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章 佳期 (第1/2页)
晚宴过后,艾氏跟着钟谢氏,去她的院子里。 “若郡主和谢先生不嫌弃,meimei也不怕丢脸。恬着脸儿,来替郡主张罗嫁妆的洗吧!好歹我刚嫁了一个女儿,京城里的商户和礼仪风俗,meimei都还算轻车熟路。”在聊起妙如的嫁妆置办的事情时,许太太突然主动请缨。 愕然地抬起头,钟谢氏唇边随即就漾起了笑容。 看来对方想通了,替儿子求娶不到妙儿,这是把侄女当亲闺女来待了。 她甚感欣慰,赞许地望了艾氏一眼,欣然地答道:“下回进宫,我就跟太后娘娘说去,难得meimei这样热心。早听妙儿提过,说你待她像闺女一般。” 艾氏缓慢地舒了口气:“应该的,打第一眼见到她起,meimei就喜欢那孩子。当年,在格致书院,钟探花跟拙夫同窗多年,结为至交,后来又一同进京赶考。在江南,钟许两家都算得上书香世家了。没结成亲家,meimei虽感遗憾,可对两家的情分,却是没丝毫影响的。如今在京里,她也没的亲友,您又要忙书院那头,难免顾不来。再说,行儿在淮安,也得亏钟探花帮助教诲……” 听她能说出这番话,钟谢氏放松下来:原来是自己多心了。 看来,这艾氏也是个通透之人,倒是值得好好一交。 若当初九弟妹不被害,或许两家真成了亲家。许家那孩子也蛮不错的,说不定跟妙儿是青梅竹马,打小成为一对,被双方家长宠爱。 可惜的世上的事没有如果。若那年五房的正声叔,不是在殿前以死相谏。保下当时的太子如今的陛下。或许,九弟根本不会回江南求学。也不会认识许大人了,更不会有九弟被人盯上,九弟妹被人谋算的事了。当然,也就不会娶出身寒门的林氏。 她留下的一对儿女倒是争气。不仅替生母报得大仇,还混得风生水起。 若不是妙儿从小在苦水里泡大,养成坚韧的性子,也不会走到如今这步。这段夹缝中求生存的经历,要换成另外一人,恐怕早就一蹶不振了。 也难怪许太太舍不得她。就算皇后娘娘,到最后也改变了初衷,不再反对她进门了。能讨进像她这般从小就明事理,能屈能伸的孩子当媳妇。罗家祖上真是烧高香了。就他们家后院那一摊糟心事儿。 想到这里。她突然有些理解,侄女为何这几日,又开始郁郁不乐了。 说来也奇怪。镇国公当年怎会娶进曹氏为镇房的?!跟宓姐相差得也太远了吧!难怪自她去世后,谢家跟罗家都断了往来。 妙儿嫁过去后,两家之间的女眷,也不知会不会恢复交往。嗯,心儿跟妙儿关系好,到时肯定会的。反正。小一辈人中应当如此。想到这里,钟谢氏心里稍稍安定。在夫家侄女她也不会完全孤立无援的。 “郡主的婚期可是定下了?”见谢先生正在恍惚中,艾氏忍不住出声打断。 钟谢氏整肃精神,答道:“听太后娘娘的意思,好像初步要定到九月,到时俨儿他们考完了。正好全家人来京里送亲,九弟怕是也会跟来。正好辅导他们的会试、殿试。” 听到这意外的惊喜,艾氏心中难免心花怒放:幸亏当时相公英明,把行儿送到钟家的学馆。这一道上,跟廷儿、俨哥儿同进同出,又有钟探花陪同近身指导。比跟国子监那帮纨绔在一起,不强上数倍?! 她们在这儿谈论送亲的安排,却不曾想到,当事人之一的罗擎云,也正在为此事烦恼。 “浣纱阁”位于镇国公府的醉音湖东边,是间三面临水的花厅。 其实这原本是座用来欣赏湖景山色的水榭。只是这里不仅风景好,还位于府院的中央,离各房都不远,后来慢慢辟出来用作家庭聚会的所在。 “为何要定在九月?不能赶在上半年吗?小定、下聘、请期不能一次完成?” 罗府的家宴餐桌上,罗擎云一听到此个消息,马上跳了起来,不时地用眼睛睃着曹氏。 后者暗地里捏了捏拳头,按压下满心的不快,没事人似地坐在那一言不发。 难得她没像往常一样,眼眶里涌上泪水,朝国公爷投出求助、为难的一瞥。 自打从别庄回来后,曹氏领悟到一个事实:再怎么装委屈撒娇,在家族利益面前,罗燧都会毫不犹豫地舍弃她。没想到,就因为一个谣言,把她急匆匆送往别庄,一呆就是大半年,期间一次也没来看过她。 当初,哥哥之所以能鼓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