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二章 有后 (第1/4页)
大宋熙宁三年七月二十二是个好日子。中元已过。已经进入秋季。可是这个秋老虎才是最厉害的时节。没有了前些日子阴雨连天的烦闷。换而来之的是炎热的天气。晒的人都要吐出舌头来喘气。 还没到晌午。天就热的厉害了。人在外面走几步。就要流下不少汗。这种天气。对于周季这种胖子来说。简直是要了老命。不过这家伙也许有先见之明。不敢呆在海州。前几日。以回家聚一聚的名义。赶往京城开封了。 说实在的。他跟着沈欢过来。已经有一年了。整整一年不回家。对于一家老小都在京城的他来说。确实难熬。这一次回去。他打算把家小接到海州。一起在海州经营下去了。一次出海。已经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为了安心做事。把家小接过来。放下心思。也是好事。 对于这一点。沈欢当然同意。他自己一家人都在这里了。了解不了周季的苦恼。然而谁都会想家。谁在异乡都会有思乡的念头。现在海州事情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时期。不需要周季事事躬亲。可以走开。也没理由让人家不回京城一趟了。 欧阳发已经从他这里拿了十万贯钱过去。这点钱。足够支持大学的前期建造了。再过几个月。这个大学。应该可以拉起大旗了。有两个月的时间。教师与宿舍应该能建起不少。足够前期学生使用。以后的工程。慢慢完善吧。反正手头上也只有这十万贯钱。日后资用。还需要等待海贸更兴旺才成。 这个大学。是他的私人产物。全是从他自己腰包里掏钱。其实周季也有心思打开钱包拿钱的意思。在沈欢多年的影响下。他已经与一般的商贾不同了。越多钱。他就越想把钱散出去。做好事。落下好名声。也能更好的保存自己。有时候。钱多到为政者不放心。也是个祸事。 周季现在也有个忧虑。他生怕自己花钱的速度比不上赚钱的速度。像这一次建造大学。他要掏钱。沈欢却是不许。只能另找一些散钱的项目了。之所以沈欢不让别人在钱财上插手大学之事。是考虑到这个时代的观念。 私人花钱建造些私塾之类的学校。大家都可以接受。受教育的也大多是些年轻小的学子。还没有别的想法。可是大学就不同了。进入大学的都是十五岁以上的学子。接受了不少传统教育。有了阶级的念头。如果让他们进入一家商贾投资的大学去学习。对于一些功名或者已经要生活的他们来说。也许会有点抵触的心思。 虽然这个大学就是为了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过现在嘛。还是不惹这些麻烦吧。毕竟现在政治氛围与以前不同了。朝堂上不知有多少人等着他沈欢落马呢。与商贾合作的口实。还是尽量避免为好。以他自己家族的钱来建大学。他有着功名。打着教化的名义。总算不是坏事。 以前与周季合作以他母亲的名义。这一刻。体现了它的价值。而他沈家。随着资财的日增。投资的项目越多。人虽少。却也越来越有大家族的气概了。 二十二这日早上。沈欢依然如往常一样到衙门去处理公务:公务不多不少。现在最主要的不是大学。也不是海贸----大学是私人性质。海贸除了到高丽等的的海船外。南洋一线。还没有再次出发的打算;一是此时海上多风暴。不是最佳出海时机。二是周季不在。没有人去打点一切事宜。 下一次出海南洋。他们有着更大的计划。那就是等高丽船只回航。加上之前的十艘。再加上快要建造完毕的十艘。总共三十艘海船----一同出海南洋。这个一个比较大规模的出海队伍了。若全是运盐。足够运他一千万斤。虽然盐产量也赶的足够。不过他们却没有那般傻了。盐如果一下子在市场上充斥的多。价格就低。利润就少。深懂经济规律的沈欢是不会让自己吃亏的;那么。为了实现最大的利益。他们准备在这一次出海的船里。装上一半以上的丝绸与瓷器。这种东西。在外头。比盐还要贵多了。 也就是说。如果这三十艘海船完美归来的话。像上次一样运回奢侈品。那么产生的利润。将会达到三百万贯以上。这都是除去成本的了。当然。这一次。算的上他们的豪赌。常人是不敢为之的。只有三十艘海船的人。不敢一下子把三十艘同走一条路线。因为怕有风险毁了。到时不单没有利益。反而会亏本。 沈欢与周季。已经给海上的暴利刺激到忘了风险的的步。他们豪赌一次。成功了就有三百万贯的钱入账。而作为海州就有二百多万贯的利润。周季一方。也会有五十万贯左右。这等利润。已经让他们快要疯狂了。 于是。庞大的计划出台了。周季这一次回去。也有从家里拿来成本的意思。要像获利跟多。就要更多的投入。当然。这一切。沈欢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海船都翻了。没有了利益。那么。他们也就亏了。可是一计算。也不过是白忙活一年而已。只要盐场还在。水泥作坊还在。他们都有翻身的机会。这才是他有恃无恐的信心来源呀!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去高丽辽国的海船能安然回归。如果出了意外。他们也不的不谨慎行事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眼前的大事。就是修路----从海州到扬州的水泥大道。这一计划。已经在两州高层获的了共识。沈欢自不必说。本来就是他的主意。又一力推进。只待开工时机。另一方扬州的知府。也就是姜谦。是从海州出去的。在沈欢手下做了半年的马仔。对于水泥路的作用。比所有的知州都要明白通透。一听说这条路他们扬州只需出些小头。大头的钱都由海州出了。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双方都有意思。也就是王八对绿豆。都看上了。于是。这条通贯两州的水泥路计划。通过了。双方也派人协商妥当。沈欢为海州赚的钱。除去给了五十万贯海军之外。还有二十万贯在手。有钱在手。气概当然不一样。大手一挥。钱拿了出来。交了出去。修路计划也就开始了! 早在几前前。这路已经动工了。当然不需从海州城直接修起。而是在东海县的南边修起。连通本来就存在的水泥路即可。扬州那边也是这样。最大的工程就是中间有有一段路要从新修起。否则将要饶一大个圈才能贯通两州的县境。这样的话路程就远了。体现不了修路方便民众的宗旨。 满打满算。这条路。应该在年前可以开通。两千以上的人去修。再麻烦。有四五个月也足够了。水泥产量也跟的上。没有理由拖到明年去! 这日的公务就是核算这一条水泥路的使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