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前因后果 (第1/2页)
有钱可以为所欲为。 很早以前,周鸣就坚信这是一条真理。 因为不管什么难题,只要是能用钱解决的,就基本不是什么问题。 所以不论是在什么副本,不管自己实力强大还是弱小,他都知道钱的重要性。 都会想办法,多赚一点钱。 因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钱也是一种实力。 譬如这场与马丁的决斗,如果周鸣没有弄到那么多的魔法道具,单凭自己的实力,硬碰硬地跟马丁比斗,即便他也有办法,通过一些技巧击败马丁,但仍具有一定的风险。 当他弄来一大批的魔法道具放在身上后,这种风险,几乎降为了0。 只是有很多人不解,周鸣手里的顶级法杖、上百道魔法卷轴、魔法药剂……总价值近千万金币,他的身家现在有这么高么? 他真把这些东西全买下来了? 当然没有。 他手头那有那么多钱。 那他是怎么弄到这么多东西的? 做法跟先前搞到霍尔店长手里药剂配方的办法类似。 周鸣“抵押”了自己,以先赊账后付款的方式,买到了这些东西。 他先不付钱,在三年之内,连本带利地,还掉他赊欠的851万金币,年利息5%,合计要还900万出头。 话说以周鸣的信誉度,那几个老家伙愿意赊账卖东西给他,相信他还的了钱,不会跑路? 相信。 不止一个相信。 可以说魔法协会里大部分的老骨头,都被他洗了脑。 一个,相信他的赚钱能力。 五天内配制1000瓶“完美”品质的,这是高级药剂师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做到了。 而一千瓶的安神药剂,若以1000金币每瓶的价格卖出,那就是100万金币……其中大部分是利润。 也就是说,900万金币,他只要配制50天左右的,就能赚到。 其次,相信他的理论。 信了他的“没有超前消费就没有消费市场”的理论。 以史甘夫的“增益法杖”店为例,他这家店铺成立数百年了,平均每年卖出了几根增益法杖? 11根。 平均每年卖出11根,且大部分是售价10万金币以下的法杖,年均销售额不超过50万。 那些价格30万、50万金币以上的法杖,挂在那面墙上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都十分正常,亚都德王国中,基本没什么人购买得起。 一年才50万的销售额,刨除成本后剩下的几十万利润,周鸣问史甘夫:这点钱能不能扩大店面?能不能钻研更厉害的法杖?能不能买到大量高级的魔法材料? 不能。 当然不能。 这些问题,不单史甘夫的法杖店有。 卡洛兹的“魔法书店”。 巴辛布先生的“魔法卷轴店”。 以及霍尔先生的“甘尼斯药剂店”,或多或少都有这个问题。 主要表现为顾客少、营业额少、没有更多资源投入更高深领域的研究。 说到底,就是钱赚的不多。 根源是亚都德王国的市场太小。 但在周鸣眼里,市场小,不代表没有利润增长的空间。 可以通过多种办法,把市场做大。 比如说分期付款、改售为租、降价促销,增加客户数量……达到人为培养市场的效果。 周鸣这一套,刚开始,没几个老头听,反而觉得荒唐。 只有“佩奇魔法书店”的店长卡洛兹,听了周鸣的理论后,心里一动,根据他的一些建议,做了一些尝试。 推出了三种服务。 分别是“会员卡租书服务”、“分期购书服务”、“以书换书服务”。 租书服务是指客户交一笔押金,然后按小时收费,在店内阅读,允许做少量的笔记,如果顾客损坏书籍,则需要赔偿。 分期购书是指客户一次性买不起的魔法书,可分多次付款,等钱全部付清后,他才可以把预订的魔法书买走。 以书换书则是流落民间的一些魔法书或资料,如果有一定的价值,可以拿到书店里交换,以书换书,如此,个人与书店老板手上,都增加了一本书籍,丰富了各自的藏书。 三项服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陷,但推出之后,不过两个月的时间,佩奇魔法书店的盈利,增加了八成之多。 有了上百人的固定客户,新增了30多本藏书。 卡洛兹店长,可以说尝到了大甜头。 其他店铺看在眼里,也纷纷行动,根据周鸣的建议,相继推出了一些促销制度或手段,譬如说限期特价、搞搞打折活动什么的,效果都相当明显。 自然,在这些店长老头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