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出师之名 (第2/2页)
叔听到,非要气坏了不可!” 其她人也都笑了起来。 贾环叹息一声,道:“唉,有了儿子,我这做老子的就要往后排喽!” “人家本来就难过,你还说!” 见董明月真难过了,史湘云仗义出头。 贾环哈哈一笑,道:“顽笑话,明月虽然留在大秦,但却不清闲,在家的时候没几天,任务极重的。 好了,这些话咱们回头再说,你们先去收拾东西吧。 我去东苑看看。” …… 经过一年的清闲放松的修养生活后,隆正帝的身体要比预料中好了太多。 此刻,已经完全能够自己行走,无异于常人了。 为了克服手颤的后遗症,他每日里都要写几篇大字。 写了几个月后,情况再次好转。 如今除了每天读读朝廷的邸报外,隆正帝不再理会任何政事。 尤其是当他发现,即使没有他插手,大秦也在一日千里的飞速发展。 大秦面貌,日新月异。 如此一来,他每日里用来思考的时间,远比处理常务的时间多的多。 东苑,明斋。 贾环赶到时,隆正帝刚写完一副字,接过董皇后递过来的帕子,擦拭了下手。 瞥了眼笑着进来的贾环,淡淡道:“都准备好了?” 贾环点头笑道:“龙舟已经停在码头上,一切准备妥当。明日一早,辰时初刻出发。” “一月时,施世纶就带着牛奔、秦风等人,去了琼州海岛,秣兵历马…… 贾环,自古征战,皆需有出师之名,方为正义之师。 这不仅是对外,亦是对内。 对天下臣工和百姓们,一个交代。 你准备以什么名义出师?” 隆正帝看着贾环,淡淡道。
贾环正色道:“陛下,臣之前就说过,安南、暹罗、吕宋、天竺等地,多有我华夏遗民。 他们在那里,备受欺凌!! 华夏之民,多吃苦耐劳,勤俭持家。 因此,只要有块土地,二三十年,就能积攒下一份家业。 而安南、暹罗、天竺等民,却多好逸恶劳,靠天吃饭。 却眼红我华夏百姓之财富,因此,每过二三十年,就会暴虐洗劫抢杀一番。 犯下累累血债! 这还只是一部分,再往西方,有一块孤悬大海中的大地,比我大秦更大。 那里,有一批自殷商时期,就避难而去的华夏故民,蚩尤后裔。 因多出自安阳,所以他们自命为殷地安人。 经过数千年的繁育,人口数量,已至数千万人。” “哦?当真?!” 这个数量,却是惊呆了隆正帝。 顾不得之前的怒火,连忙问道。 贾环点点头,道:“应该是八.九不离十。” 隆正帝忽然想到了什么,面色一变,道:“莫非这些遗民,也被人欺凌抢劫?” 贾环缓缓摇头,道:“远比这更惨。 自一百多年前,西洋人发现了那片土地后,就不断移民到那片大陆上去。 然后,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在他们看来,这些华夏遗民,竟与牲畜无异,不配拥有那片土地。 他们杀了整整一百多年,如今,除却凋零在荒山野外中的少数部族外,那些华夏遗民,竟被他们悉数屠绝!” 贾环说的时候,语气虽然沉重,但内心……其实感观不是特别沉重。 这个说法,在后世也不是主流。 他只是想找个正大光明的借口…… 但这番话,听在隆正帝和董皇后耳中,却真真如灭世之雷一般,恐怖绝伦。 屠灭数千万!! 这种恶行,令人发指! 不过,隆正帝到底了经国二十多年的帝王,震怒之余,看着隆正帝道:“你有证据吗?” 贾环挠了挠头,道:“不敢糊弄陛下,证据现在肯定找不到……不过臣找了个‘证人’,写了封血书。 臣想着,有这两个,朝廷上那起子文臣,应该没话说了。” 一下就听出了猫腻后,隆正帝狠狠瞪了贾环一眼,道:“这种事,你也敢信口开河?” 贾环忙解释道:“陛下,这事还真不是臣信口胡说。 那殷地安人真有几成可能,是华夏故民。 被屠杀近乎绝种,也是真的。 若有人不信,只管去寻个西洋人问问。” 隆正帝闻言,面色稍霁,却又阴沉下去,看着贾环道:“你准备了封什么血书?” 贾环嘿嘿一笑,从袖兜中取出一个旧黄的羊皮卷。 隆正帝瞥了眼,讥讽道:“你惯会捣鬼!朕倒要看看,你那十来个儿子,日后会长成什么样!” 说罢,接过羊皮卷打开一看,瞳孔猛然一缩。 只见羊皮卷上,只有十四个斑驳的血字: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PS:明日就要大结局了,起点给咱们搞了个完本大典活动。 凌晨时开始,可以提问,各种关于本书的问题。 排名前十的书友,可以得到一份起点的礼品。 另外,麻烦书友们帮忙收藏一下书单。 还有,跪求大赏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