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四章 你无情,我无义 (第1/2页)
王管家做事果然雷厉风行,没半日工夫,几乎全镇人都知道了安平收购买菇子的价格,而且还收购鲜菇。 另一头,安平叫人加急把院子对面的鱼池里,养鸭的鸭舍压缩,腾出半亩多的地来盖烘房,专门给鲜菇烘干用。 钱是个好东西,谁不想多赚一点?安平家收购菇子一斤五十二文的消息一放出来,立马有许多养菇户找上了门来,要把菇子送给安平。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养菇户都来找安平的,也有一部份离的远,干脆舍了那一文的利,把菇子送给了陈家,也有与陈家有交情的,菇子也留了下来。 一时半会儿之间,倒没人来送鲜菇。不过这也没关系,正好烘菇屋还没盖好,菇子送来了也不能进行烘干,还容易烂掉。 一时间,安平手里的菇子数量暴涨,以前生意没受影响时,每十天基本能收七百来斤,平均一天七十斤,现在一天就能收到七八百斤的菇子,虽然利润比以前少了,但胜在数量多。如此一算,一天竟比以前多赚五百多文,翻了两三倍。 姨母,即然你无情,那就别怪我无义。即然你上我手里来抢生意,我自然要想法子护住我的生意,争来夺去是必然的,只是最后谁输谁赢,还未定呢。 陈家很快便做出了决定,价格也调高了,不过也只是调到了五十二文,而且看上去相当吃力。 乐清暗暗的思量过,依陈家做事的风格,如果还有余地,他家绝对会把价格提的比自家高。现在即然只提到了与自家持平的程度,那只能说明一件事——要么他家一分钱不赚。要么,他们每斤干菇都要赔钱了。 宁愿白忙活不赚钱,甚至宁愿往里赔钱。只为搅黄了自己亲侄子的生意,把亲侄子逼上绝路?天下竟有姨母如此,做侄子的又何须顾及? 陈家的价格一调整。安平手里的菇量就明显少下来了。毕竟都是一样的钱,送哪家不是送?自然是挑离的近的那家送了。 虽然这是项赚钱的生意。可陈家是弯月镇大户,张家又是干菇生意的发起人,所以倒没有跳出别人来抢生意。热闹一时的弯月镇抢菇子的事情渐渐平息下来。 到了进入四月,还未到清明,老天便收起了太阳,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全镇都在养菇的弯月镇一下子恐慌起来——没有太阳,他们的菇子不能晒怎么办?这东西放不多久就要烂的呀!拿到镇上去卖?不要傻了。全镇都在养这东西,人家谁买啊!!最要命的是,鬼知道这烂雨要下到什么时候去!! 这时,许多人才想起安平家也收鲜菇的事情来,纷纷冒雨带着家里摘下的菇子往靠山村跑。听说鲜菇是三斤五十文,这三斤鲜菇差不多可以晒一斤干菇,前后不过差了两文钱,可是如果不送,全烂在手里,可就是几十文。几百文钱了啊!! 安平早有准备,由于下雨,鱼池那边也不需要人照料,他把安强周一丁和大栓几个都叫到了靠山村这边。帮着收鲜菇,过称,算钱,然后还要抓紧烘菇。 收下那么多鲜菇,安平也是冒了险的,要是不及时烘干,烂掉可就赔大发了。 整个张家小院儿门前忙忙碌碌了好几天,直到雨停了,人才见少。几日里安平收了几千斤鲜菇,还好烘干屋盖的够大,人力也足够,已经全部烘干,转卖给了高掌柜。 才几天的时间,一下子赚了十多两银子,烘干屋的钱一下子赚回来了。 而且这一回,养菇户们尝到了卖鲜菇的甜头,左右不过少赚两文,可是要少费很多工夫,而且也避免了菇子烂掉的风险,许多养菇户开始往安平家送起鲜菇来。 那座烘干屋开始不间歇的运转起来,人力不够,只能叫王管家去帮忙,安平又抓紧开始寻可靠能信的长工。 寻长工的事,吴氏厚着脸皮来了一趟,想叫安民在这干活。可是亲兄弟放在一块儿如何干活?再说,王管家如何能支使了安民?安平只好婉言拒绝了。 没过几天,张赵氏来给安平一家送安宝订亲的喜糖,又告诉他们迎亲的日子,顺便也提了提安民的事。可是安民早些年分家时伤透了安平的心,再说他做事向来溜jianian耍滑的,安平哪肯用他?如果只是想帮他的话,那也不用雇他来家里做工。 张赵氏再没提什么,与蓝氏寒喧了几句便走了。 安平寻了得顺的弟弟得利做长工,安民的事才歇了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