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四章 钱不够用 (第3/3页)
的问题,纯粹是兄弟间的人情往来,你就别矫情了。再说了,送出去的东西那有收回的道理,你这不是寒碜人吗?就是拿出去捐给希望小学,也是你的事情了。” 张兴国不知道,“气得满脸通红”,那可是汪科的一绝,遇到这样的事情,汪科随意就能做到,而张兴国却认为汪科是真哥们,值得交往。 张兴国回到县城,将白天的事情告诉老婆,为难地说:“这笔钱真有点烫手,汪科死活不肯收回去,要不我们捐给希望小学算了,免得麻烦。” 张兴国的老婆两眼圆瞪,用手指着张兴国说:“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家里哪件事情不要花钱。指望你当官能有点外水,你倒好,要捐给希望小学。这种事情天知地知,你自己不出去瞎说,能有谁知道。这个汪科还算懂味,你现在也是当书记的人了,随便弄点业务给他,别让他吃亏就行,他还会跑到纪委告发你呀。” 张兴国喜欢打麻将,还经常到县城和泉湖市打野鸡,交到老婆手上就没几个钱,在老婆面前心虚得很,家里的事情轮不到他说话。此时见老婆态度坚决,乖乖地将存折交到老婆手中。此时他能做的,就是想着有什么能照顾汪科的。 这天晚上,张兴国通宵没有睡着。汪科给他的存折,不停地在他眼前转悠。到十二点多钟的时候,刚刚勉强入睡,突然见到两个警察拿着手铐就站在他面前,汪科在旁边嘿嘿笑着。张兴国猛然惊醒,坐直身子,他老婆睡眼朦胧地说:“半夜不睡觉,你搞什么名堂。” 张兴国心有余悸地拍拍他老婆说:“你睡吧,没什么事情。”说完从chuang上起来,点上香烟,来到厅屋。 张兴国知道汪科给他的存折很烫手,但要他捐出去或还给汪科,心有不甘呀。他与汪科相识多年,以前也是称兄道弟,但汪科从来没有这样大方过,还不是看到他担任了红杉镇的党委书记,想进 入红杉镇的建筑市场,傻子都知道汪科的目的何在。但红杉镇的建筑业务还会有多大,张兴国心中也不甚明了呀。建筑业务,对呀,过去的两年内,红杉镇的建筑业务至少有几个亿,全部是从陈青云手中流出去的,还不知道陈青云从中得到了多少好处,难怪他从不到镇财政所报销费用,他得到的好处太大了。 陈青云能得好处,我就不能得吗?想到这里,张兴国反而平静下来。但如何能给汪科找到业务,这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至于报销费用,张兴国才不会像陈青云那么傻呢,该报销的,一分钱也不会掏自己的腰包。想通了这些,张兴国回到chuang上美美的睡了个好觉。 红杉镇的主体工程已经全部结束,包括烈炎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办公楼、红杉镇学校的教学楼、红杉镇卫生院的门诊大楼和住院大楼等主要工程都是由泰安建筑公司承建,也全部验收交给业主,随着陈青云的调离,泰安建筑公司也结束了红杉镇的业务,撤离了红杉镇。 以前的红杉乡,只有三所小学。而现在的红杉镇学校,是在庙前小学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学部,学校的规模则增加了十多倍,县教育局也配备了相应的师资力量。 红杉镇的所有企业都与何林的红杉建筑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今后这些企业的新建、扩建和维修项目,全部交给红杉建筑公司承担。林确给何林留下了包括预算员、材料员和施工管理人员在内的整套技术、管理人马,负责为何林培训出相应的管理人员才会将他的人员抽回。 林确知道,白龙是陈青云来到蓉城后第一个跟随他的人,而现在白龙已经在红杉镇安家,陈青云也有意将自己在红杉镇的产业交给白龙负责,他不能在其他方面帮忙,就想着为白龙的岳父培养一批业务骨干。 摆在张兴国面前有两个办法:一是修路,按照红杉镇的总体规划,还有一条镇中心通往工业园区的主干道没有建设。但红杉镇的发展已经处于停滞状态,现在修路,时机不成熟。当然,要张兴国违反红杉镇的总体规划搞建设,他还没有这样的胆量;第二个办法是改造镇政府办公楼,现有的镇政府办公条件已经完全与红杉镇的经济发展现状不相匹配,用汪科的话来说,红杉镇的经济指标在全县排第一位,而红杉镇政府的办公条件同样排在全县的第一位,只不过是倒着数的,重新建设红杉镇政府办公大楼,应该是镇政府的当务之急。 张兴国已经向汪科承诺,可以将镇政府办公大楼的重建工程交给他,令张兴国恼怒的是,经济实力强大的红杉镇竟然拿不出建设镇政府办公楼的资金,镇财政所的钱,仅够维持镇政府的日常运转。 镇政府办公大楼的重建可以缓一缓,但张兴国有种憋气的感觉。陈青云在任的时候,想干什么事情都行,从未见到他讨论过资金的问题,怎么轮到他当家作主,立马就出现钱不够花的现象呢?如果不扭转这种局面,今后的红杉镇,谁还会听他的指挥?于是就有了这次的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张兴国感觉很别扭,好像自己重拳出击,却打在空处。这几个企业的负责人说话都很漂亮,就是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回去与财务部门商量,那肯定是一句空话。 毕俊与何云来、江平等人参加了座谈会,但他们并不着急,目前镇政府能够正常运转,那不就行了,何必费大力气压迫这几个企业呢,一旦影响了这几个企业的发展,那更是得不偿失的事情。至于明年,集镇的基本建设大幅度减少,税收却反而会有很大的上升,何必急于求成。 张兴国感受到这几个人的消极态度,更是觉得气不打一处来。他不检讨自己决策是否妥当、是否对他人同样尊重,只是埋怨班子成员与自己不能同心同德。他悲哀地发现,尽管自己成了红杉镇当家作主的人,但在红杉镇政府干部心中的地位,远远比不上已经离去的陈青云。 而随后发现的一件事情,更让张兴国暴跳如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