勤没希望了。尽量像上个月一样保持六千字的。嘎嘎。大纲又要调整一下了。大概还有两个月就能完结此书。请大家继续支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