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0五章 三个见解(三) (第1/2页)
朝堂上已经没有其他人了,东却在里面慢慢地转圈,边走边打量着这座宫殿,那神情就仿佛他是一个后世的旅游参观者一样。 吉安的目光一直在随着他移动。偶尔他也看一眼外面,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终于,帝国的陛下“参观”完了整个大堂,他脸上的表情显然预示着他已经做了一个决定。 “吉安,这个朝堂一点都不气派,与帝国根本不相称,将来朕要弄个更大的朝堂,少说也要能容纳千人。” “陛下志向远大。”吉安翻了翻眼。天知道你整天琢磨的是什么。 “陛下,”吉安迟疑了一下,又接着问道。“果真与史格还要决?” 在陛下影子的眼里,这场他期待已久的“斗将”,其实很有点虎头蛇尾的意思。 陛下的“高论”的确令人震惊,一个普通的收买人心或攻心之策背后,他竟然能琢磨出其他的奇思怪想,“狡诈”两个字还真没冤枉了他。自然,他过去有些做法的原因,也就此已明。 可是,史格却显然并没有如吉安或其他人所想象的那样被折服,双方没有一个低头,竟然还约定,日后再论。这叫什么决胜? 东微微一乐:“吉安,决不决其实就是个说辞,朝廷不一直都在和他们决?” 他淡淡地说道:“史格是不会轻易认输的,因为虽然朕和他决的是天下,但也可以说是在决他史家的命运。而且以我大宋过去的所为,对朕的话,他也难以置信。” 看了吉安一眼,他接着说道:“更何况……” 话刚说到此处,陛下的殿前将军匆匆走进殿堂。 张德先对吉安点了点头,然后“咔”的一个立正:“陛下,末将在军中捉拿了一个jianian细。” 东一楞。好么,这个jianian细不仅跑到了琼州,还混入了咱的军中,古代的探子还是很厉害滴,兄弟我要亲自见识见识。 等张德这个大嘴将“jianian细”带上来,东一打量,他越看越觉得哪里不对。 “jianian细”冷哼了一声,听到他的声音,东恍然大悟。 他笑了:“张将军,没想到朕和你又见面了。你要是想到琼州来,只要说一声,朕不会不欢迎,又何必当什么jianian细。” 这个“jianian细”竟然是张弘正。 “弘一道长”既尴尬、又有些恼怒:“在下没兴趣当探子,这不是在下要来,而是你军中之人抓在下来的。” 东翻了张德一眼。怎么回事,禁军现在都敢乱抓人了? 张德低声奏到:“陛下,末将已查问过。因为他化装成郎中,兄弟们不知,所以才把他弄到了琼州。” 冷兵器搏斗的时代,杀人的兵器威力固然没有后世大,但它给人带来的创伤一点都不比后世小,甚至更残酷。因为你挨了一刀甚至一斧,可能一下子当场死不掉。而这个时代医疗条件的落后,却让许多人只能活受罪,直至等死。 就是得到了更好照顾的将领也一样,一旦伤多伤重,年纪大了,多有后遗症。 秦琼老年时多病,他就和别人说过:“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宋代的军中是有军医的,这在《武经总要》中就有记载。其实军医的设置,远在周朝时就已存在。哪时的兵书、《六韬》中讲述的军队编制,就有“方士二人,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百病。” 东当然非常重视军医的作用,因为据后世国外的统计,两次世界大战中,约有63%的士兵死亡,就是因为没有在受伤的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地救治。而得到救治的士兵当中,又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伤员能够复员。 他的动作其实从杜浒“请”沿海的郎中就开始了。杜浒当时绑来的郎中里面,有不少是卖狗皮膏药或大力丸的伪医,但东仍然当作宝贝。 开玩笑,这年头能贴好膏药就不错了,好歹已经有点手艺,咱不能要求太高。 他下令,将这些人全编入军中,充当军医。并且指派其他随军的郎中、乃至御医,对这些人进行更多的培训。 他让苏刘义给这些人带话,学好了,本人和家人,给地免税、授予军医官位。学不好?苏黑手当时就嘿嘿了两声。 当然,这远远不够,因为在东的心目中,至少也要做到每个都,也就是每个连有一、两个“卫生员”。 他的举措,总而言之,就是在军中和民间招人、培训。重点掌握的是军中跌打损伤的救治和金疮伤药的一般使用。 宋代其实是有医学教育传统的,国子监里就有“医学系”。宋神宗时,朝廷的太学有学医之人三百。其中上舍生四十,内舍生六十,外舍生两百。兄弟我现在不过就是因陋就简,施行突击简化教学,化无为有。 东重视,禁军就肯定重视,更何况这还与他们切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