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七一章 父辈(420+) (第2/2页)
真是没什么可说的。说了半天,她觉得自己说都说累了,这位怎么还跟榆木脑袋一样,钻都钻不进去。 “多多当你是朋友才说的,她并不是站在你父亲的角度,而是希望你快乐,仅此而已。”小和大人笑着解围。 “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从小被人围着,谁也不比谁傻。不过你们的意思我懂,我明白。”斯扬点头,他们生活的圈子虽然不同,但也差不了多少。他也正是因为小七是朋友,才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愤懑与不平。 正在这时,有人敲‘门’,斯扬又恢复了一脸的惫懒之态,“进” “斯少,可以上菜了吗?”服务员推开‘门’,上前两步轻声问道。 “再等一下,过会袁少过来。”斯扬随意的说道。 “好的。”服务员点点头,退了出去。 “不问问这位袁少?”斯扬瞥了一眼小和大人。 “你还真是矛盾,一边不愿当人家的儿子,一边生怕人家不知道那位是谁家的儿子。”小和大人笑着摇摇头。 斯扬一怔,小七刚刚说的,他听进去了,但还不平,但这会小和大人一句话让他突然开窍了,自己虽然不平人家对他的看法,可是真的有人不把他当回事,他还是会觉得不舒服,跟这俩位完全不把自己当回事的完全不同。 “你们怎么做到的?” “我跟你不同,我爷爷‘奶’‘奶’还在乡下,我二叔还是钳工,二婶替工场打结子赚点小钱;我三叔下岗开了一个小超市。我不用数,就是农民的子孙,有什么可骄傲的?”小七耸耸肩。 “哈哈,这么说自己家的还真少见。”‘门’被忽的推开,笑声从外传来。这里是隔音的,只要关着‘门’,他们在里面的对话外面是不可能听见的,显然,这位没有敲‘门’的习惯,推‘门’时,正好小七在说话,也就正好被来人听见了。 “介绍一下,袁凯袁少,这是上次人说的‘小大人’,这是我的小师妹多多。”斯扬笑着打了个招呼就相互介绍起来。 “小师妹?也是部队的?”袁少对小和大人点点头,转向了小七。刚刚能说自己是农民的后代,还真是很有些让人侧目的。 “是,来北京打师兄的秋风。”小七笑着一颔道,她向来把自己放得很低,此时很高兴斯扬没先把自己父亲来打头,马上就让自己变得更低了。 “‘小大人’真没想到你这么年轻?久仰久仰”袁少深深的看了小七一眼,才回头向小和大人伸出了右手。 “幸会”小和大人与之轻轻的相握,脑子里就在想这可能会是哪位袁大人家的衙内。 “斯扬跟你说了吧,老家传下来的,也不知道是什么,请了几个人看,也看不好,听说你从来没走过眼,拿过来你瞧瞧。”袁少看来是利落的人,打开随身的一个箱子取出一个‘精’致的锦盒。 小七看了一眼,这是现代做的盒子,如果真的是老家传的玩艺,那么这盒子是后配的。如果说老家传下来的,就不该这么新,若只是因为不懂,于是换了原本的盒子,之前的专家难不成连原盒再破也比新盒贵重的道理? 小和大人从自己包里拿出手套,轻轻的打开盒子,拿出一只铜香炉,洒金兽耳,看造型这应该是宣德炉。如果真是宣德年的,台北故宫可有一件差不多的。北京故宫也有几只,不过不是这样,但也被称为国家一级文物。 小七微微的皱眉,但没说话,拿起酒杯,轻轻晃晃,轻抿了一小口,让微涩的****在舌头化开,充分的享受着满口的醇香。 小和大人看了好一会儿,才轻轻的放了回去,推回了袁少面前。 “怎么样?”袁少显然很着急了。 “专家们怎么说?”小和大人想了想,还是听听人家的意思吧。 “有人说是宣德炉,有人说是雍正时期仿的,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宣德炉,那么这放在故宫都不寒碜。若是雍正的,这也值几百万了。”小和大人微笑起来。 “什么意思?”斯扬没明白。 “就是说,不是专家看不准,而是人家不知道您想干嘛。宣德炉就是国宝,带不出去,海关会严查。若是雍正仿的,找个拍卖会,拍出去,打个印就能流出去。”小七笑着解释了一下。 当然也可以走‘私’,不过这些人应该不会做那种低级的事,他们都是横着走的主,能走最简单的道路,他们绝不会让自己和家族受到一点牵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