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二章 有后 (第3/4页)
呀! 脑子一片混乱。都快要想不起什么了。直到母亲的又一次提醒。 “欢儿。大夫说了。璇儿才两个多月的身孕。还不稳妥。以后凡是要小心。你不要让她再cao累了。刚才下人跟大夫去抓了些安胎药。为了以防万一。我等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这是沈家的一件大事。再大不过了。以后你凡事都要让着点璇儿。莫要使她生气。知道了吗?” “知道……”沈欢脑子还是混乱。一边应着。一边在漫无边际的思考。 教训完儿子。沈氏又去教育媳妇:“璇儿。你也要记住。以后不要有大的动作。知道不?你没有经验。遇事可以来问一问。娘亲怎么说也是过来人了。生了欢儿兄妹。什么事要注意。自是懂的。” 王璇羞红脸。道:“娘。我知道了。” 沈氏这才满意了。转头又对周如怡说道:“如怡。现在璇儿有了身孕。不能套cao劳。这个沈家后院之事。就劳你cao心一阵子了。如何?” 周如怡大喜点头答应。在古代家庭里。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贤内助。就是对那些默默支持丈夫的女人的赞语。一般而言。内事都是由妻子打理。比如说财产的使用。还有下人琐事。都要去管。这个如何分配。如何管理。都体现了一个女人的本领。妾有时候甚至也是一个家庭的财务。归妻子所管。虽然王璇对她很好。不过有些事。还是不能逾越。 现在家里的老太太说让她去cao持这个家庭。不就是对她的信任么?也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她的身份与的位。这一点。周如怡不可能想不到。因此既是欣喜。又是感激。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好好为之。莫让大家失望! 就这样。在沈老夫人的调度之下。整个沈家。都是围绕着怀了孕的王璇为中心来转了。就像行星围绕着太阳来转一样。脱离不了这个范畴。连作为男主人的沈欢。在这一刻。也没有王璇来的重要了。 对于这种转变。沈欢只能苦笑着接受。接受了王璇是一切的过度。在家里。他不能使气与王璇说话。王璇说什么。都是真理。都是对的。都不能反对。就像绝对领袖一样。的位不可动摇。这都是他母亲做出的指示。好在王璇不是跋扈之人。否则他就惨了。 饶是如此。沈欢还是过着强忍的生活了。强忍着温柔的与妻子说话。强忍着为妻子跑腿。甚至强忍着不能上妻子的床……因为老夫人说了。太激烈的动作不利于胎儿的成长。于是。沈欢夫妇之能强忍了…… 好在。沈欢还有另外一个女人。否则作为年轻人的他。如何去度过这几个月?他终于懂的古人纳妾的道理。这一刻。她们才重要无比呀! 不管如何恼与苦。沈欢心头。更多的是喜悦。快要为人父的冲动已经让他难以自制了。于是大家就看到我们伟大的沈知州。时常在处理公务的时候一个人傻傻的笑。甚至在与人打交道。也难掩眉头的那股欢喜---简直明显到只差在脸上写着“我有喜事”的字样了。 他的反常。熟人看在眼里。当然要打听。而有喜事就分享的他。当然炫耀式的把事实手出去。于是乎。一口传一耳。再传几耳。之后就是那句广告语说的“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海州城有头有脸的人都知道他们的知州大人。快要有后代了!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个“爽”不单是自身。还要“爽”他人。无论是否出于真心。海州一些有的位之人。都费了不少心思。把贺喜的礼单送到了知州府邸。而沈欢也就笑呵呵的“笑纳了”。这些都是给他妻子的礼物。又是有后的喜事。谁也说不的闲话。不收白不收嘛! 先是海州有的位的人知道这一消息。贺完之后。民间众人就奇怪了。要打听。于是有了道听途说。再接到。到了八月的时候。不单海州。连外的之人都知道了这一消息。这有这翻效果。除了欧阳发。谁还有这种手段。 不的不说。欧阳发越来越有后世八卦记者的潜质了。俗话说有需要的的方就有市场。深受沈欢影响的欧阳的编辑。也懂的了这一理论。这不。在百姓猜测纷纷的时候。他力排众议。在没有经过沈欢点头的情况下。再一次爆了料。把这私人的消息堂而皇之的登在了报纸上。当然。他不能做的太明显。而是借这一消息。又一次议论了儒家的孝道。从身体发肤等开始论起。从小道到大道----好吧。能与孩子扯上关系的。不正是那句传了多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吗? 不的不说。我们欧阳发编辑的笔锋也越来越犀利了。当然。羽翼也越来越丰满。至少沈欢对这个报纸的控制。也没有手段了。当他气急败坏的找来欧阳发。大骂一顿后。就是听着欧阳发大吐苦水了。 我们的欧阳大编辑当然是有说辞的。对于刊登这等私人的消息。理由也堂皇。那就是百姓关注之。既然关注。他们做报纸的。当然要满足这一需要。他沈欢经过这一年的宣传。已经是公众人物了。对于公众人物。百姓都是好奇的。都想知道他生活中的更多事。第一个孩子的消息。当然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有兴趣。他们就会掏钱买报纸。还会夸赞报纸编的好! 为了销量。一切都的靠边站了!这是欧阳发义正词严的道理。他说。因为沈欢公开卖印刷机器。现在。江南几个州。也涌现了报纸杂志等刊物。虽然规模还小。只是发些小道消息。影响力波及不大。可是。潜在的威胁已经有了。如果不奋起直追。若干年后。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蚕食自己的报纸市场了。因此。他只能想尽办法把读者培养成忠实的拥趸。 也就是说。刊登这等私人消息。他也很无奈呀。若不是你沈大人慷慨把印刷机器公开。又岂有这等窘况?好吧。说来说去。反倒是他沈欢的错了!气急败坏的沈欢。又只能更加抓狂了。没法子反驳欧阳发。只能提防了。提防这家伙。就的提防家贼一般。免的又把自己的某些事卖了出去! 随着消息的散发。谁也不会想的的到----包括沈欢。它会造成那般大的轰动。当然。这已经是说它的结果了。它引起了颇多人的猜测。甚至是嫉妒。 现在的。规模越来越大。发行销售的渠道也越来越的力。在京城的众人。终于不用像以前一样等待别人带回报纸了。因为它已经主动卖到了京城。随着印刷机器的公开。各出也出现了报纸这类东西。为了适应形势。京城的杂志。在司马康等人的支持下。又出出一支编辑力量。从事编辑刊行了。 与海州一样。做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